德育,即根據社會的要求和道德規律,對受教育者進行思想道德行為方面的教育活動。愛因斯坦說過:要是沒有“倫理教育”,人類就不會得救。小學階段作為學生思想道德形成的起始階段,道德教育至關重要。而德育的形式隨著時代的發展在不斷更新。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德育與網絡的結合,無疑是時代發展的趨勢。德育可以借助網絡的力量實現教育形式的多樣化、廣泛性、隨時性,達到家校共育。因此,就社會現狀而言,筆者認為小學階段的網絡德育工作,主要是借助網絡的途徑來為德育助力。作為一名普通的班主任或任課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引導和教育學生。
一、擇話題,議熱點
信息化社會改變了我們大多數人的生活方式,手機和電腦的普及,讓國家、社會、時事更加快速地呈現在我們面前。我們隨時可以通過各種渠道了解到社會各個角落發生的事情,尤其是一些熱點問題更受關注。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每天接收的信息量是龐大的,如果加以利用,可以很好地幫助我們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例如,我會在每天晨會課的時間和學生聊一些微博上的熱點話題。之前出過這樣一則新聞:某位40歲中年男子在家中給老母親隔一平方米做房間,而且房間還在廚房的隔壁。于是,我在晨會課上跟同學們講了這則報道,學生有的說:“這個男人真沒良心,房間也太小了?!庇械恼f:“廚房做飯肯定有油煙味,聞著多熏人??!”……大家各有各的想法,雖然說出來的話不相同,但是最終想要表達的卻是一樣的:這名男子沒有孝心,我們應該善待自己的親人,尤其是自己的父母。道理很簡單,如果每天在學生耳邊嘮叨,反而作用不大,倒不如用實際生活中的事例來教育更有說服力。
當然我們在選擇話題時也要注意:一方面,話題要有選擇。想好這個話題你想要給孩子們傳遞什么樣的思想,然后有針對性地去選擇,而不是看到什么就胡亂講給學生聽。另一方面,話題指向性明確。容易引起爭議的話題不要選擇,因為現在孩子的道德判斷能力正在形成階段,在這個起步階段,盡量選擇他們能夠明確是非的話題。到了小學高年級階段或是中學階段,再去加強他們的道德判斷力更為合適。
二、看視頻,集能量
從“感動中國”頒獎盛典到現在的“學習強國”,視頻學習的熱浪不斷向我們涌來,這也是網絡正能量的傳播方式之一。通過這一方式,我們可以更形象、直觀地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例如在3月5日“學雷鋒紀念日”那一天,我就利用了網絡的力量,借助“學習強國”這一網絡平臺,為學生放了兩段與雷鋒有關的紀錄片,一個是雷鋒人物的生平和簡介,一個是雷鋒生病在工地干活的事件。通過觀看這兩段視頻,學生更直觀、更形象生動地了解了雷鋒這一人物形象,也知道了什么是雷鋒精神。用學生的話來說,就是幫助別人,不分時間、不分場合,只要他們有需要,我們就應該伸出援助之手。這就是通過網絡視頻汲取到的榜樣的力量。
我們不僅可以在特殊的日子通過視頻的方式進行道德教育,還可以通過視頻學習將道德教育滲透到學科教學中去。還有語文教科書中關于戲曲的介紹,其中一處就是關于抗日電影《紅燈記》的內容,通過觀看這一電影,學生可以了解到在新中國成立之前許許多多的中國共產黨人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這種形式的愛國教育應該比傳統的灌輸式、說教式德育更加有力。這就是網絡視頻對道德教育的助力。
其實,條件比較好的學校不但可以欣賞視頻,還可以拍攝視頻。比如為了讓學生度過安全愉快的暑假生活,學校也會拍攝一些有關暑期安全注意事項的教育視頻,學生在視頻中就能了解到假期中如何保護自身安全。我們學校之前設置的“紅領巾電視臺”欄目,就是組織學生自己拍攝這個視頻,在欄目中宣傳各種傳統文化知識和傳統道德故事等。
三、賞樂曲,觸心靈
音樂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它可以鼓舞人心,可以記錄精彩瞬間,可以銘記歷史……相對于傳統的德育教學來說,說教式的教學模式在新時期已經變得蒼白無力,多媒體形式的加入讓德育的形式更加多元化。尤其是一些抽象的道理,可以通過樂曲的形式更加生動地呈現在學生的視野中。比如從感恩這一角度對學生進行教育,就可以選擇《感恩的心》《感恩有你》《有你的地方是天堂》等,這幾首曲子悠揚動聽,內容學生也容易記住,而且每一句詞、每哼唱一次,都能讓人的內心變得平靜,更讓他們懂得感恩父母和身邊的所有人。又或是我們需要讓學生懂得保護環境、愛護動物的重要性,就可以選擇一首非常經典的歌曲《一個真實的故事》。其中講的是徐秀娟為救一只鶴陷入沼澤遇難的故事。蘇教版語文教材中有一篇課文就是她寫的,號召我們保護鳥類,保護環境。結合這首歌曲對這個女孩的演繹,同學們聽了都很感動,很多人還自己小聲地哼唱起來。相信他們一定深刻體會到了真正的愛鳥和保護環境是可以用生命去詮釋的。這樣直扣心靈的樂章我們何不充分利用起來呢!我們還可以播放一些結合時代特點或是與偉大人物有關的音樂,如《長征組歌》《走進新時代》《今天是你的生日》《七子之歌·澳門》……來陶冶他們的愛國情懷。平時只要有時間,我們就可以給孩子們放一些音樂,一來可以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二來在晨會和夕會課上也可以進行必要的情感教育。
四、賽游戲,促成長
網絡資源共享性,能夠為家庭德育提供廣泛的傳播途徑。現如今微信公眾號已經成為一條最為熱門的渠道,家長可以通過關注學校公眾號了解學校動態,這比以前登錄學校網站更為快捷方便,從而實現學校德育與家庭德育的結合。除了學校平臺可以幫助家長進行家庭德育以外,其實還可以借助網絡游戲的力量增進親子之間的感情。或許有些小學生家長對網絡游戲并不認同,但只要我們合理利用和疏導,這會是一種與孩子溝通的不二之選。
其一,游戲本身就是一個極具吸引力的東西。它的圖文并茂、聲色俱佳以及刺激性可以很好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而且學生身心發展尚不成熟,正處于道德發展階段,寓教于樂的方式他們更容易接受。將具有道德教化內容的故事情節融入網絡游戲之中,小學生通過了解并體驗故事情節,在游戲中接受其所傳播的道德元素。如在某個團隊對抗游戲中,隊友被敵人包圍,是自己先跑還是和朋友并肩作戰等問題,都是很好的進行德育的素材。游戲的形式,將原先靜態的道德教育內容,在網絡游戲平臺傳播的形式下,被重新組成了動態的立體的內容,實現了道德教育內容的最大化和巧放化,增強了德育的效果。
其二,網絡游戲能夠增強親子互動溝通。家長可以與孩子就游戲中的問題進行溝通,如果游戲的內容和過程有家長的引導,將更具教育意義。如關于傳統文化知識的成語游戲等,可以幫助學生積累成語,養成在凌亂的格局中沉著冷靜的品質,了解“一”字可成“數”字的中華傳統文化的精深。如“頭腦王者”這一微信小游戲,里面不僅有天文地理小知識,還有團隊比賽,可以幫助孩子對集體榮譽、團隊作戰、一榮俱榮這些概念有更加深刻的體會。這些都對孩子道德品質的養成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傊议L可以通過游戲方式對孩子進行德育,這樣在與子女加強情感交流的同時,也實現了道德教育的最終目的。
網絡德育是在網絡環境下利用網絡媒介對學生進行德育,從而規范學生道德品行、政治思想、個人文化修養等的教育方式。我們可以用新聞網、視頻、音樂、游戲等多種形式的信息軟件實現對學生的道德教育。但是網絡是一把雙刃劍,有利就有弊,只有好的方法才能讓網絡德育步入正軌。因此,我們必須要做到幾個字:“精選”“疏導”“轉化”。精選合適的德育內容,疏通重要的德育思想,教化優質的德育觀念。只要我們不斷探索與創新,將新時期的網絡媒介這一新型資源充分開發與利用起來,未來的道德教育將會走上新的臺階,德育模式將會有更新的突破。
參考文獻:
[1]魯潔,王逢賢.德育新論[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01.
[2]魏婷婷.網絡視閾下增強小學生德育有效性的研究[D].合肥:安徽農業大學,2014.
[3]辛辰.網絡德育論[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05.
[4]蔡麗華.網絡德育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06.
作者簡介:曹璐明(1992—),女,漢族,碩士研究生,就職于無錫市尚賢融創小學,研究方向:小學語文、班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