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政類材料組合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小題。
材料一:
中國的迅速崛起震撼了世界,影響著整個國際格局和秩序的演變。要讓世界真正讀懂中國,我們必須建構全面的、透徹的、強勢的話語體系,以中國人的眼光和話語來觀察和評述自己的國家和外部世界。
“文明型國家”這個概念的提出,不僅可以解構西方話語對中國的主流敘述并揭示中國崛起的一些規律,更有利于進行國際政治制度的比較和預測,它甚至可以與西方主流話語進行對話、交鋒乃至勝出。“文明型國家”指的是一個延綿不斷長達數千年的古老文明與一個超大型現代國家幾乎完全重合的國家,即中國。有人認為中國的崛起就是按照西方市場經濟理論進行了改革,帶來了經濟總量的提高,隨著中國進一步的發展,它將越來越多地接受西方的各種理念及制度安排,最終被接納為西方社會的成員。“文明型國家”的觀點與此截然不同,它認為中國的崛起是一個“文明型國家”的崛起,它代表了一種不同性質國家的崛起,中國的發展有自身的規律和邏輯。
延綿不斷長達數千年的中華文明的種種特質使中國這個現代國家與眾不同。中國擁有超悠久的歷史、超豐富的文化積淀,我們古老文明形成的許多傳統使得中國能融合古代文明與現代文明的長處。今天的中國是帶著孔子、孟子、老子、莊子、荀子、墨子、孫子等偉大先哲重新回到世界中心的,是帶著五千年偉大文明并汲取了包括西方文明在內的其他文明之長而重新回到世界中心的。“文明型國家”的文明基因太強大了,如果這樣的國家要被全盤西化的話,它必定走向混亂、分裂乃至解體。
中國是以西方不認可的方式崛起的,并繼續以西方不認可的方式迅速發展壯大。“文明型國家”的崛起也因此而分外厚重和精彩。中國崛起的主要原因是堅持了自己的發展道路,既學習了別人之長,也發揮了自己的優勢,特別是自身的許多傳統與現代相結合所形成的優勢,實現了一種對西方模式的超越。
(摘編自張維為《這就是中國:文明型國家》)
材料二: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加大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力度,積極參與國際傳媒市場競爭,取得了重要成果。這也讓中國這一負責任的大國形象較好地呈現在世人面前,贏得國際友人的認同和點贊。但我國在世界上有時仍然處于有理說不出、說了傳不開的困境。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是解決好“挨罵”問題的有效路徑,也是中國國家形象自塑與他塑的關鍵所在。必須深刻領會、努力實踐,向世界展現一個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讓世人更好了解一個進入新時代、展示新作為的中國。
國家形象的塑造要求增強國際話語權。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創新對外宣傳方式,著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增強中國話語的國際影響力。“文者,貫道之器也”。話語的背后是思想,是“道”。必須堅持獨立自主的方針,用中國理論闡釋中國實踐,用中國實踐升華中國理論,更加鮮明地展現中國思想,更加響亮地提出中國主張,建構屬于中國自己的話語體系。要主動講好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故事,展示中國為世界作出的貢獻,讓國際社會更多地理解中國和平發展道路的內涵。
(摘編自《國家形象何以自塑與他塑》)
材料三:

(圖片摘自《中國國家形象全球調查最新報告》)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因為“文明型國家”代表了中國與西方主流話語權的交鋒和博弈,所以它必將有利于中國進行國際政治制度的比較和預測。
B.中國只有不斷加大國際傳播的力度,積極參與傳媒市場的競爭,才能更好地將中國形象呈現出來,進而贏得國際友人的認可。
C.話語權決定主動權,傳播力決定影響力。所以為了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我們必須著力增強中國話語的國際影響力。
D.中國主流媒體在各國的影響力和傳播力不盡相同,因而造成了發展中國家的受訪者與發達國家的受訪者對中國的認知度不同。
2.根據材料,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一個國家的崛起必須伴隨文化的自信,如果當初中國不堅持走自己的道路,而對西方亦步亦趨,中國的命運必定面臨重大危機。
B.綿延數千年的古老文明是中國崛起的決定性因素,是它使中國成為了“文明型國家”,并最終實現了對西方模式的超越。
C.我國雖然在國際傳播能力建設中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但是也要正視其中存在的困境,并需要通過自塑和他塑的方式來解決這些問題。
D.關于我國在海外的國家形象,一些研究已經能從傳播受眾、傳播渠道等角度展開分析,為我國傳播策略的改進提供參考。
3.下列對材料一、材料二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兩則材料均使用了開門見山的方式直接提出全文的中心論點,然后再逐步深入,展開其豐富論證。
B.材料一始終圍繞“文明型國家”核心概念展開論證,材料二則側重討論如何塑造國家形象的議題。
C.兩則材料說理清晰、邏輯嚴密,論證方法上材料一使用了對比論證,而材料二則使用了引用論證。
D.兩則材料共同提出相同的觀點——要想讓世界真正讀懂中國,就必須建構中國自己的話語體系。
4.請結合材料內容,簡要概括“文明型國家”的特征。
答:
5.面對某些西方國家抹黑中國的不實報道和宣傳,請你結合材料,提出合理的應對措施。
答:
二、時政類材料綜合運用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3小題。
①只有中國這樣的國家、這樣的政治制度,寧可犧牲一段時間的經濟,也要對人民負責,對世界負責。中國人民懷著強烈的家國情懷,_________________,共戰疫情。世衛組織總干事譚德賽感嘆,由于中國為世界防疫事業設立的新標桿,而為國際社會共同對抗疫情創造了一個寶貴的窗口期。
②實際上,西方對中國的文化偏見一直都在。只不過這次突然? ? 的疫情,給了他們一個落井下石的新機會。不過,這一次他們被整個中國模式給震撼了,14億人同時戴口罩,可以一起宅在家里渡過難關,一批又一批的醫務人員、解放軍、志愿者沖到前線,這在西方是_______________的。
③其實今天的世界經濟早已是密切聯系的一個整體,一損俱損,一榮俱榮。湖北是全球汽車供應的關鍵區域,因為_______________疫情,全球汽車產業掀起了一場停產危機,從日產到韓國現代都因為中國供應的零部件短缺而受重創。德國近三分之一的企業遇到供貨問題,連美國的藥品供應也出現了危機。
④在這個意義上,中國抗疫模式,就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際行動。這和美國那種美國優先、極端自私、_______________、零和博弈的模式截然不同。從短期來看,中國模式意味著中國一國承擔更多的責任和代價。但中國人相信“天下為公”,相信“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國推動著對整個人類負責的抗疫模式,必將贏得更多的朋友與更廣泛的共同利益。
1.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字音字形及語義全都恰當的一項是(? )
A.同仇敵愾 暴發 束手無措 新冠(guàn)
荒誕無稽(jī)
B.眾志成城 爆發 望塵莫及 新冠(guān)
爾虞(yǔ)我詐
C.眾志成城 暴發 不可思議 新冠(guān)
以鄰為壑(hè)
D.同仇敵愾 爆發 無能為力 新冠(guàn)
專橫跋扈(hù)
2.文中畫橫線的句子存在語病問題,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 )
A.因為中國為世界防疫事業設立了新標桿,所以也為國際社會對抗疫情制造了一個寶貴的窗口期。
B.中國不是為國際社會對抗疫情制造了一個寶貴的窗口期,而是為世界防疫事業設立了新標桿。
C.中國為世界防疫事業設立了新標桿,更是為國際社會共同對抗疫情創造了一個寶貴的窗口期。
D.中國不僅為國際社會共同對抗疫情創造了一個寶貴的窗口期,也為世界防疫事業設立了新標桿。
3.下列各句中的引號和文中畫波浪線句子的引號作用相同的一項是(? )
A.2000年,阿根廷的馬拉多納被國際足聯評選為“世紀球王”。
B.南京本地有句諺語:“小雪腌菜,大雪腌肉。”C.人們總是喜歡把生命的時間用“度日”來概括。
D.還有幾位“大師”捧著幾張古畫和新畫,在歐洲各國一路掛過去,叫作“發揚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