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格言
再崎嶇的路,也是過得去的!
榜樣力量
2008年9月,大學畢業的張小娟主動放棄在大城市生活的機會,積極投身家鄉災后重建和脫貧攻堅事業。她經常跋山涉水走村入戶,與群眾促膝交談,向群眾學習,為建設新農村收集“金點子”;她立志為民致富,因地制宜、大膽破題,鼓勵引導群眾積極發展中藏藥材種植、土雞養殖產業,努力把農民土地上的“黃金苗”變成群眾的“錢袋子”,把農家的土雞養成致富增收的“金鳳凰”;她堅信“人心向善,道德潤村”,在村上組織成立社火隊、羅羅舞隊、廣場舞隊,在春節等節慶期間赴縣城參加表演,促進本土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和發揚,為農村注入了新的活力。張小娟舍小家顧大家,為山區群眾脫貧致富奔走,成為百姓心中牽掛的“乖女兒”。
2019年10月7日,在完成舟曲鄉村脫貧攻堅抽樣調查工作返程途中,她因交通事故不幸殉職,年僅34歲。張小娟曾寫道,“再崎嶇的路,也是過得去的!”在脫貧攻堅中,她用共產黨員的本色,鋪出了一條青春如火、初心如炬的大道;作為藏族姑娘,她如同格桑花一樣,綻放在高山上。
關鍵詞
青春 奉獻 使命 脫貧攻堅
“人”為我用
回望張小娟的人生軌跡,可以深刻感受到:正因為心中有對黨忠誠、為民服務的信仰,她的腳下才會有事不畏難、行者恒至的奮斗力量;正因為肩上有青春中國、奮斗有我的擔當,她的工作才能打開局面、作出成績。
典型是最好的教科書,榜樣是有形的價值觀。張小娟是黨員的楷模,也是青年的代表。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際遇和機緣,都要在自己所處的時代條件下計劃人生、創造歷史。當張小娟為群眾脫貧致富不斷奔走,舍小家顧大家時;當黃文秀把扶貧路當作“長征路”,在奉獻中感受快樂時;當“00后”護士劉家怡逆行援鄂、堅守方艙醫院,堅定地說出“穿上防護服,我就不是孩子了”時……我們知道,青年一代勇于肩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必將大有可為,也必將大有作為。
青春是用來奮斗的。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需要更多的青年來勇擔重任、勇克難關;廣大青年要掌握真才實學,堅持學以致用,以青春之我、奮斗之我,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為民族復興鋪路架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