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廣東社會組織管理學院,簡稱“公管學院”,前身為2001年成立的社會科學系、2004年3月成立的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2002年開始招收本科生,2006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點,2007年開始博士方向招生,2010年獲得“政治學”和“馬克思主義理論”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2011年4月分設出思想政治理論學院(現馬克思主義學院),2018年7月以政治學一級學科分設出國際關系學院。現學院下設研究生教育中心(包括應用心理碩士教育中心、社會工作碩士教育中心),以及公共事業管理系、行政管理系、公共關系學系、應用心理學系、社會工作系等5個系。設有“社會管理”、“心理統計”2個二級學科學術型碩士點,應用心理(MAP)、社會工作(MSW)2個專業碩士學位點;公共事業管理、行政管理、公共關系學、應用心理學、社會工作5個本科專業。涵蓋管理學、法學、理學3大學科門類。
學院旨在培養“面向世界和諧發展的現代中國人”,“厚基礎、寬口徑、多方向、強能力、高素質”、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國際視野、過硬的社會競爭力和創造力、個性與人格健全發展的國際化高素質公民,一專多能、“雙高”“兩強”、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意識、能夠直接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的復合型國際通用型人才。
學院現有教職工 45 人。89%的教師具有博士學位(含在讀博士);教授 11 人,副教授 14 人,高級職稱教師占 71%;具有海(境)外學習經歷的教師達 71%;碩士生導師 30人。其中教育部公共管理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名、廣東省公共管理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名、廣東省心理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名、廣東省社會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名;廣東省“南粵優秀教師”2名、廣東省名教師1名、廣外教學名師 1 名,“云山學者” 8 人。師資力量較強,結構合理,教學效果好,科研成果豐碩。
學院利用學校國際合作與交流平臺,發揮涉外型辦學優勢,與境外超過 50 所高校建立了合作關系,近 5 年先后派出 60 余名學生參加交換生、雙學位項目。積極拓展渠道協助學生申請留學項目,近 5 屆畢業生共送出近 100 名學生赴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荷蘭、澳大利亞、新加坡、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知名高等學府深造,占畢業生總數的10%以上。
學院依托廣東省社會組織研究中心和廣東省社會管理研究會,積極參與廣東社會組織人才建設“百千萬”工程的前期調研、文件起草、人員遴選等工作。先后承接國家民政部、共青團中央、廣東省民政廳、廣東海事局、廣東省監獄管理局、廣州市民政局等培訓50余場,培訓上萬人次,受到一直好評。充分發揮學院社會服務機構作用和影響,在社會工作綜合服務、社會服務機構評估、婦女權益保護等方面提供服務。
學院以高水平研究型學院為建設目標,聚焦社會治理,整合、聚集資源,發掘、集中力量,社會學、心理學、公共管理三大學科協同創新發展,形成社會治理特色新格局,在全省乃至全國建樹一面學科交叉融合、異軍突起的旗幟,使社會治理成為我校繼外語、經貿、戰略研究、翻譯之外的另一張名片,建設國內知名、國際知曉的“精、特、強”學院和華南地區社會治理人才培養的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