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平
【案例背景】
《義務教育體育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學要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作為實踐性很強的體育,在教學中應該注意弘揚學生主體性的發揮,教師要改變過去全控性的教學模式,主動轉變角色,由“主宰”變為“服務”,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關注學生的自主創造性和真實情感體驗,給學生留足自主學練的空間,教師作一適時點撥引導。而“合作學習”教學方式是以學習小組為基本組織形式,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準,利用師生尤其是學生之間的互動來達成教學目標的教學活動。
【案例描述】
依據排球具有:(1)飛行慢、易掌握、失誤少而具有很強的趣味性和觀賞性。(2)因球體輕、質地軟、氣壓小而不傷人,具有安全性。(3)因參加活動的人數可不限,場地大小可不限、活動方式可不限而具有簡單易行性,以及通過對教材和學生的分析,我選擇了排球:正面雙手墊球;游戲:小“橄欖”球比賽作為本課教學內容。設計了創設比賽情境,全員參與,組間競爭;共同練習,共同提高;組間比賽,檢驗學習效果;合作交流,及時反饋;評價總結五個層面的教學過程。力求在一課時的教學時間里達到以下教學目標:(1)認知目標。運用合作學習的方式,學習排球正面雙手墊球技術,掌握墊球的基本方法和動作要領。(2)技能目標。通過墊球和游戲,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發展學生個體化靈敏、協調、速度等素質。(3)情感目標。開拓學生學習時空,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合作交往能力,培養學生勇敢頑強、團結協作等優良品質。
一、有效的教學活動是學生與教師的統一
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場所,是以學科知識為載體,在師生、生生之間的相互活動和對話中,在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中,獲得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體驗,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這其中更多強調的是學生的學習方式。所以我在排球:正面雙手墊球的教學中只講出重點:一插二夾三提。難點:上、下肢協調配合,準確地將球墊擊在前臂的擊球部位上,然后做兩次示范。至于用什么方法提高墊球技能,則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動腦筋,通過討論,在組長的帶領下自己選擇練習方法,共同學習。
師:示范動作,講解要領。
生:認真聽講,積極思考。
師:組織學生徒手練習。
生:學生思維活躍,嘗試感悟,建立初步的動作表象。
師:組織學生分組練習。
生:各組學生在組長的帶領下,按分別掌握的技術要點進行技術組合并練習。
師:學生練習時,有的組圍成一圈,中間站一個學生,中間的學生把球依次拋給圈上的同學;有的組站成一排,依次墊起拋過來的球;有的組排成一行,依次墊起拋過來的球;有的組人手一球對技術差的同學進行強化訓練,并不時地對出現的錯誤動作加以指導,而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對發現的問題加以指導反饋,以引導學生盡量選擇實用的練習方法。
二、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在《排球正面墊球》教學中我創設了比賽情境,讓學生全員參與、組間競爭,目的就是想通過比賽激發學生共同學習的興趣并檢驗學習效果。此來培養學生合作交往能力,使學生明白在合作性目標結構中,學習的目標是完成小組的任務,每個成員的目標和努力行為都是相關聯的,他們相互幫助,小組成功才能獲得獎勵。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僅掌握了知識和運動技能,而且學生在經歷過程中體驗到了合作的價值,也發現了自己的價值和潛能。
一種動作的練習往往可以用不同的練習方法加以解決,通過合作學習的形式,每個學生都有機會提出自己的練習方法,同時又分享別人的練習方法,在討論不同方法優缺點的爭辯過程中,學生會對動作的要點和要求越來越明晰,能多角度、多側面地尋求解決的策略,對于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創造性思維十分有利。更進一步來講,許多在當前認知水平下僅憑個人的能力難以解決的問題,通過集體智慧常常被學生創造性地加以解決。
三、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著、合作者
在學生開展合作與交流的時候,教師的角色是一個組織者和合作者,有時也根據學習任務的難度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充當引導者。這時,教師需要觀察小組的活動情況,包括學生個人的參與情況,以及與他人合作的情況;需要深入小組,了解學習任務的完成情況,分析他們的練習方法,及時發現他們的失誤,以便提供必要的提示或矯正,并能及時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
【教學反思】
1.合作學習前的分組問題。由于高年級年齡較大,心理逐漸成熟,男女不愿同組、學優生不愿和學困生同組。但合作學習分組的原則,又是組內異質,組間同質,所以這就要求教師課前做大量的思想工作。
2.小組合作學習相對分散,所以要求教師要加強組織能力和師生之間的互動,避免演變成“放羊”式教學。
3.各小組運用表格進行自評與互評時,有點耽誤教學時間,所以就要求教師在設計評價表格時盡量簡便合理。
本節課在以小組合作為主線、以學生發展為中心提高綜合能力為重點的思路上展開。整個活動中突出了小組內的合作、小組間的競爭,這樣可以使學生在學習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時,激發學習的熱情和創新的欲望,使其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中得到健康的運動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