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兆一

貝內特(左)與拉皮德。圖/IC
當地時間6月2日深夜23時25分,距離組閣權的最后期限僅剩半個小時左右,以色列反對派領導人拉皮德接連打出了兩通電話:告知總統里夫林組閣成功,敦促國會議長萊文配合盡快開啟國會全員投票。
身為現執政黨利庫德集團成員的萊文曾經表示,要堅決阻撓拉皮德組閣。不過,在野黨已經集體警告萊文,一旦遇阻撓就會提案先罷免他的議長職務,然后選出新議長來主持組閣方案的表決。
一度風雨飄搖的以色列政局,似乎在最后一刻迎來了轉機。以色列能否避免陷入兩年內舉行第5次選舉的政治僵局,內塔尼亞胡時代是否已經徹底終結,對于跨越黨派之爭艱難完成組閣的拉皮德及其盟友來說,更難的事情還在后頭。他們不僅要解決已經出現的問題,更可能制造出更多新的問題。
以色列政壇一直以小黨林立、派系分裂著稱,實行單一議會共和制和政黨名單比例代表制,一個或多個政黨只有獲得120個國會席位中的多數即61席以上,方可獲得總統授權組建政府。
自上世紀90年代工黨衰落以來,以色列就沒有出現過單一政黨成功組閣的情況,所有政府都是前幾大政黨的聯合體。近幾年,以色列政壇進一步碎片化,內塔尼亞胡領導的利庫德集團在最近的三次組閣中都是涉險過關。2020年5月,內塔尼亞胡勉強同意以輪換模式與藍白黨領導人甘茨共同組建新政府:由內塔尼亞胡先出任總理,并在18個月以后交權甘茨。但是,內塔尼亞胡并沒有履行“換位”承諾,成為近期以色列深陷大選僵局的直接誘因。現在,宣稱已經組閣成功的擁有未來黨領袖拉皮德和統一右翼聯盟領導人貝內特,又一次沿用“輪流坐莊”、共享政權的方式來組建新政府。
新政府計劃由8個中小政黨聯合執政,包括兩個左翼政黨、三個右翼政黨、兩個中間派政黨和一個阿拉伯政黨,創下以色列史上參與組閣的政黨數量最多的新紀錄。如果這一組閣計劃能成功獲得國會的表決通過,將是以色列有史以來第一次出現左中右這三種不同陣營的黨派聯合組閣,同時也是第一次出現阿拉伯政黨參與組閣。
在3月23日的大選中,拉皮德領導的中左派政黨擁有未來黨獲得了17個國會席位,藍白黨獲得8席,工黨獲得7席,梅雷茲黨獲得6席,統一右翼聯盟獲得7席,以色列家園黨獲得7席,新希望黨獲得6席,以及阿拉伯拉姆黨獲得4席。八個參與組閣的政黨共擁有62個國會席位,剛過組閣門檻。這意味著如果出現任何國會議員在表決中臨時退出或者倒戈的情況,都可能導致聯合政府的流產。
目前,有幾位議員尚在搖擺,比如新希望黨的議員埃爾金,曾經出任過內塔尼亞胡政府的部長,他已經表達了不投票支持八個黨派聯合組閣的傾向。不過,新希望黨領導人薩阿爾也表示,他知道如何確保己方議員都投贊成票。八個黨派好不容易坐到了一起商談組閣,各個黨派首領自然會盡力確保內部不出現臨陣逃脫者,因此這次聯合組閣計劃還是大概率能在國會成功“闖關”。
根據八個黨派已經達成的聯合執政的協議安排,統一右翼聯盟領導人、49歲的貝內特將先出任總理,拉皮德出任副總理兼外交部長,在兩年后的2023年8月27日兩人輪換。其他重要的人事安排還包括由藍白黨領導人甘茨出任國防部長,新希望領導人薩阿爾出任司法部長,以色列家園黨領導人利伯曼出任財政部長等。
上述政黨領導人的共同點是都和現任總理內塔尼亞胡共事過,但也都遭到過后者的打壓,或者在共事一段時間后分道揚鑣。內塔尼亞胡最不愿看到的就是由薩阿爾出任司法部長,因為曾經是他秘書的薩阿爾不但自立門戶創立了新希望黨,也是目前出爐的聯合內閣中最為堅定的“倒內派”。在司法部長的職位上,薩阿爾必然會確保內塔尼亞胡的腐敗案不受干擾地進行,且不會給予任何豁免的機會。
以色列媒體將3月份舉行的大選看做是針對內塔尼亞胡的一次全民公投,雖然利庫德集團不出意料繼續成為以色列第一大黨,但是內塔尼亞胡的聲望已經跌到了一個谷底。扳倒內塔尼亞胡的共同意愿,最終讓左中右這三種不同政治陣營的黨派站到了一起。
計劃率先出任總理的貝內特,成為新聯合政府能否成功的頭號關鍵人物。如果國會通過組閣方案,貝內特將創造以擁有最少國會席位的政黨領導人出任總理的紀錄。這既是拉皮德個人大度和甘于犧牲的體現,也是不同政治陣營相互妥協的結果。
在可能出任總理的右翼政黨領導人中,只有貝內特出身企業家而非職業政客。作為保守宗教人物,貝內特永遠都以一頂標志性的猶太小圓帽示人,與堅定站在內塔尼亞胡一邊的各大宗教極端保守政黨保持著較為友善的關系,不但可以降低宗教政黨抵制聯合政府的程度,也保有未來拉猶太宗教政黨入伙的可能。而另一方面,雖然聯合政府中的第一大黨是擁有未來黨,但是拉皮德做不到像貝內特一樣直接將右派的薩阿爾和利伯曼拉攏過來組閣。此外,各猶太宗教政黨最痛恨的世俗領袖就是拉皮德,為了緩和矛盾,拉皮德必須先讓出總理一職。
權衡多方利弊之后,貝內特就成為率先出任總理的不二人選,這也凸顯了以色列政治生態的獨特之處:能得多少票不能決定可否出任總理,能聯合多少政黨才可以。
不過,跨越黨派之爭完成組閣已經足夠艱難,但更艱難的是跨越黨派之爭去執政。比如,在對待巴勒斯坦問題的態度上,貝內特與中左翼政黨在執政理念就是有著本質性的區別。貝內特的態度介于利庫德集團和猶太宗教保守政黨之間,不承認兩國方案,也不承認巴勒斯坦人對約旦河西岸的擁有權,主張擴大在西岸的猶太人定居點。在內塔尼亞胡政府內出任部長期間,貝內特就曾經譴責過政府對巴勒斯坦人過于寬容,不夠維護猶太人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