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茜
摘 要:綜合實踐活動內容的多樣性、趣味性尊重了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學生能力的發揮開辟了廣闊的空間。教師理應放大生活資源,帶領學生在反思中研究實踐,讓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有趣、實效、扎實。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式,發散思考“營養早餐的設計”,讓生活也充滿無限創意。
關鍵詞:營養早餐;建構;管理
綜合實踐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其中一條就是“面向學生完整的生活世界,為學生提供開放的個性發展空間”。引領學生走向現實的社會生活,促進學生與生活的聯系,增長學生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的實際體驗,發展綜合能力,提高綜合素質。
一、從生活、需求中謀求活動主題
早餐中攝入的總熱量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對二、三節課間血糖水平影響較大,而低血糖則會讓人感到倦怠、疲勞、腦力無法集中、精神不振、反應遲鈍以及記憶力減退等。而高年級的學生開始邁向青春期,青春期的生長發育完好、身體素質健壯、思維敏捷以及健康的成長都離不開對營養的攝取。如何享受營養早餐,讓每個孩子能夠擁有健康的體魄、良好的學習狀態呢?基于在學生生活需求中謀求更有意義的活動主題這一原則,確定《營養早餐設計——我是小小營養師》這一綜合實踐活動主題。
二、從比較、批判中提升生活經驗
心理學研究實驗表明:多數學生具有從眾心理。這種從眾心理容易抑制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在思考的過程中堅持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才能創造出新的東西。可以說科學研究的過程就是一個破舊立新的繼承發展過程。“油條+豆漿”這樣為人們所熟知并廣泛接受的早餐就一定是營養、合理的?
活動中,老師通過情境創設引入“營養早餐”的概念,引導孩子關注自己的生活實際,反思每天的早餐是否屬于營養早餐,學會獨立思考。
師:有媒體曾對中國人群是否吃早餐做了調查,讓我們來看看相關的數據統計。
從數據中我們不難發現,中小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的孩子沒有養成吃早餐的好習慣。那你知道不吃早餐有哪些危害嗎?
學生活動:討論、交流。
師:除了同學們交流的不吃早餐還有很多其他的危害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都說早餐要吃得像皇帝一樣,作為一日中最重要的一餐,一定要有豐富的營養。你的早餐質量如何,是不是一份營養早餐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研究營養早餐。
學生活動:分小組記錄組內每個孩子當天的早餐。組內討論研究:誰的早餐搭配得最好,為什么?
師:同學們熱烈討論以后都發表了自己的見解,那么這些各小組選出的最佳早餐到底有沒有營養,是不是如同學們所說呢?讓我們來看看北京協和醫院的營養科醫生是怎么說的。
三、從建構、發散中形成綜合能力
學習是學生主體自主地進行內在建構的心理過程,學習者以已有的經驗為基礎,對新的信息進行編碼,通過與外界事物的相互作用來建構新的理解。在這個過程中,由于新經驗的介入會使原有知識發生改變和調整,即學習者一方面是對新信息意義的建構,另一方面是對原有經驗的改造或重組。課堂上教師通過積極參與、引領,促進學生自己建構知識體系。學生是主動學習者、自主建構者、積極行動者。課堂緊緊圍繞“營養早餐”,安排和調整教學內容,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手段,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1.培養溝通表達能力
教師在引導孩子看完營養師關于早餐解讀的短片后,讓學生思考優質、營養的早餐應該怎樣搭配呢?在經過充分交流后,再讓孩子反觀自己原來的早餐,對照營養需求進行調整。老師給出了交流、表達的約定:用積極的心態傾聽,真摯的眼神看著對方;緊扣問題發表自己的觀點,用關鍵詞概況,再用簡潔的語言表達;尊重別人,注意表達技巧。活動中,孩子們共同合作、研究、比較,為同伴和自己的原有早餐做出相應調整,學會清晰、有層次地表達,也可以將別人的經驗內化為自己的。
2.凝聚團隊合作能力
課堂上40分鐘的主題活動,處處彰顯孩子們的團隊合作能力,課后的拓展活動更是將孩子們之間的默契、和諧推上了新臺階。同學們在課后以小組為單位,精心設計營養早餐菜譜的封面,將每個孩子、每個小組設計的早餐匯編成冊,在學校、家庭、社區宣傳,讓每個人都能享有幸福的早餐時光。這樣的系列延伸活動,讓團隊之間的凝聚力大大增強,每個孩子發揮自己的特長,承擔團隊中的任務,活動效果非常顯著。
3.夯實動手實踐能力
教師給孩子們欣賞了很多有心的媽媽根據營養早餐的搭配要求,按適量、足量的標準,精心為孩子設計了每天不重樣的營養早餐,讓大家艷羨不已,激發了學生親手設計營養早餐的興趣。老師為大家準備了豐富的實踐材料:各類常見食材、一些食物圖片供大家選擇,如果圖片中沒有的可以用文字或簡筆畫代替,并寫出設計的理由和依據。思考、動手,課堂上呈現出形式多樣的營養早餐,大大提高了孩子們的動手實踐能力。
四、從認知、體驗中學會管理生活
兒童在真實的生活中活動,在持續的活動中生長。一端是孩子的現實生活,一端是知識、能力,孩子的創造性思維和探究欲望把這兩端連接起來。孩子才能將自己形成的認知、能力、經驗與生活現實聯系起來,用于有效地管理自己的生活,從“營養早餐”開始衍生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綜合實踐活動內容的多樣性、趣味性尊重了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學生能力的發揮開辟了廣闊的空間。教師理應放大生活資源,帶領學生在反思中研究實踐,讓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有趣、實效、扎實。
參考文獻:
胡敏.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綜合實踐問題的開放性設計[J].教育觀察,2020,9(44):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