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璐
摘 要: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互聯網信息技術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和重視,互聯網不但影響了教學觀念,而且重新塑造了課堂教學模式,以此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學習方法和途徑。積極有效地運用“互聯網+”可以提升教學效率和質量,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調動學生的閱讀學習積極性,為學生提供更加有利的學習條件。
關鍵詞:“互聯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路徑分析
在當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需要積極地引導學生閱讀是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主要任務,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因此老師需要注重教學方式。在“互聯網+”概念被提出以后,為教學工作提供了更好的平臺,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學習的平臺。在這種形勢下,老師需要加大創新力度,改革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有效激發學生閱讀學習的興趣,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使學生掌握良好的閱讀方法和技巧,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本文就“互聯網+”助力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路徑進行分析和探討,以供相關人員參考。
一、“互聯網+”激發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和興趣
“互聯網+”平臺的應用,需要老師借助微信社交軟件建立微信溝通群,而微信溝通群也是學生預習功課的一個平臺。在即將開始下一節課以前,老師可以應用微信群讓學生明確需要預習的知識內容,并且要分配給學生學習任務,因此應用互聯網平臺預習功課就可以避免學生受到時間或者地點的限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在閱讀的時候可以作重點標記,并且可以運用互聯網搜索所需要的學習材料,而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夠提升學生對互聯網技術的認識,并且也可以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這是自主學習的主要任務。
二、“互聯網+”營造閱讀學習環境,提升教學質量
聯網教學能夠將知識內容有效地整合,為學生提供更加生動、直觀的知識內容,這樣學生的學習生活就會變得多姿多彩,不但可以使學生對知識有一定的掌握,而且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此外,老師應用“互聯網+”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進而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
1.導入圖片法
一般情況下,學生往往會對圖片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這是由于圖片的直觀性和豐富性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學生面對枯燥乏味的文字會失去學習的興趣,并且不能直觀地感受到文字所產生的畫面感。而應用“互聯網+”技術能夠將文字以圖片的形式展示出來,學生通過感官就會更加生動、形象地感受到文字變成圖片所展現出來的畫面感,并且會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進而能夠通過圖片的方式掌握閱讀學習的知識內容[1]。
2.導入影像法
有些時候,圖片不能更加全面地體現出所要閱讀內容的意思,和圖片相比較而言,影像可以動態地展示出文字的意思,而且所包含的文字信息更加豐富、形象和全面,而且對文字所想表達的感情方面表現得更加細膩和真實。學生通過閱讀學習能夠對文章產生一定的了解,在深入地分析和理解課文內容以后,學生可以體會到作者的內心情感,提升自身對文章的認識,激發閱讀的積極性和熱情,有利于閱讀教學工作的開展和實施。
三、“互聯網+”擴大學生的閱讀范圍,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老師在開展閱讀教學過程中,不管如何都要基于文本內容,因此老師需要有效地指導學生在閱讀學習時緊緊圍繞文本內容,針對文本內容深入發掘,而且老師要掌握學生的閱讀心得、體會,應用“互聯網+”擴大學生的閱讀范圍,最終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而在課堂教學結束以后,老師可以應用微信溝通群讓學生分享閱讀學習的心得、體會,并讓學生總結自己的閱讀方法和技巧。應用“互聯網+”輔助閱讀教學工作的實施,不但可以讓學生展示出對閱讀學習的認識,而且可以將讀寫結合進行學習,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2]。在和同學進行溝通交流的過程中,學生通過閱讀可以體會到人物的真實情感,還可以將自己的內心感想融入閱讀,并且學生在閱讀學習的時候還可以相互借鑒、參考,和同學之間進行閱讀方面的交流和互動,表達自己的所感、所想,這樣學生的閱讀范圍和閱讀題材就會更加廣闊和多樣化,并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對同學的閱讀學習所產生的認識要能夠給予一定的評價,以此提高學生的閱讀鑒賞能力和評價能力。
總而言之,“互聯網+”被應用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工作中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加高效的閱讀學習平臺,而且為老師的教學工作奠定了基礎,提供了便利條件。老師需要根據語文教材的內容,擴大學生的閱讀范圍,將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鑒賞能力作為主要教學目標,加大應用“互聯網+”輔助教學工作的力度,最終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參考文獻:
[1]劉建陽.互聯網背景下小學生課外閱讀指導研究[J].學苑教育,2020(7).
[2]陳冬新.互聯網+中小學閱讀課程體系構建[J].出版科學, 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