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勢下,教學模式、教學方法以及學習方式已成為課程改革的重中之重。面對目前不少小學中高年級語文教學,由于在課堂上時間緊、任務重,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往往偏向視、聽、說、寫的訓練,而因朗讀需要的時間比較長而無法更好地落實學生的朗讀訓練,更別說個別指導了。教師在設計課堂活動時,多數時間分配組織學生互動說話、交流甚至小練筆,然而要提升學生的語感,從而提升閱讀能力,需要大量的朗讀訓練,而學生的個別朗讀時間較少,老師不能很好地全面了解學生的朗讀差異、疏漏等情況,難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自從2016年,我積極嘗試應用“訊飛作業平臺”開展在線布置“口語朗讀測評”,給學生提供非常方便的線上支持服務。結合每天朗讀習慣養成,通過“口語朗讀測評”完成老師布置的朗讀任務,每天朗讀,實時測評,即時反饋。伴隨著每一篇朗讀的完成,經過潛移默化的積累,站在朗讀的“階梯”上,一步步邁上“語文素養”之梯,語文能力的提升過程變得觸手可及。
一、巧用學習平臺,利于培養學生的朗讀習慣和能力
朗讀可以提升語言面貌,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朗讀能拓寬知識面,也能提高個人的品德修養和思想情趣,而廣泛朗讀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語文教師讓學生進行充分的朗讀,并及時指導反饋,讓學生知道自己朗讀水平的不足,這有利于學生朗讀水平的提高。
“訊飛作業平臺”是“朗讀+互聯網”的學習方式,結合網絡與學習的關系越來越密切,現在每戶家庭幾乎都擁有智能手機,“訊飛作業平臺”App為學生朗讀水平的提升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線上服務。登錄App,只需要10分鐘左右的時間,學生就可以參與課文朗讀測評和老師定制的內容測評,平臺會即時給出學生的朗讀情況反饋,從而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也方便老師、家長培養孩子的朗讀習慣,更清晰地了解學生的朗讀水平。
(一)利于老師教學工作去繁就簡
在課堂教學中,由于課堂時間只有40分鐘,除了必要的課堂教學授課時間外能夠提供給學生的時間不多,學生的朗讀時間得不到很好的保障。朗讀平臺的作用就彌補了語文教師上課時間的不足,每次布置對應的課文讓學生進行朗讀練習。
課前,老師通過手機登錄“訊飛作業平臺”App,打開“布置作業”——“朗讀作業”,選擇相應的教材、單元和課文后,結合對應的朗讀課文進行布置任務。下發任務后,學生就可以在家利用10分鐘左右的時間完成朗讀練習。這樣一來既可以保證學生有適當的朗讀量,又使老師的教學工作節省了很多時間。
(二)利于學生朗讀水平節節攀升
每天結束在學校的學習時間后,學生回家后可以先登錄“訊飛作業平臺”學生賬號,點擊查看所需朗讀的文章。學生朗讀后就可以實時看到自己的朗讀情況,有利于及時發現自己字音、聲調、流利程度等問題,同時學習平臺對學生每次的朗讀打分,用量化的形式促進學生自我奮進,這樣一來可以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朗讀習慣。
由于學習平臺操作簡單、時間短、學習障礙少,學生能夠充分熟練學習平臺從而獲取更多的知識資源。學生在每次朗讀課文時,不僅可以提高自己的朗讀水平,還可以鞏固對課文生字詞的學習,全面提高口語水平的同時,語文閱讀能力也得到相應的提高。
(三)利于家長監督、陪伴,一舉兩得
離開學校回到家就是家長的管理范疇。家長不僅要關心自己孩子的成長,還要關心孩子的學習,“互聯網+朗讀”的學習方式更便利了大部分家長。因操作簡單方便,家長利用智能手機或平板登錄“訊飛作業平臺”App學生平臺,收到老師所布置的“朗讀任務”并按照要求進行朗讀即可。
根據朗讀時間,家長每天都可以充分利用空閑的時間為孩子提供智能手機或平板進行完成任務;完成時間只需10分鐘左右,再忙的家長都可以現場做好監督。家長通過“訊飛作業”App平臺,了解孩子的朗讀任務,查看孩子的朗讀成績,見證孩子朗讀量、朗讀速度、朗讀能力的變化。在學習過程中,家長與學生的交流與互動,有助于家長在家陪伴孩子,關注孩子成長,促進家庭和睦。
二、結合大數據,準確掌握練習情況,利于學生準精提升語文素養
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訊飛作業平臺”恰好就是關注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學生不同時間、不同空間的學習需求,學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反復朗讀中取得進步,獲得自我肯定的情感體驗。老師根據平臺的大數據分析,及時掌握學生的朗讀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跟蹤班級數據,系統掌握班級發展動向
學生完成作業任務后,教師能在后臺查看“完成”和“未完成”朗讀作業的學生人數,通過“統計報告”來了解學生的朗讀情況。學生完成朗讀任務并提交后,后臺會根據科大訊飛先進的語音技術進行自動的準確評分。當到了規定時間后,系統在后臺會快速整理個人數據和全班數據。
“作業分析”報告十分詳細,教師可得知全班學生“完成情況”“朗讀最高分”“朗讀最低分”“平均分”“班級進步曲線”等。其中報告中最有價值的是“課文評測”,“課文評測”包含全班的“各維度平均得分(流暢度、完整度、聲韻分、聲調分)”,讓老師直觀地看到全班學生在朗讀各方面存在的優劣;而報告中的“發音的主要問題”則詳細地從“聲母問題”“韻母問題”“音調問題”三大方面進行統計分析。如“聲母問題”報告中,就把課文中的例字按聲母類別分類,針對不同的聲音類別顯示準確率。此外,作業平臺也會對部分出錯概率高的句子中的字詞進行標紅并評分,以便讓老師結合具體句子向學生進行講解。
總之,作業分析報告詳細呈現學生的朗讀水平概況。教師可以根據數據的分析,有針對性地進行朗讀點評,大大提高朗讀的訓練,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朗讀效率。
(二)檢測結果即時反饋,學生準確發現問題,有效提升字詞朗讀準確率和朗讀水平
教師可以方便地利用App檢測全班的統計數據情況,學生也可以利用訊飛“作業平臺”學生版,進行課文錄音提交后,快速地得到學生個人的詳細課文測評結果。個人測評結果針對學生個人,這樣更能讓學生對自己的朗讀情況有準確的了解,以便下一步及時糾正、練習。
三、綜合評價,提升訓練效率
教師檢查任務并查看匯總報告后,可以清晰地呈現出各學生的得分情況、朗讀時長、朗讀次數、完成情況、“朗讀最高分”“朗讀最低分”“平均分”“班級進步曲線”“課文評測”(各維度平均得分、發音的主要問題)等豐富的數據。
通過這些數據的及時反饋,教師的朗讀教學不盲目,檢查學生讀沒讀、讀得好不好,這樣可以隨時掌握學生的朗讀情況,更有效、更快捷地發現學生朗讀中的弱點,也更好地給學生親身參與檢驗自己的學習數據,清晰地看出自己的強弱分布,更利于啟發學生的身心發展。
四、結合訊飛口語測評App,優化每年開展的“朗讀口語測評”活動
每一年,我校都會根據鎮教育局安排開展學生“朗讀口語測評”活動,通過學生朗讀文章片段來檢測學生的字音準確度、朗讀的流利度和朗讀的情感表現。在沒有使用“訊飛”App之前,每次開展朗讀口語測評,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科組長要提前準備兩套18個班、每套20篇朗讀作品的朗讀測評材料,在人力方面需要動用18位老師對全校700多位學生進行現場朗讀測評,工作量繁重;并且進行朗讀測評后,不能立即細致地反饋朗讀結果,不利于學生及時發現問題。
后來,我校使用“訊飛”朗讀測評App開展朗讀口語測評,18位任課老師選好文章后,發送至App,填寫朗讀要求與朗讀完成時間,最后形成向學生發送的測評任務。學生使用“訊飛”學生端App登錄平臺,自行進行測評,不受時空限制。然后結合“訊飛”朗讀測評強大的網絡和語音技術支持,學生能夠在第一時間得到精準的反饋,學生查看反饋結果后,可以了解自己在流利度、聲韻和聲調方面的優劣,從而及時糾正不足。隨后學生可根據App反饋意見進行針對性的反復練習,從而提高朗讀水平。
五、聯合家校反饋,利于開展實踐,提升成效
通過“訊飛作業”App平臺進行朗讀輔助教學后,不但提升了學生朗讀的興趣和積極性,還提升了學生做閱讀題的正確率。每一位學生都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了鍛煉和升華,在實踐中學生獲得了成就感,收獲了學習的快樂。
(一)學生的真情反饋
開展“互聯網+”學習新方式朗讀的實踐過程中,不僅激發了學生的朗讀興趣,還提高了閱讀能力,幫助他們提高學習成績,“訊飛作業平臺”成為學習的好助手。
如,實踐活動之前,陳××同學以前的寫作水平一般,開展“互聯網+”學習新方式朗讀的實踐使用后,她通過朗讀積累了大量的好詞、好句。憑借對朗讀的興趣,她還用心學習多種不同的寫作方法,使她的寫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家長的贊同反饋
“互聯網+”學習新方式朗讀的實踐以來,得到家長的大力支持與配合。這個平臺解決了很多家長都擔憂的孩子閱讀能力弱、想提高習作水平卻無從下手等煩惱,在理解、認同的基礎上支持孩子練習,讓孩子更快樂地成長。
(三)領導的認可反饋
“互聯網+”學習新方式朗讀的實踐以來,我們學校使用了“訊飛作業平臺”后,學生的朗讀興趣得到了很好的熏陶,提高了朗讀積極性,閱讀成績也有了提升,為我們的書香校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此新的學習方式得到了學校領導的高度認可。
實踐證明,“互聯網+”的朗讀學習方式,給學生創造了朗讀機會,有利于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養成,很好地提高了學生的朗讀能力,從而更有效地助力提升了學生的閱讀能力、表達能力,為學生今后語文素養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萬麗榮.以讀促悟,培養低段學生良好的朗讀能力[J].新課程,2013(9).
作者簡介:陳高照(1982—),男,漢族,廣東東莞人,華中師范大學函授本科畢業,小學語文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