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 江雯 張亞倩
【摘? 要】2019年教育部新增“航空服務藝術與管理”本科專業,開啟了高校獨立設置藝術類航空服務人才培養的新篇章。本文在行業調研的基礎上,圍繞專業培養適應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需要,對航空服務藝術與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建設進行了探索,以希專業人才培養與民航企業的人才需求零縫隙對接,既為自貿港建設下的民航服務行業輸送了專業人才,又推動了該專業的積極發展。
【關鍵詞】自貿港;航空服務;藝術與管理;課程體系建設
引言
目前,航空服務與管理人才的培養呈現出多元化的學科歸屬,沒有統一的培養標準,專業建設及其課程體系設置都在探索之初,尚未有任何經驗借鑒。航空服務與管理專業以本科層次“空中乘務”專業為基礎發展而來,鑒于當下高校培養“空中乘務”專業人才方面存在“相對過剩,崗位貼合度低”的困境,潛心研究教育部新增“航空服務藝術與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縮短行業標準與課程設置之間的差距,研究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突破專業發展困境,是該專業的發展的當務之急。
1.課程體系建設的基礎
航空服務工作環境特殊,作為國家的窗口形象,面對服務對象的多樣性,其人才需求量大,需求崗位廣,需求規格具有國際性、復合型、應用型、創新性等特征。此外,航空服務行業各崗位分工明確,崗位工作交叉內容少,對專業實踐技能要求高。與此同時,航空服務藝術與管理專業學生在入校時普遍具有藝術形象好、英語底子弱、綜合素質高等特點。針對行業需求特征以及專業學生的綜合特點,航空服務藝術與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的設置應圍繞面向民航系統的一線服務崗位,培養學生具有良好職業形象及實踐技能,能在航空公司、民航機場、航空服務公司從事空中服務、機場地面服務、客票銷售服務、免稅品銷售服務與管理等崗位。
2.課程體系建設思路
2.1課程體系建設貼合企業服務標準與規范
與航空服務藝術與管理專業就業崗位相關的企業服務標準與規范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安全保衛條例》、《民航乘務員國家職業標準》、《民航客運員國家職業標準》、《民航安全檢查員國家職業標準》、以及各航司、各機場根據實際工作情況制定的、《客艙乘務員手冊》、《客艙服務規范》、《民航客運員手冊》、《機場服務規范》等。
2.2課程體系建設符合職業能力特征要求
筆者通過研究分析民航服務行業國家職業資格標準(2019版),發現不同崗位的職業能力特征基本相似:民航乘務員需要具有較強的觀察、分析、判斷和表達能力,具有一定的方位感、空間感;知覺、嗅覺、聽覺等感覺器官靈敏;四肢靈活,動作協調,身體健康等職業能力特征。民航客運員需要具有學習、計算能力;具有事物觀察能力、分析和判斷能力;具有語言表達、溝通能力;身體無殘疾,無重聽,無口吃,無色盲、色弱等職業能力特征。具有較強的表達能力和空間感、形體知覺、嗅覺,手指、手臂靈活,動作協調;無殘疾,無重聽,無口吃,無色盲、色弱,校正視力在 5.0 以上;身體健康,五官端正,男性身高在 1.65 米以上,女性身高在 1.60 米以上。航空服務藝術與管理專業學生通過面試考核錄取,滿足部分職業能力特征要求,課程體系建設還應達到其他能力特征要求。
2.3課程體系建設圍繞民航服務企業的用人與考核標準
筆者調查研究分析民航服務企業的用人與考核標準,發現雖然各崗位略有差異,但基本標準相似,主要涵蓋三個方面的標準:一是職業道德,主要包括職業道德知識、職業態度、行為規范等;二是基礎知識,主要包括與本職業密切相關并貫穿于整個職業的基本理論知識、有關法律知識和安全衛生知識等;三是職業崗位技能,不同崗位工作流程、技能要求差異大,且無交叉。
3.課程體系建設的目標
課程體系建設的目標是為人才培養目標服務的,課程體系建設目標的設定應該面向整個民航服務行業,以職業能力為基礎,把從業所需要的態度、知識、技能有機整合。課程體系的建設應把職業標準和能力要求轉化成課程目標,把增強學生的職業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作為課程目標的基本要素。
航空服務藝術與管理專業應緊緊圍繞現代航空業對專業化人才的需求,在專業課程設置上,突出寬口徑、厚基礎的人才培養理念,同時遵循高等教育教學規律,加強職業(思想)道德教育,將學科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作為高等學院人才培養的基礎,系統設置行業所需專業知識、理論與操作技能等課程,以體現學生專業的綜合素質與能力的培養目標,以實現“專業——崗位”零縫隙有效對接。專業課程體系建設應圍繞專業能力的實現而進行,并通過課程體系的設置完成學生專業能力的培養,主要包括行業認知能力、表演能力、空中服務能力、地面服務與管理能力、公關溝通能力、外語服務能力、創新創業能力等共7個專項能力。
4.課程體系的構建
航空服務藝術與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設置,應從以下幾個層次開展:
4.1人文社科類通識教育類課程
(1)課程構建目標。①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堅定的政治信仰,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以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②培養學生團結協作,勇于拼搏的精神;③使學生能夠熟練掌握1-2項運動技能,樹立“終身體育”意識,使學生身心健康發展;④培養學生自我規劃、自我探索、信息搜索、生涯決策的能力;⑤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業技巧與方法的能力、職場應試的能力;⑥培養學生增強自我心理保健意識和心理危機預防意識;⑦培養學生自我認知能力、人際溝通能力、自我協調能力,切實提高心理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課程構建方案。人文社科類通識教育類課程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形勢與政策教育、大學英語、體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等。
4.2自然科學類課程
(1)課程構建目標。重點培養學生計算機操作的基本技能及應用能力,為后續課程的學習以及實習就業奠定良好的基礎。
(2)課程構建方案。自然科學類開設課程有計算機應用基礎、多媒體技術與應用。
4.3服務基礎類課程
(1)課程構建目標。①使學生掌握航空運輸飛行的基礎知識、飛機設備、客貨運輸的程序方法,航空法規、機場建設、適航管理等專業知識,具有從事航空運輸工作的專業理論知識應用能力。②使學生掌握世界航空運輸地理知識,飛行導航、航線網絡構成,把握影響航空運輸布局的因素,提高運輸服務過程的應變能力。③使學生掌握民航服務心理學理論,具有較強的分析解決民航服務過程中心理問題的能力與心理素質,了解心理健康的標準,培養良好服務的心理能力。④使學生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標準專業化的職業形象。⑤培養學生的禮儀修養,使學生掌握各類禮儀規則,并在學好理論課的同時學會如何將理論應用到服務工作中,具有良好的民航服務交流能力。
(2)課程構建方案。服務基礎類課程主要包括專業導論、民航概論、航空地理、民航服務心理學、音樂理論與欣賞、服務禮儀、語言藝術與寫作、服飾與搭配、芭蕾基訓、現代舞基訓、民間舞、劇目排練、體能與健身(男)、化妝技巧(女生)、公共關系(選修)、語言表達(選修)、航空法(選修)。
4.4空勤服務類課程
(1)課程構建目標。①使學生掌握航空器艙門正常情況下的開關操作方法及機上各類應急設施設備學生;②使學生熟悉客艙服務的基本程序、內容、服務流程、操作要求、特殊旅客服務,掌握客艙服務技能,提升機上餐飲服務能力及特殊旅客服務能力;③使學生了解機上常見疾病種類與發病機理,掌握各類常見疾病的緊急救助辦法;④了解機上各類緊急情況的處置原則,掌握應急撤離各階段的工作內容,能保證自身安全并協助乘客逃生。⑤培養學生中、英、日、法等多語言口語的交際能力,結合客艙服務的工作程序,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提高機上服務水平。(2)課程構建方案。空勤服務類課程主要包括語言訓練與播音、機型與客艙設備、客艙服務技能、機上急救與應急處置、航空安保安全(男生)、乘務英語、乘務日語(選修)、乘務法語(選修)、空乘面試禮儀(選修)、游泳(選修)、人際關系與溝通(選修)。
4.5地勤服務類課程
(1)課程構建目標。①陪養學生國內、國際客票的銷售與旅客運輸服務技能,使學生具有民航旅客運輸、值機、貴賓廳服務能力。②使學生了解民航貨運工作各環節的業務內容、工作流程,掌握我國航空貨運業務的各種基本規則,熟練掌握我國航空貨運運價體系的制定和使用,使學生具備處理民航貨物運輸業務的能力。③使學生掌握安檢基礎知識、物品檢查知識,證件檢查、具有人身檢查、開箱包檢查、認識安檢儀器并能熟練運用的能力。④使學生熟悉機場的成本與收入,掌握機場建設和管理方法,掌握機場服務質量管理方法,具有機場運營與管理能力。⑤使學生從理論上建立民航市場營銷的整體概念,從實踐上掌握市場營銷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使學生具有在民航及相關行業內從事客票銷售、離港銷售等市場銷售能力。(2)課程構建方案。地勤服務類課程主要包括:民航旅客運輸、民航貨物運輸、民航安全檢查、機場運營管理、民航市場營銷管理、民航服務英語(選修)、訂座業務(選修)、值機業務(選修)、危險品運輸(選修)。
4.6專業拓展類
(1)課程構建目標。專業拓展課程是在專業核心課程基礎上,開設的拓寬專業知識、豐富空乘理論的提高課程。(2)課程構建方案。專業拓展課程主要有中國禮儀文化、東方舞、演講與口才、茶藝、插花、節目主持藝術、酒水知識、飲食文化、器樂演奏等選修課,以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4.7實訓實踐類
課程構建目標。實訓實踐類課程是以提高專業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和應變能力為核心的課程,主要包括課程的實訓、專業實踐、企業實習和畢業論文寫作等。其中專業實踐有:舞蹈作品賞析與分析、專業調研、民航企業見習、機場離港見習、民航客艙服務質量與調研、民航機場安檢調研、專業形象訓練與大賽、民航安檢員大賽、民航客運員大賽、客艙英語播音詞訓練、民航熱點透視、專業英語翻譯訓練等。
5.結語
整體課程體系的構建完成后,專業課程在制定教學大綱的過程中,也應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貫徹“學以致用”的教育理念,踐行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在編訂教學大綱的過程中參考中國航空運輸協會相關要求,以及各航空公司、機場單位員工培訓考核資料等,從而打造應用型專門人才培養特色;體現本課程或教學環節在應用型人才培養中的地位與作用,及與其它有關課程或教學環節的內在聯系;注重本學科基本理論、基本知識的教學和基本技能的培養。
參考文獻
[1]楊清.基于崗位需求的空中乘務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產業科技論壇,2020(06):179-180.
[2]馬麗.對接產業需求的空乘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教育論壇 2020(01)
[3]陳效.航空服務與管理人才培養問題與對策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 2020
海口經濟學院校級教研教改課題:海南自貿區背景下航空藝術與管理專業結合行業標準的課程體系建設研究,項目編號:Hjyj2020047。
作者簡介:張玉(1982.2-),女,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民航運輸與旅游管理。
江雯(1987.7-),女,碩士,研究方向為英語教育。
張亞倩(2001.2-),女,本科,研究方向為空中乘務。
海口經濟學院? ? 海南海口? ? 57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