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
過去兩個季度以來,大宗商品價格單邊快速上漲的階段已經基本終結,接下來大概率會轉向雙向、頻繁、寬幅波動的調整階段。這意味著未來中國面臨的輸入型通脹壓力將有所減弱。預計2021年全年CPI增速1.5%左右,PPI增速4%-5%,通脹水平總體可控。通脹不會成為中國央行改變貨幣政策方向的主要驅動力。
然而,這并不意味著大宗商品價格會馬上回落,而是可能在當下水平上盤整一段時間,未來大宗商品價格走向將會取決于各主要經濟體的真實復蘇情況。但諸如鐵礦石、銅等品種,由于此前上漲過快以及目前估值過高,可能會對美聯儲貨幣政策的收緊十分敏感。一旦美聯儲縮減QE并導致長期利率上行,就可能引發市場投資者的恐慌,造成價格的劇烈調整。
中長期看,碳中和政策確實會導致很多高排放行業的產能調整,進而使得部分大宗商品價格面臨上行壓力。但碳中和是一個長達幾十年的過程,而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則是短期現象,我們不能用中長期的慢變量來解釋短期指標的波動。
目前中國處于CPI增速較低而PPI增速較高的階段。4月CPI增速僅為0.9%,但PPI已經上漲到6.8%。筆者認為,未來三個月內,PPI同比增速可能會見頂,并在下半年開始溫和回落。而CPI同比增速則可能在下半年溫和上行。在上述過程中,基期效應將會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本輪通脹壓力主要不是由需求端引發的,而是來自供給端的成本壓力。目前全球大宗商品價格漲幅高于國內PPI漲幅、國內PPI漲幅又高于國內CPI增幅,這必然會使得工業企業的利潤率受到嚴重擠壓。大宗商品價格漲幅高于PPI增幅,意味著上中游企業利潤率受擠壓;而PPI漲幅高于CPI增幅,又意味著下游企業利潤率被壓縮。不過,這種情況在今年下半年將會有所改善。
今年的貨幣政策操作面臨三個特殊背景:一是疫情后的經濟復蘇具有不充分、不平衡的特征;二是今年財政政策會顯著收緊;三是地方債風險不斷暴露、違約事件頻發。
這幾點決定了貨幣政策正常化一定要謹慎處理,不宜過快收緊。如果貨幣政策收緊過快,導致長期利率顯著攀升,不僅會對經濟復蘇造成較大的負面影響,也會加劇地方平臺、地方國企、中小房地產開發商、中小金融機構的債務違約風險。
此外,由于美國貨幣政策依舊寬松,中國貨幣政策的過快收緊也可能導致中美利差再度拉大,進而使得人民幣面臨較大的升值壓力。
因此,建議2021年中國的貨幣政策操作應該邊走邊看、相機抉擇、審慎行事,隨時根據國內外宏觀金融形勢的變化進行調整,而不要輕易預設調整方向與節奏。我們既要珍惜貨幣政策難得的正利率空間,又要警惕過快收緊可能造成的風險。
中國工商銀行信貸與投資管理部 李志剛
“提升風險資產市場化經營能力”
《中國金融》2021年第10期
建立風險資產分類管理長效機制。一是真正樹立把風險資產當做資源經營,向經營管理要效益的理念;二是加大處置力度,確保資產質量穩定;三是充分考慮企業經營情況等因素,結合分行自身撥備覆蓋水平與區域特點,準確細化分類;四是結合區域特色與行業特點探索跨區域聯動經營處置方式。
優化風險資產考核管理機制,促進增收創效。按照“優化經營管理模式,實行有效激勵約束,提高處置效率和效益”的原則完善激勵機制。一是鎖定核銷資源總額,激勵資源使用效率高的機構;二是發揮計劃牽引作用,激勵處置任務完成率高的機構;三是核定不良資產估值,對處置受償額超出估值的機構實行正向激勵。
(5月24日-6月4日)
1? 人口十年之變
2? 全球加息漩渦,中國何以維穩?
3? 追查A股坐莊內幕
4? 隆基的“創新者兩難”
5? 為什么梁汝波接任字節跳動CEO?
6? 社會資本進入公立醫院,緣何事與愿違?
7? 金沙河農業合作社改革樣本
8? 應對農民工老齡化
9? 中歐投資協定面臨更多阻力
10 一件民事案,為何15年未審結?
資料來源:《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