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秋鵬 雷文敏
摘 要: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事關學生全科學習、甚至終身學習,作為老師,要為學生打下牢固的學習基礎,讓他們在往后的生活學習中,感受語文的魅力,語言的強大功能,以此影響他們品格、情感態度的形成。而老師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需要具備怎樣的策略和素養,讓學生真正喜歡上語文課堂,為此,結合相關經驗,從培養學生興趣、營造氛圍、情感認知、感受語言文字魅力四個方面深入探究。
關鍵詞:低年級;語文教學;策略
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作為學生接受全科教育的基礎,對學生的終身學習起決定性作用。如何讓學生在啟蒙階段愛上語文課,使用怎樣的策略才能達到預設目的,并以此影響他們的一生,是每個低年級語文教師不容忽視的常識。一個好的語文老師熟知低年級語文教學策略是必不可少的基本功。筆者結合多年教學實踐經驗,以身為教,現身說法,談幾點認識。
一、培養小學生濃厚的語文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剛入學的小學生,經歷了從幼兒園到小學的蛻變,對周圍的一切事物都充滿好奇,尤其是在語文課堂上對文本的認知一片空白,對突然增多的生字、詞語、句子既有陌生感,往往又懷著好奇的心理。教師一定要在這一階段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把學生對課堂學習的好奇心轉換為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濃厚興趣。萬事開頭難,上好一堂低年級的語文課,課前導入至關重要,精心設計基于學生實際情況的導入,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收獲良好的學習效果。比如,通過“猜字謎、游戲、故事”等方式導入新課,既保持了學生的童真、童趣,又營造了濃厚的學習氛圍,自然順理成章地過渡到課堂教學。
此外,小學生表達的愿望都比較強烈,我們要認識到這一點。課堂中正向鼓勵學生,讓學生大膽表達,對于表達正確清楚的學生,老師要及時給予學生明確的認可,讓學生樹立表達的自信心。對于表達不清楚或錯誤的學生,老師也要用春風化雨般的語言肯定學生。還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識字習慣,比如讀準字音、認識偏旁、組詞、排字成句這些基礎環節。還應注意培養學生文本閱讀的節奏、速度、語氣等,也要不斷訓練學生看圖、寫話的能力。良好的習慣伴隨一生,我們要讓學生對語文課永遠充滿期待,這無疑是對老師最大的考驗,因此,低年級語文老師必須具備高超的教學素養和教學水平。
二、構建和諧的課堂氛圍
高效率的課堂必須建立在和諧、良好的氛圍之上,課堂如云,氛圍如風,風吹而云動。一堂生動精彩的語文課離不開老師的教授,更離不開學生的參與,教師要與學生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這就需要教師不斷地鼓勵、引導學生,讓平等的師生關系始終縈繞課堂。比如,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會扮演媽媽、學生扮演孩子的角色,或者學生之間不是具體的同學關系,而是兄弟姐妹,這樣他們會把老師、同學當成最熟悉的家庭成員來對待。融洽的氛圍會產生奇妙的效果,而這樣的氛圍也容易讓學生感受到家庭的溫暖,作為家庭的一分子,就會產生共同學習、進步的共鳴,和諧的師生、生生關系對學習成果也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豐富學生的情感認知
小學生猶如一張白紙,我們要塑造怎樣的靈魂,就要給他怎樣的情感。沒有情感的語文課就不會有溫度。老師往往影響一個學生的一生,尤其在啟蒙階段,學生會把老師當成他將來的樣子,所以,教師要教給學生正確的價值觀、認知觀、情感態度。比如熱愛祖國、尊老愛幼、團結同學、關心集體等基本的情感判斷,同時要讓學生懂得知錯就改、誠實守信等基本的做人道理。當然,這些情感認知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在師生共同的學習、生活、相處過程中通過潛移默化來影響。小學生也不會一下子就接受,這需要教師有足夠的耐心和不厭其煩的灌輸,這種情感的培養貫穿于語文教學的全過程。
比如,在和學生學習《爺爺和小樹》一課時,我設置了幾個小問題,爺爺愛護小樹,是不是也關愛我,我會不會也一樣關愛爺爺,那么其他人呢?說一說你身邊還有哪些人關愛過你?由遠及近,家庭成員之間、師生之間、同學之間都發生過哪些互助互愛的故事呢?這樣學生就會根據自己的感情體驗,認識到生活中怎樣去和別人相處。這樣的例子很多,常常引人入勝,而這樣的教育意義遠遠大于文本,這也體現了語文課所蘊含的情感就在身邊,離我們的生活并不遙遠。
四、教會學生體驗語言文字的魅力
一個字代表一種含義,一個小故事常常蘊含一個大道理,一段小文字往往能讓人產生奇妙的想象,而一堂語文課,也能讓人收獲一種信念、一種力量,這就是語文的魅力。低年級語文教師,就是要讓學生感受這樣的魅力,比如我們學習古詩,會從短短的幾十個字中讀到詩的意境、韻味、情感等。我們讀童話,它們的主角可能是某種小動物,這些可愛的精靈們,通過它們擬人化的對話、語言感悟一個道理,感受一種美德,彰顯一種品質。教師就是要教會學生體會其中的妙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