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改革也勢在必行。數學老師要立足新課標理念,創新教學方式,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實踐證明,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采用生活化教學策略,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數學思維向高階發展,從而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科素養。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
隨著新課標的實施,新的教育理念已經深入人心,轉變傳統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模式成為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主要手段。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運用生活化教學策略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生活化教學也是新課標倡導的主要理念之一,是促進小學生多樣化學習的重要手段,將數學學習與生活進行有機的融合,可以促進學生對知識形成遷移和內化,提高學生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一、以生活化導學策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課堂教學中,導學是一個重要的環節,它決定著學生整節課的學習狀態和教學目標的落實。但是由于受諸多因素的影響,當前小學數學課堂導學環節中,一部分老師還沒有真正落實生活化教學理念,上課伊始就提出本節的新課題,這樣的教學方式不能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也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踐證明,興趣是學生學習動力的主要源泉,興趣也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前提。因此,新課標理念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一定要注重導學環節中對生活化理念的落實,將數學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之間建立起聯結點,采用生活化的導學策略,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教學“比高矮”一節內容時,老師可采用如下的生活化導學策略。數學教師首先在課前做好觀察,選出四個身高、衣著有區別的學生,在講授新的教學內容之前,引導學生對這四名學生進行細致的觀察,并進行交流、討論,將觀察結果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匯報展示,有的學生看到了衣服顏色的差別,有的學生看到的是性別的差異,有的學生看到了身高差異,答案是豐富多彩的。對于學生的這些觀察結果,教師要及時進行評價,并進行肯定和鼓勵,目的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接下來教師引導學生對生活中的物體和人進行比較性觀察,讓學生用比較的角度和方法掌握比較高矮的不同技巧。通過這樣的生活化策略,學生不但學會了如何去觀察事物和比較事物,而且掌握了對事物進行比較的方法,在生活化情境中實現了本節課教學的目標,讓數學知識與生活之間產生了密切的聯系。
二、運用生活化情境讓數學問題形象化
小學生認知能力弱,對外界中形象的事物比較感興趣。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發現并抓住學生的特征,讓數學教學效率最大化。數學學科最大的特點是抽象,對于小學生而言理解起來確實有一定的難度,如何把這些抽象而復雜的問題形象化,讓學生能夠容易理解,生活化策略讓這一切成為可能。因為數學與生活的關系非常密切,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可創設有效的生活化情境,把抽象的數學問題形象化,把復雜問題的簡單化,降低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理解的難度,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
比如,在學習“認識物體和圖形”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可借多媒體技術創設生活化情境,利用多媒體工具給學生一一展示生活中常常會看到的一些實物圖形,如鞋盒子、魔方、茶葉桶、球類等,然后引導學生對這些實物進行細致的觀察。在這樣的生活化情境中,學生學會了如何從實物中抽象出幾何圖形來,結合實物掌握了正方體、長方體、圓柱和球體的特點。借助生活化情境,學生不但對抽象的圖形有了形象化的理解,發展了空間觀念,還讓數學知識與生活進行了親密的接觸,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知識。這就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真正落實了生活化教學理念。
三、利用生活問題促進學生的思考
數學是一門理性思維比較明顯的學科,非常重視對問題的思考,而學生只有對數學知識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究,才能內化為自己的能力。如何才能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思考呢?教學實踐證明,借助生活問題可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活動。小學生對外界事物充滿了好奇心,在教學時,老師可結合教學內容設計一些生活化的問題,以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探索欲,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促使他們對未知事物進行積極的探究,讓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提升學生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促進數學思維向高階發展。比如,在學習“圓的認識”一節內容時,教師可設計這樣一個生活化問題:同學們知道馬路上的汽車為什么能跑得那樣快而且非常穩嗎?面對這個問題,學生七嘴八舌地說出了自己的答案。這時教師先不做肯定,而是拿出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如盤子、硬幣等,讓學生觀察之后明確這些物品都是圓形的,由此引出對“圓的認識”,然后對圓心、半徑、直徑進行標注,并解釋汽車之所以跑得快而穩,就是因為它的車輪是圓形的。這樣一來,不但解決了前面提到的生活中的問題,而且讓學生對數學知識產生了深刻的印象,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立足新課標理念,轉變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式,用生活化理念指導自己的課堂教學,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建立起聯系,促進知識的遷移與內化,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科素養。
參考文獻:
[1]安富海.促進深度學習的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課程·教材·教法,2014,34(11):57-62.
[2]柏凌.一年級數學課程整合下拓展的實踐與思考[J].小學數學教育,2018(5):59-60.
[3]卜彩麗,馮曉曉,張寶輝.深度學習的概念、策略、效果及其啟示:美國深度學習項目(SDL)的解讀與分析[J].遠程教育雜志,2016,34(5):75-82.
[4]杜娟,李兆君,郭麗文.促進深度學習的信息化教學設計的策略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3(10):14-16.
作者簡介:郭彩玲(1974—),女,漢族,甘肅莊浪人,本科,一級教師,現從事小學數學教學與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