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耀東
摘 要:習作教學對提升小學生語文課程核心素養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考慮到小學四、五、六年級正處于習作教學的初始階段和發展階段,如何在這一關鍵時期幫助學生提升寫作能力尤為關鍵,必須予以充分重視。秉承習作教學的“四優”原則,從優化教學目標、優化教學內容、優化教學結構和教學方法四個方面分析論述提升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習作教學;寫作能力
四、五、六年級的學生正處于語文習作練習的關鍵階段,這一階段的學生往往會感覺到作文難寫,甚至有一些學生在面臨寫作題目時會無從下手,導致無法有效提升自己的語文寫作能力。在新課改和語文課程核心素養深入落實的大背景下,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重要性更為凸顯,直接關乎小學生語言理解能力、語言運用能力、思維能力及初步審美能力的培養質量,因而必須給予習作教學充分的重視。
一、進一步優化教學目標
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目標的確定是開展后續教學的基礎和關鍵,必須給予充分重視。所講的寫作,實際上是引導學生將自己想要說的話、所感受到的東西用文字記錄下來,以此促使自己和他人在讀到文章時可以從中獲得感悟和啟發。因此,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根本目標在于培養學生良好的語言理解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幫助學生通過自己的語言組織來寫出優秀的文章。教師在開展習作教學時,為更好地給學生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需要嚴格遵循確定目標的三個依據。一是要始終依托于課程教學標準,從習作教學的全面性和整體性出發,做到全面理解和準確把握,突出教學的整體性。二是要始終立足于教學,深挖教材中的內容,用好教學用書。三是要從學生的習作水平出發,準確把握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激發學生習作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1]。
比如,在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作文練習中,要求學生寫童話,具體的要求是“請各位學生自己挑選所喜歡的動物或物品,將它們視作主人公,而后發揮自己的聯想能力和創造能力,想象它們會發生一些有趣的事情,編成一個小童話記錄下來”。針對這一類作文題目,教師可以按照確定目標的三個依據來幫助學生制定寫作目標。比如,在內容目標確定上,可以確定成“以動物或物品作為文章的主人公,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編成一個小故事寫下來”。可以將目標定為“按照一定的順利將故事情節表達得合情合理,將最有意義的內容寫得更為具體,突出文章的重點與核心”。而情感目標可以確定為“在自己編寫童話的過程中,感受到童話的魅力,激發自己學習童話的興趣”。通過確定合理科學的習作教學目標,相信可以高效開展后續的教學。
二、進一步優化教學內容
葉圣陶先生講道:“寫作與閱讀均是人生的一種行為,但凡是行為必須要養成習慣。”“作文的教學重在培養學生的傾吐能力。”因此,習作教學的內容便是要多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從閱讀中體會別人的寫作手法和技巧,做好積累工作,而后達到厚積薄發[2]。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強調習作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生活中的人和物,養成觀察生活和自我思考的習慣,借助自己的慧眼去發現生活中一切可以利用的素材。除此之外,從《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作文”的稱呼便可以看出一點問題,低年級的作文教學稱之為“寫話”,中年級的作文教學稱之為“習作”,強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引導學生養成樂于書面表達的意識,培養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確定寫作內容時,要減少刻意性的訓練,多引導學生開展不拘泥形式的寫作,即開展“潤物細無聲”的習作教學。
三、進一步優化教學結構
習作教學的結構如同動物的骨架,可以直接決定文章的優劣。在優化習作教學結構時,教師要重點引導學生掌握兩方面的要點,一是要對作文結構有整體把控,簡言之,學生在開始一篇作文的寫作前,要胸有成竹,做好“胸中有丘壑”,在寫作前便對文章的整體有了全面把控,在寫作時只需要精心雕琢。二是要引導學生學會給作文分結構,即標題、開篇、中腹及結局。讓學生按照作文的主題去擬一個吸引讀者的標題;設計一個可以更好引出下文的開篇;在中腹部分重點刻畫一個扣人心弦的高潮;書寫一個引發讀者思考、耐人尋味的結尾[3]。
四、進一步優化教學方法
習作教學方法的把控是重點中的重點,教師必須掌握。考慮到四、五、六年級學生對寫作已經有很好的掌握,在教學方法上可以盡量做到有的放矢。教學方法可以優先使用三種,一是課堂練習,教師多為學生創設課堂練習的機會如當某一節課文教學完畢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按照課文特點寫作,做到隨堂練習。二是堅持課堂分享,課堂分享是一種非常重要和有利的教學方式,可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原因在于有一些學生有一種心理,即“你越夸我我做得越好”。另外,還可以幫助其他學生學習寫作經驗。三是堅持課堂評改,教師對某一位學生或所有學生的作文進行鑒賞評價,培養學生修改習作的能力,幫助學生養成“文章不厭百回改”,讓學生在修改中不斷完善自己的作文,掌握更多的技巧。
五、結語
在新課改和語文課程核心素養培養的大背景下,要幫助小學生提升寫作能力,教師需要對當前的教學模式做系統化改革,即從優化教學目標、優化教學內容、優化教學結構和優化教學方法四方面著手,強化寫作教學的針對性和科學性,實現預期的習作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竇莉莉.小學習作教學的策略與措施[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20,14(5):144-145.
[2]李東清.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習作教學融合的策略[J].中小學電教,2020,518(12):35-36.
[3]安利萍.小學語文中段習作教學的設置與教學創新分析[J].讀與寫,2020,17(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