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 徐玉冰

摘 要:新形勢下,數字經濟優勢不斷凸顯,成為推動產業升級改造的重要引擎。與傳統服務貿易相比,數字經濟衍生出的數字交付服務貿易依托于互聯網信息通信技術,具有不同的貿易內容和形式。2019年我國數字交付服務貿易額為2240.53億美元,對我國服務貿易的貢獻率達到79.12%,服務貿易數字化已成為我國服務貿易發展的顯著特點和重要趨勢。但由于數字交付服務貿易涉及個人隱私、商業機密以及國家信息安全問題,這使得我國數字交付服務貿易發展面臨極大挑戰。在此背景下,我國應積極參與雙邊及多邊數字貿易規則談判,加大數字技術創新力度,夯實數字交付服務貿易軟實力,提高我國數字交付服務貿易整體競爭力。
關鍵詞:數字交付服務貿易;數字貿易壁壘;國際服務貿易規則
經濟新常態下,全球經濟貿易增速顯著放緩,傳統人口、土地、資本等生產要素紅利逐漸減弱甚至消失,世界經濟進入一個以傳遞信息、創意以及創新數據流為特征的數字經濟新時代。數字作為一種全新生產要素,成為推動全球經濟發展的新動能。《中國數字經濟發展與就業白皮書(2019)》統計顯示,2019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為5.2萬億美元,對GDP貢獻率達到36.2%,年均增速為15.6%,成為全球第二大數字經濟體。新冠疫情爆發期間,數字經濟更是在疫情監測分析、資源調配和交流溝通等方面發揮巨大作用,成為統籌疫情防控的重要手段。十四五規劃強調加快數字經濟發展,推進數字產業化與產業數字化,進一步表明數字經濟發展未來前景可期。作為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字交付服務貿易也展示出廣闊的發展前景和增長潛力。本文通過梳理我國數字交付服務貿易演變趨勢,分析當前我國數字交付服務貿易發展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以期為我國進一步推動數字交付服務貿易的發展提供更有價值的參考意見。
一、我國數字交付服務貿易演變趨勢
(一)我國數字交付服務貿易結構演變趨勢
由于數字交付服務貿易邊界的模糊性,學術界對于數字交付服務貿易尚未形成統一的定義,其內涵和外延仍在不斷變化中。本文在參照UNCTAD和OECD(2017)衡量標準的基礎上,借鑒有關學者的研究成果,將數字交付服務貿易定義為依托信息通訊網絡技術進行遠距離交付的服務貿易,具體核算范圍包括數字化金融服務、保險養老金服務、知識產權使用費服務、信息通訊技術服務、個人文化娛樂服務及其他數字商業服務(專業管理咨詢和銷售營銷服務)。
從各類數字交付服務貿易總額看,2019年信息通訊技術服務、專業咨詢管理服務、知識產權使用服務貿易額分別為806.45億美元、732.47億美元和409.72億美元,在我國數字交付服務貿易中占比合計高達87%。而保險養老金服務、金融服務以及個人娛樂服務貿易總額為271.70億美元,占比僅為13%。從數字交付服務貿易差額來看,在六類數字交付服務貿易中,僅有ICT服務與專業咨詢管理服務分別實現269.24和234.72億美元的貿易順差。而保險養老金、金融和個人娛樂服務的出口規模顯著低于其進口規模,在2019年的貿易逆差分別達到59.88億美元、24.66億美元和28.77億美元。此外,知識產權使用費的貿易逆差最大為343.28億美元。由此可見,當前我國發展數字交付服務貿易需要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發與保護,進一步提高知識產權使用費在我國數字交付服務貿易整體中的比重。從各類數字交付服務貿易變動情況來看,在2010年至2019年間,個人娛樂服務貿易額雖占比較低,但其增長速度最快,年均增長率達到31.31%。其次是金融服務、信息通訊技術服務,平均增速分別為19.40%和19.36%。而保險、專業咨詢管理等服務的增速相對較慢,分別為1.62%和8.5%。
(二)我國數字交付服務貿易規模演變趨勢
數字交付服務貿易衍生于數字經濟,是現代數字信息技術與傳統服務貿易的深度融合,在創新服務貿易形式、提高貿易效率等方面發揮巨大作用。根據聯合國貿發會議數據庫統計顯示,我國數字交付服務貿易展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從數字交付服務貿易總額來看,在2010年至2019年間,我國數字交付服務貿易整體呈波動上升趨勢。從2010年的344.10億美元增長到2019年的2240.53億美元,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其中,2019年我國數字交付服務貿易對實際GDP貢獻率達到1.56%,較于2018年同比增長6.21個百分點,并且占服務貿易總額的79.12%,數字交付服務貿易成為拉動我國服務貿易增長的重要動力。雖然我國數字交付服務貿易總規模整體呈逐年增長態勢,但出口明顯小于進口。在2013年,我國數字交付服務貿易逆差甚至達到240.73億美元。隨后除2017年外,數字交付服務貿易逆差逐漸縮小,并在2019年實現43.37億美元的貿易順差。貿易逆差逐漸縮小表明我國在數字交付服務貿易領域中綜合競爭力的提高。就數字交付服務貿易增速來看,在面臨全球經濟深度調整、新興經濟體需求減弱的壓力,我國數字交付服務貿易實際增速整體波動較大,但平均增速維持在10.53%左右,遠高于同一時段傳統商品和服務貿易的增速。
(三)我國數字交付服務貿易地位的演變趨勢
2010年至2019年間,我國數字交付服務貿易占我國服務貿易的比重整體呈波動上升態勢。其中2015年雖有所下降,但對我國服務貿易的貢獻率仍維持在22%左右。從數字交付服務貿易進口所占比重來看,近年來,我國數字交付服務貿易進口所占比重變化情況與總體服務貿易所占比重基本保持一致,即從2011年開始逐漸降低,在2015年占比為21%,此后又穩步提升。與進口情況不同,我國數字交付服務貿易出口規模雖然低于進口規模,但其對我國服務貿易出口的貢獻率一直保持穩步上升態勢,從2010年的0.29%增加到0.51%。由此可見,當前我國數字交付服務貿易所占比重增長主要來自出口方面,說明我國在數字交付服務貿易方面雖然與歐美等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但在國家實行強有力的戰略支撐且科技創新不斷取得進步的背景下,未來我國數字交付服務貿易領域仍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
二、我國發展數字交付服務貿易面臨的問題
(一)數據限制成為我國數字交付服務貿易出口主要障礙
在全球數字交付服務貿易蓬勃發展的同時,為保護個人用戶隱私和國家信息安全,數據流動有關政策的存在是合法且必要的。但部分國家為實現其非經濟政策目標,以數字交付服務貿易中數據來源、數據相關方和設備使用為著力點,通過對互聯網數據來源、使用施加實質或程序要求,順利介入全球數字貿易市場。數據限制措施的廣泛實施,對我國數字交付服務貿易的健康發展造成了不利影響。
數據跨境流動限制是數據限制的一個核心內容,主要包括數據本地化、數據留存以及有條件的流動機制三個方面。數據本地化措施可大致分為數據的當地存儲要求、本地處理要求和數據跨境傳輸要求。例如,俄羅斯2014年修正的數據保護法中明確要求數據運營商要確保個人用戶、金融和媒體部門數據的更新、存儲、檢索且必須使用位于俄羅斯境內的數據庫,未經個人允許不得對數據進行處理或轉移到國外。根據DTE數據統計顯示,近年來,世界數據本地化措施發展形勢不容樂觀。2000年全球范圍內存在19項數據本地化措施,而在2016年達到85項左右。其中數據跨境流動限制措施占比高達42%,本地數據存儲和處理要求則分別占比25%和33%。由此可見,數據的跨境流動限制成為我國當前發展數字交付服務貿易所面臨的主要非關稅壁壘。
(二)國際數字交付服務貿易尚未形成統一的慣例與規則
近年來,數字產品貿易與數字交付服務貿易從數量到價值呈指數增長,成為全球貿易增長最顯著的領域。然而,作為一種新型貿易方式,數字交付服務貿易嚴重依賴于數據的自由流動,在貿易形式和內容上與傳統貨物貿易相比存在顯著差異,多邊及區域貿易協定并不能適應數字交付服務貿易的發展,傳統的國際貿易規則與慣例面臨著極大的沖擊與挑戰。目前,就多邊貿易協定而言,多邊數字交付服務貿易協定嚴重缺失。WTO協定雖在原則上涉及數字貿易爭端解決機制,但受限于歷史條件,相關法律文本尚未觸及數字貿易規制問題。其次,現有區域和雙邊貿易協定如TTP、TTIP等協定,多以歐美發達國家為主導,嚴重威脅以我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的利益,并且這些協定的成員國在有關數字交付服務貿易規則制定部分仍存在較大分歧。綜上而言,國際上關于數字交付服務貿易規則與慣例的缺失將成為阻礙我國及世界各國未來數字交付服務貿易發展的又一障礙。
(三)我國數字交付服務貿易持續逆差,整體競爭力不足
雖然我國在2019年實現了47.37億美元的貿易順差,但在2010年至2019年間,我國數字交付服務貿易年均貿易逆差仍然高達99.33億美元,較美國年均1759.32億美元的貿易順差存在較大差距。主要原因在于,我國作為全球數字技術凈進口大國,每年大量引進技術,支付專利許可費成為我國數字交付服務貿易逆差的重要來源。數字交付服務貿易逆差的地位一定程度反映出,當前我國數字交付服務貿易面臨整體競爭力較弱的局面。具體而言,在2010年至2019年,我國數字交付服務貿易競爭力(TC)指數一直在0左右徘徊,即我國數字交付服務貿易競爭力不足,顯然不利于我國數字交付服務貿易的可持續發展。
(四)我國數字交付服務貿易內部結構不合理,技術含量不高
隨著數字經濟以及全球科技與產業變革的迅速發展,國家間貿易競爭的焦點更多表現在技術創新實力的較量上。2018年4月,美國對我國發起的301調查充分印證了高科技競爭與知識產權在經濟發展以及國際貿易中的重要性。由圖1中可知,當前我國數字交付服務出口貿易主要集中于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以及專業咨詢和管理服務,數字金融、數字保險以及數字知識產權使用費出口規模明顯低于其進口規模。而知識產權使用費作為數字交付服務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2019年仍存在343.28億美元的貿易逆差。較小的知識產權使用費收入與支出規模,反映出的是我國在技術創新和技術輸出能力方面的短板。對比美國746.68億美元知識產權使用費順差,表明未來我國大力發展數字交付服務貿易時,依然需要大力培育高價值專利,強化知識產權全球布局,提高我國數字交付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
三、推動我國數字交付服務貿易持續發展的對策
(一)參與國際數字交付服務貿易規則談判與制定,積極應對非關稅壁壘
雖然數字貨物貿易和數字交付服務貿易在世界范圍內如火如荼地開展著,但依然沒有形成統一的國際數字交付服務貿易規則體系,不同形式的數字交付服務貿易壁壘成為推動全球數字貿易自由化進程中的主要障礙。
以歐美國家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基于自身利益,就國際數字貿易規則制定問題提出明確的訴求,企圖掌握國際數字交付服務貿易規則制定的主導權。而發展中國家,基于維護國家安全、社會公共道德和公共秩序、保護個人隱私,更加注重網絡安全。面對全球數字交付服務貿易規則制定的分歧與沖突,我國作為數字經濟與數字貿易大國,在積極參與國際數字交付服務貿易多邊談判時,在現階段應集中討論通過互聯網實現的服務和貨物貿易,討論目標是厘清國家信息安全、個人隱私與數字交付服務貿易三者之間的關系,明確國家信息安全與個人隱私保護是多元化概念。為抓住數字經濟發展機遇,各國應在擱置深刻價值沖突的基礎上,積極尋求某種淺層次合作。在維護廣大發展中國家利益的同時,承認各國數據規制主權,并防止權力濫用。
(二)加強頂層戰略設計,完善數字交付服務貿易的治理體系與監管機制
數字交付服務貿易衍生于數字經濟,在催生新產業、實現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方面起到關鍵作用。伴隨數字交付服務貿易的飛速發展,與數字有關的貿易活動也引起越來越多國家的關注。目前,在世界范圍內已有超過85%的國家制定了數字貿易戰略,如法國國際數字戰略和英國數字戰略等。
因此,在全球數字交付服務貿易呈現戰略性競爭的背景下,為充分發揮數字交付服務貿易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我國應當在踐行十九大提出建設數字中國的基礎上,制定路徑清晰、目標明確的數字貿易發展中長期戰略規劃部署,使我國數字交付服務貿易發展順利進入良性發展軌道。由于數字交付服務貿易是以知識和信息作為關鍵生產要素,其生產、交換過程與傳統貨物貿易存在明顯區別。我國應當針對數字交付物服務貿易特點,在監管方法方面,對標國際雙邊、多邊貿易規則,加速推進我國數字交付服務貿易領域基礎法律的制定與修改。通過個人數據隱私保護立法,逐步完善數據跨境法律體系建設。在數字交付服務貿易監管方面,政府部門應當整合現有監管力量,綜合考量、制定數據流動監管標準,加強數據源與數據服務內容監管。
(三)加大技術創新力度,提高我國數字交付服務貿易整體競爭力
雖然數字貿易對我國經濟增長的貢獻日漸突出,但我國數字交付服務貿易尚處于起步階段,與美德英等主要數字貿易強國相比,不管在數量還是質量方面,均存在較大差距。面對我國數字交付服務貿易逆差持續存在并且有擴大的趨勢,在推動我國數字交付服務貿易實現高質量發展時,不僅應當注重外部條件的優化,還應當注重加強國內數字產業的創新發展。
數字交付服務貿易是以創新為基礎,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支撐的新型服務貿易形式。因此,提高數字技術創新能力是增強數字交付服務貿易競爭力的有效途徑。首先,制度創新驅動技術創新,政府有關部門應當積極創新產權激勵制度和嚴格落實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以期個體或中小企業創新或者知識產權能夠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得到有效保護,激發全民創新熱潮,構建健康、科學有效的社會技術創新體系。充分整合社會企業、地方政府和科研院所的技術資源,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系統提高國家在數字產業和數字交付服務貿易方面的競爭力。其次,政府部門還應當增加科研投資力度,特別對關于核心技術、關鍵設備的研發活動。最后,從事數字交付服務貿易出口的企業應不斷創新研發新內容,掌握網絡核心關鍵技術,有效控制生產和經營成本,提高應對進口國采取的各種數據限制貿易壁壘的能力。
(四)增加專業人才供給,支撐數字交付服務貿易技術創新體系建設
綜上可見,數字交付服務貿易是科技之爭、規則之爭,其背后更是數字交付服務貿易專業人力資源之爭。我國數字交付服務貿易起步較晚,為確保發展數字交付服務貿易而采取的各種舉措得以準確實施,要求加強數字交付服務貿易專業化人才隊伍的建設。首先,建設數字交付服務貿易專業人才應當打造以高等教育為主,職業教育為輔,繼續教育進行補充的多層次教育體系,為我國發展數字交付服務貿易提供充足后備軍。其次,各類學校教學內容方面應從數字交付服務貿易特點出發,側重于培養熟悉、掌握各種國際貿易規則與慣例、數字媒體或者“互聯網+”相關研究方向的專業人才。最后,在培養平臺方面,各類高校應當大力提升自身辦學水平,不僅有益于學生素質的提高,而且還能夠吸引優秀的國外人才。此外,企業可以通過提供專業性較強的在職培訓,加強在職員工數字交付服務貿易技能的培養。
參考文獻:
[1]孟夏,孫祿,王浩.數字服務貿易壁壘、監管政策異質性對數字交付服務貿易的影響[J].亞太經濟,2020(6):42-52+147.
[2]雷輝,聶麗鵑.數字貿易規則構建的發展現狀及我國對策[J].對外經貿實務,2020(3):46-49.
[3]張茉楠,周念利.中美數字貿易博弈及我國對策[J].宏觀經濟管理,2019(7):13-19+27.
[4]王敏,吳映梅,胡平平.全球價值鏈視角下中國服務業動態演進特征分析——基于TiVA數據庫的新興市場國家比較[J].商業經濟研究,2020(11):182-185.
[5]劉洪愧.數字貿易發展的經濟效應與推進方略[J].改革,2020(3):40-52.
[6]李鋼,張琦.對我國發展數字貿易的思考[J].國際經濟合作,2020(1):5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