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柳翠
摘 要:歐盟“雙95”新能源政策作為一項更細致、更全面的能源管控法案,在氣體排放要求、違規懲罰力度方面作出具體規范。這一舉措致使中國汽車產業在開拓歐盟市場時,汽車出口、行業投資、開拓成本及利潤回報受到顯著影響。面對歐盟新能源汽車成為絕對主流的大趨勢,中國汽車產業應當以歐盟國家傳統汽車退出時間表為基準,落實“保舊創新”發展指示;以《2020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文件為戰略導向,推進新能源汽車全面并購;以汽車產業規劃指示為著力點,積極加入歐盟“排放池”聯盟體系;結合汽車產業“十四五”發展新政,加快落實汽車產業雙循環格局布置。
關鍵詞:歐盟;“雙95”新能源政策;汽車產業;歐盟市場
2019年,歐盟通過議會決策頒布激進法案,即EU2019/631法案。該項法案規定截至2030年,歐盟境內車輛碳排放量必須降低37.5%,即降至每公里59.375g,對于汽車排放管控趨向嚴苛。隨后,2020年9月歐盟再次針對汽車產業頒布“雙95”新能源政策進行排放的具體限制,規定汽車排放尾氣總量不得超過每公里95g,每逾1g將處以95歐元罰款。恰逢中國全面推進新能源汽車研發應用,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具有顯著優勢。在此背景下,中國新能源汽車對歐出口訂單呈現上漲趨勢,面臨大好發展機遇。歐洲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截止2020年12月,歐盟向中國汽車行業訂購新能源汽車逾30萬輛,訂單金額達到40億歐元。然而,“雙95”新能源政策中有關氣體排放、違規罰款、權力放寬、額外稅務的規定,導致中國傳統汽車領域投資與出口遭受巨大影響。加之2021年歐盟汽車尾氣排放清算在即,消除“雙95”新能源政策負面影響更是迫在眉睫。
一、歐盟“雙95”新能源政策的主要內容解析
(一)嚴格規定二氧化碳排放總量
長久以來,歐盟在汽車產業管理方面相當重視汽車尾氣排放控制。并且,歐洲經濟委員會(ECE)就汽車尾氣排放出臺了歐VI標準規定進行限制。但歐VI標準規定與EU2019/631法案的2030預期排放目標差距顯著,因而歐盟經濟委員會再次出臺“雙95”新能源政策,以階段形式對汽車碳排放目標進行管理。歐盟“雙95”新能源政策規定:截至2020年,歐盟境內所有車輛二氧化碳排放均需達到每百公里95g排放標準。但由于德國對此法案持有強烈反對態度,歐盟委員會在權衡利弊之后,將汽車碳排放每公里95g的目標實現延遲至2021年。
(二)加強汽車產業違規罰款力度
歐盟在原先有關汽車產業管理政策中,并未針對汽車制造商違規行為設定明確的罰款措施。因此,以往中國汽車產業進入歐洲市場時并不需要面臨罰款事項。但2020年歐盟“雙95”新能源法案當中規定,單輛汽車每超出碳排放目標值1g,對應生產廠商需要繳納95歐元罰款,罰款不設上限。依據市場研究公司jato dynamics預測,截止2021年12月,中國在歐汽車生產廠商如若在限定期限內仍然無法滿足碳排放要求,遭到歐盟罰款金額可能會升至65億歐元。此外,歐盟“雙95”新能源政策也明確規定,查實車輛違反每公里 95g的碳排放政策規定之后,歐盟官方不僅可以直接召回車輛,也會對該違規車輛生產廠商處以每輛高達3萬歐元的罰款。
(三)放寬歐盟強制處理權力范圍
一直以來,歐盟法律規定歐盟委員會不可直接對成員國采取法律行動,需要先行下發調解通告,予以歐盟委員會和成員國雙方兩月調解時間。調解期截止后,若雙方仍然無法就爭議達成一致解決意見,歐盟委員會方可將其訴諸歐盟法庭進行解決。另外,依據歐盟內部現行法律規定,僅各成員國監管部門有權單獨批準或吊銷新車型許可證,抑或進行違規罰款處罰,歐盟委員會并無權力對涉事企業直接處置。但歐盟“雙95”新能源政策的頒布,致使歐盟官方在汽車行業方面的處理權利范圍得到拓寬。該政策規定,歐盟委員會針對違反相關事項的企業單位具有直接處理法律權力,包括國外在歐企業、國外出口企業。此外,歐盟同時設定有關違反新車審批規則內容的企業、車輛,具有直接罰款權力。
(四)增加汽車碳排放稅務政策規定
歐盟委員會以往僅設定航空領域的碳排放稅務征收條例,并未將汽車行業納入碳排放稅務收取范疇。但在歐盟“雙95”新能源政策當中,歐盟開始著手增加汽車行業碳排放稅務政策條例,各成員國也根據自身國情陸續出臺相關法律。截止2020年12月,德國、法國、意大利、荷蘭等22個歐盟成員國已經建立汽車行業碳排放稅制度。例如,德國將于2021年進行碳排放稅征取,對于二氧化碳排放量高于每公里95g的汽車,每超出1克征收4歐元的附加稅。
二、歐盟“雙95”新政對我國汽車行業開拓歐盟市場的具體影響
(一)出口影響:沖擊傳統汽車出口規模,利好新能源汽車出口
歐盟“雙95”新能源政策規定:截止2020年,歐盟境內所有車輛二氧化碳排放均需達到每百公里95g排放標準,也就是說百公里油耗不得超過3.24L。但目前來看,中國傳統汽車平均排放量為5.25L,遠超歐盟排放標準,導致中國傳統汽車領域向歐的出口數量顯著縮減。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通告,2020年歐盟在中國的傳統汽車整車數量訂單僅為1000輛,同比降低98.9%,而訂單縮減致使中方汽車行業至少損失1.2億歐元利潤。此外,受“雙95”新能源政策影響,傳統汽車專用配件出口量也驟降。據MBA中國網數據通告,燃油泵、油箱濾芯等傳統汽車配件產品出口金額由2019年的132.14萬歐元降至2020年的不足1萬歐元。很明顯,歐盟“雙95”新能源政策的頒布意在全面推進新能源汽車應用,雖對國內傳統汽車行業出口產生沖擊,但新能源汽車出口形勢卻一片利好。尤其是在中國鼓勵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政策引導下,新能源汽車出口增加趨勢明顯。中國海關數據顯示,2020年新能源汽車出口歐盟數量就達到17.67萬輛,同比增長37.4%。綜合來看,歐盟“雙95”新政對于傳統汽車出口具有負面影響,但對于新能源汽車出口卻是具有利好效應。
(二)投資影響:傳統汽車綠地投資逐漸消失,新能源汽車跨境并購增加
由于歐盟“雙95”新能源政策在排放方面的嚴格規定,致使中國汽車產業在歐投資方式產生巨大變革。一方面,中國傳統汽車產業在排放量規定方面短時間內很難達標,杜絕傳統汽車工廠、配件工廠以及其他傳統汽車輔助設施的生產和運營,這就導致傳統汽車對歐綠地投資逐漸消失。截此2020年6月,中國傳統汽車領域在歐綠地投資項目共計46項,投資金額為12.43億歐元,項目范圍包括汽車生產基地、油站服務、汽車維修中心。但截至到12月,有45項綠地投資撤回,僅有上汽集團的小型工程公司轉向新能源汽車配件生產得以留存。并且截止2021年3月,中國傳統汽車領域對歐綠地投資新增項目為0。相反,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抓住“走出去”風口,對歐汽車領域大力開展并購活動,通過此種方式直接掌握歐洲新能源汽車生產、經營產業鏈條。截止2020年6月,中國對歐新能源汽車行業跨境并購項目達到35項,涵蓋汽車內飾、制造材料、精密金屬零件、流水生產車間、智能網絡配件等領域,并購金額累計達到237.67億歐元。且在對歐新能源汽車企業實施并購時,中國汽車行業以并購德國汽車企業為主。據商務局官網顯示,截止2020年6月,中國汽車產業并購德國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項目數量就達到16項,占總并購數量45.7%。
(三)成本影響:傳統汽車進歐成本陡然提升,新能源汽車檢驗成本加大
歐盟于“雙95”新能源政策中增加有關違規罰款力度、施行稅務收取、更改檢驗標準的規定,致使中國汽車產業開拓歐盟市場成本顯著增加。就傳統汽車領域而言,一是違規罰款成本增加。據歐盟文件顯示,截止2020年12月,除有限上汽集團旗下名爵、沃爾沃以外,廣汽本田、中國福特等汽車若無法達標,均面臨10億歐元以上的巨額罰款,企業開拓歐洲市場的成本驟然躍升。二是稅務成本增加。中國汽車排放平均量若無法達到歐盟要求,企業均需繳納高昂稅費。據東風汽車集團總經理李紹燭言,在2021年若無法實現汽車排放目標,僅東風乘用車一款車型就需繳納高達0.8億歐元的額外排放稅費。這也導致企業赴歐成本顯著提升。相較新能源汽車領域而言,國內有關新能源汽車產品出口規定為:滿足96+1強制性檢驗項目、完成整車CCC認證即可準許出口。但歐盟在“雙95”新政出臺以后,對汽車領域的N-ECE法規和EC指令均作出調整,包括一般檢測項目增加至107項、強制檢驗項目增加至4項。這就致使國內新能源汽車在出口歐盟之前,需要尋找第三方檢驗機構查驗車輛是否符合歐盟標準。據測算,每檢驗一臺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材料,就需繳納100歐元以上的檢測費用。由此看來,中國汽車產業整體受到歐盟“雙95”新能源政策的影響,開拓歐盟市場的成本驟然提升。
(四)利潤影響:新能源汽車領域成為利潤主要來源,整體利潤回報降低
歐盟“雙95”新能源政策的出臺,將中國汽車產業開拓歐盟市場局限于新能源汽車領域,致使整體利潤回報降低。一方面,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基礎設施投資利潤偏低。新能源汽車投資集中于充電站建造、電路鋪設,與傳統汽車的加油站、維修中心相比,投資回報緩慢且利潤較低。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主席卡洛斯·塔瓦雷斯指出,中國汽車產業轉為新能源領域的投資項目,利潤回報降低至少30%。例如上汽集團受“雙95”新能源政策影響,在歐設立的小型工程公司由傳統汽車配件轉向新能源汽車配件生產。據該企業2020年上半年財報顯示,半年間凈收利潤僅為60.7萬歐元,同比降低21.2%。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車單價相比傳統汽車較低,出口利潤大幅縮減。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核算,2019年傳統汽車出口歐盟均價為每輛1.74萬歐元,利潤率為17%;新能源汽車出口歐盟均價為每輛1.73萬歐元,利潤率為15%。對比而言,新能源汽車整車低于傳統汽車100歐元左右,利潤回報也降低2%。綜合來看,由于新能源汽車出口單價相較傳統汽車較低,加之利潤回報相比也相對較低,致使中國汽車行業開拓歐盟市場的整體利潤回報降低。
三、中國汽車產業應對歐盟“雙95”新政之策略
(一)以歐盟國家傳統汽車退出時間表為基準,落實“保舊創新”發展指示
在歐盟出臺“雙95”新能源政策以后,傳統汽車出口受到較大沖擊,退出歐盟市場只是時間問題。中國汽車行業協會專務副秘書長許艷華在新能源市場化發展研討會中指出,打造“創新保舊”鏈條發展模式是時下最適合中國汽車行業發展的戰略。因此,國內汽車產業應當充分利用“舊”的傳統汽車優勢與歐盟退出規定時間間隙,為新能源技術提升提供資源支撐,助力新能源汽車獲取更大出口突破。具體來說:第一,“保舊”獲取資源。歐盟“雙95”新能源政策影響作用下,歐盟國家陸續出臺傳統汽車退出政策,規定具體傳統汽車退出時間。因此,中國汽車產業可以歐盟不同國家傳統汽車退出時間表為基準,逐漸退出歐盟市場。例如,德國規定的退出時間為2030年、西班牙規定的退出時間為2040年,可仍然向這些國家保持傳統汽車領域的出口、投資,進而實現創利。第二,資源推動創新。部分歐盟國家的傳統汽車退出時間表較早,例如荷蘭規定在2025就實現傳統汽車退出市場。因此,國內汽車產業可以歐盟“雙95”新能源政策規定作為研發目標,利用“保舊”所獲資源推進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純電動汽車、燃料電池電動汽車的研發,向退出時間表相對較早的國家進行出口。通過上述舉措,形成固定的“保舊創新”鏈條發展模式,以此助力國內汽車行業深耕歐盟新能源汽車領域。
(二)以《2020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文件為戰略導向,推進新能源汽車全面并購
在歐盟“雙95”新政出臺以后,中國傳統汽車在歐的綠地投資停止,新能源汽車跨境并購增加。由此得知,中國汽車產業應當適時放棄傳統汽車在歐綠地投資,全面推進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并購。事實上,《2020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文件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部分早已作出戰略指示,鼓勵中國汽車產業加強國際合作,學習海外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先進研發技術。因此,中國新能源汽車領域需要深耕歐盟市場,以全產業鏈并購的方式布局歐盟市場。詳細而言,首先,中國汽車產業可以借助行業協會力量,搜集歐盟符合“雙95”新能源政策的配件生產企業、新能源基礎設施建造企業信息,繼而采取正常并購手段實施跨國并購。在并購完成后,利用該企業的生產、經營鏈條實現初步收益。其次,中國汽車產業可并購汽車研發企業,掌握先進的新能源生產技術,提升國內生產質量。最后,中國汽車產業可并購歐盟的新能源生產企業、購置生產基地,以研發技術為支撐,直接在歐進行汽車生產、銷售,實現新能源全產業鏈布局。
(三)以汽車產業規劃指示為著力點,積極加入歐盟“排放池”聯盟體系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指出,中國汽車產業“走出去”的重要方式,即通過聯盟體系互相協助。恰遇歐盟“雙95”新能源政策出臺以后,汽車產業由于排放問題導致出口成本增加這一情況,因而中國汽車產業可通過加入“排放池”聯盟體系,統計共享汽車排放分數,充分避免由于違規罰款、稅務征收所帶來的高昂成本。首先,汽車工業協會可利用系統優勢,征集開拓歐洲市場的汽車企業信息,通過協會推動其以組織形式共同構建“排放池”共享碳排放積分,降低企業投資壓力。其次,汽車集團可聯動參與“排放池”共享積分。諸如吉利、上汽已經入池,國內其他汽車集團可以股份投資、現金投資等方式,參與吉利、上汽的“排放池”,共享碳排放積分。最后,通過并購已經進入“排放池”的歐洲汽車企業,直接滿足“雙95”新能源政策要求。另外,“排放池”聯盟體系可以共享檢測,聯盟成員無須付費即可進行檢測,查驗是否符合歐盟標準,以此充分降低新能源汽車領域成本加大的問題。以多種形式并舉推動企業聯合參與“排放池”,降低汽車行業歐洲布局成本。
(四)結合汽車產業“十四五”發展新政,加快落實汽車產業雙循環格局布置
在歐盟“雙95”新能源政策出臺后,國內汽車產業開拓歐盟市場集中于新能源汽車領域,利潤卻明顯降低。《汽車創新政策“十三五”概要與“十四五”展望》提出,中國應當在“十四五”期間,充分對接歐盟汽車行業標準,反向助推中國汽車行業實現創新發展,在產品質量方面充分對標歐盟標準時再進行汽車產品出口,打造汽車行業雙循環格局。因此,國內汽車產業應當以汽車產業雙循環發展戰略為引導,加快落實汽車產業雙循環格局布置,通過提升產品質量增加新能源汽車的利潤。一方面,培育汽車企業技術優勢,強化內循環。國內汽車產業需要持續補齊技術短板,加強前瞻布局及核心技術創新,培育國內汽車產業面向未來的關鍵技術儲備,確保技術創新的先進性。另一方面,對接歐盟行業標準,加強外循環。首先,對接歐盟E-Mark認證。全面推進國內檢驗項目對接E-Mark認證中的106+1項檢驗項目,并靠攏整車ISO9000國際質量認證,滿足歐盟E-Mark認證要求。其次,對標REACH法規。設立汽車生產化學檢驗科目,對國內生產車型進行化學品評估、檢驗,以此確保汽車行業產品契合歐盟REACH法規對于化學檢驗的強制要求。最后,滿足ELV指令要求。中國車企在生產制造需要嚴格控制鉛、鎘、汞、鉻用量,采用可重復利用材料進行生產,滿足歐盟回收利用、綠色生產的ELV指令要求。
參考文獻:
[1]由軍強.歐盟外商直接投資審查條例改革對中國的影響及政策選擇[J].對外經貿實務,2020(5):20-23.
[2]黃凌云,王麗華,劉姝.日本-歐盟EPA對中國、日本、歐盟的影響研究——基于GTAP-Dyn的一般均衡分析[J].世界經濟研究,2015(1):102-111.
[3]李晶,李施雨.新能源汽車產業稅收政策的國際借鑒與措施[J].稅務研究,2013(10):89-93.
[4]智研咨詢.2020年歐盟碳排放發展現狀及歐盟新能源汽車銷量發展趨勢[EB/OL].http://www.chyxx.com/industry/202006/873944.html.[2020-06-15].
[5]前瞻網.2018年中國對北美和歐洲外國直接投資下降73%歐洲汽車行業最受青睞[EB/OL].https://t.qianzhan.com/caijing/detail/ 190114-0d85ee30.html.[2019-01-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