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主義在作怪
農村文化設施“走樣變形”,歸根結底還是形式主義在作怪。一方面,錯位的政績觀作祟。有的地方上級部門給設施標準設硬杠杠,有的甚至還指出可提高建設標準,造成一味向高標準看齊,層層加碼、貪大求全;少數干部“唯上不為實”,把文化設施建設當成政績工程匯報,在空心村也花錢建漂亮村部、大廣場,且應付檢查考核后就不再管護。另一方面,陳舊思想、機械執行作梗。有些基層干部思想認識還停在過去時,文化設施建設照搬照抄,不從實際出發,選址、設施、內容不合理,導致文化設施大量閑置、群眾不認可。 ? ? ? ? ? ? (仙桃 ?張豪昌)
鄉村振興搞不得半點“面子工程”
文化設施建設是鄉村振興重要內容,一些地方搞形式主義建成了“面子工程”,勞民傷財、讓群眾深惡痛絕不說,還嚴重影響了黨和政府的形象。鄉村振興搞不得半點“面子工程”。要迅速“治標”。對鄉村振興領域“面子工程”問題,要迅速建立問題清單,責任到人限時逐一整改到位。要長久“治本”。針對問題舉一反三,探索建立長效機制,根據地方實際,確定鄉村振興領域設施建設要求,不“攤大餅”“撒胡椒面”。要徹底“治根”。牢牢站穩人民立場,以群眾需不需要、滿不滿意作為設施建設唯一考慮指標,切實把鄉村振興各項工作做成民心工程,做到人民群眾心坎上。 ? ? ? (崇陽 ?萬李超)
人民群眾才是文化消費者
農村文化設施建設的目的是為了滿足村民對文化的需求,提升村民的文化素養和精神品質。然而,在建設過程中,一些地方把滿足人民群眾精神需求的文化設施建設項目異化為宣揚政績的“面子工程”,以致于建設的文化設施變成了政績展覽場館,這脫離了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究其原因,還是形式主義和錯位的政績觀在作祟。要知道,人民群眾才是真正的文化創造者和消費者,脫離了群眾的建設,怎能不讓農村文化設施“走形變樣”?
(華中科技大學 ?胡心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