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艷
摘 要:課堂提問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當前語文課堂提問環節存在教師所提問題流于形式和脫離實際的現象。文章闡述課堂提問在語文教學中的意義。課堂提問可以增強課堂教學的整體性與邏輯性。教師可以通過提出有針對性、探究性、延伸性的問題,來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學習能力,并發散其思維。
關鍵詞:課堂提問;語文教學;教學策略;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16-0124-02
隨著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的教學任務也相應有所增加。教師在語文教學中進行課堂提問,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學生更好、更快地融入語文課堂,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要意識到課堂提問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采取有效的課堂提問可以提高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程度,提高語文教師的教學效率與質量。
一、當前語文課堂提問環節存在的問題
1.問題流于形式
從語文課堂教學來看,部分語文課堂上的提問并不能達到預期的教育目標。教師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存在流于形式的現象。教師提出的問題只能滿足講解教材的需要,不能滿足學生對語文學科學習的需要。教師在提問時存在流于形式的情況,使得提問效果大打折扣。教師雖然會向學生提問,但是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卻十分短暫。教師往往是在部分學生想出答案后就直接公布答案,這樣打斷了還未思考出答案的學生的思路。長此以往,就會使得部分學生選擇不思考,直接等教師公布答案,使課堂提問成為毫無意義浪費時間的行為。部分教師不允許學生有與其標準答案不同的答案,學生若是做出不同的答案,教師就會直接否定,這樣會打擊學生思考的自信心,禁錮學生的思維。教師提出的大部分問題都是讓學生回答“是”或“否”的問題,并不能滿足學生發展個性的需要,也不利于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
2.問題脫離實際
部分教師選擇與設置問題時只是滿足了理解文章的需要,并沒有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教師并不清楚學生的學習能力,導致提出的問題要么極其簡單都不需要學生思考,要么就是難度過大,學生思考后也難以得出正確答案。無論哪種情況都會導致教師最終提出的問題不利于學生的發展,同時,提出的問題針對性不強也會限制學生的思路,也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提出的問題脫離實際不利于學生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加上提出的問題比較枯燥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在面對枯燥的問題時學習熱情不高,僅有部分學生回答問題,削弱了課堂提問的效果。
二、課堂提問在語文教學中的意義
課堂提問教學模式與以往的教師講課學生聽課的教學模式比較,可以說是一種進步與突破。教師可以以課堂提問的方式增強課堂教學的整體性與邏輯性,讓學生在參與課堂活動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參與感,從而減少與避免學生上課分心的問題。這增加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若是教師能夠做好后續的評價工作,更能幫助學生樹立語文學習的自信心,使得學生更加愿意主動思考問題、回答問題,與教師交流,表達自己的觀點,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能夠及時發現學生的優點和不足,以便在后續的備課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落實課堂提問式教學,讓學生的語文理解能力與分析能力得到顯著的提升,為學生未來學習難度更高的語文知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課堂提問,通過設計有效的課堂提問活躍課堂氣氛,縮小師生間的距離,最大程度地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三、課堂提問在語文教學中的實施策略
1.提出針對性問題,提高學生注意力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提問,應以學生的年齡特征為基礎,由于學生年齡小,各方面還處于未成熟階段,在課堂上也存在無法集中注意力以及坐不住的問題。這些不良狀態會對其聽課效率產生不利影響,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若是直接批評,可能嚴重打擊到部分心思敏感的學生,使得學生降低學習積極性,而采用提問的方式則能夠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因此,教師應主動將在課堂上分心的學生拉回課堂,及時對他們進行提問,幫助其調整自身的學習狀態。教師在課堂上要時刻注意學生的學習狀態,當發現學生存在無法集中注意力或者是在課堂上做一些與學習無關的事情時可以適當放慢教學節奏,給學生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問題,以此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
2.提出探究性問題,發散學生思維
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應主動給學生講述與語文教材內容相關的課外知識,幫助學生走出學習過程中存在的誤區,消除學習中存在的障礙,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在課堂上要給學生提出有針對性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回答,以學生的理解為基礎進行詳細分析,如此也能達到突出重難點以及發散學生思維的教學目標。以教學《烏鴉喝水》這篇文章為例,每個學生的思考方式以及角度都不同,因此在理解烏鴉無法喝到水的問題上存在一定的誤區與差異。這種誤區也是教師教學的重難點,因此筆者給學生提出了具有探究性的問題:“烏鴉喝水的結局有幾種?”通過這樣的問題組織學生探究,之后派代表回答。最后由教師以學生的回答為基礎做合理的闡釋,潛移默化地發散學生的思維。
3.提出延伸性問題,提高學生學習能力
由于班級學生人數過多,教師很難在短短的一節課內兼顧所有學生。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可能在課堂上提問到所有學生,這會影響教學進度。由此可見,課堂提問的時間與對象具有很強的局限性,為了使課堂上的提問可以兼顧每個學生,教師可以在課后給學生準備一些問題讓其自主探究。但是也要注意,在設置問題時應以課堂教學內容為基礎,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查找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復習與鞏固課堂知識。此外,教師要做好關于課后探究問題的檢查工作。學生的自控能力較弱,一旦離開教師的看管,可能會出現對教師布置的問題不認真思考,敷衍糊弄的情況。這樣,無論教師課后作業設計得多好,都沒有任何實際作用。因此,教師要做好檢查工作,可以在布置問題時明確要求學生將自己思考以及查資料得到的答案記錄在專門的筆記本中,教師要對筆記本進行仔細的檢查,挑出其中的雷同答案,并且讓這些學生站起來回答其思考的內容,以檢查學生是否認真思考過教師布置的問題。對于作業完成不佳的學生,教師要予以一定的懲罰,比如,給這些學生增加思考問題。而對于表現好的學生則要予以獎勵,可以先在言語上進行肯定以及鼓勵,然后給予學生一些小獎品。同時,教師還要進行延伸性提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最大程度地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與創造性。以教學《坐井觀天》這篇文章為例,筆者提出了具有延伸性的問題:“在現實生活中還有哪些坐井觀天的例子?”以這樣具有延伸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有利于其復習與鞏固所學的知識。
四、結語
綜上所述,語文教學中課堂提問起著重要的作用。教師要正確看待課堂提問對課堂教學的促進作用,以此為基礎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只有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課堂提問在語文教學中的價值,深化語文教育改革。
參考文獻:
[1]王一波.淺析課堂提問藝術在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性策略[J].課外語文,2016(22).
[2]韋祖慶.語文教學“點穴式”課堂提問策略[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7(04).
[3]張育柳.語文閱讀教學課堂提問有效性探析[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5(05).
[4]季春風.妙用提問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J].黑龍江教育,2015(05).
[5]張曉榮.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高層次”提問[J].現代教育科學,2010(04).
[6]念書勤.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課堂提問策略的幾點思考[J].學苑教育,2020(12).
[7]郎雪靈.淺談語文課堂提問的技巧[J].語文天地,20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