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繼雷


摘 要:矮化密植是現代蘋果栽培的總趨勢,也是當前果樹栽培制度的一項重大改革。這種栽培模式不僅可以提升土地資源利用率,還有助于提升果園產量和果實品質,為種植戶帶來更多的收益。矮化密植蘋果樹的栽培管理過程相對復雜,包括諸多環節,要注意采用科學的方式方法。本文作者從分析發展矮化密植蘋果樹的優勢入手,具體分析矮化密植蘋果樹栽培中的選園、矮化方式、密植方法、樹形管理、病蟲害防治等相關內容,以期進一步提升栽培管理效益。
關鍵詞:蘋果;矮化密植;優勢;管理技術
蘋果樹是重要的經濟林樹種,是世界性四大水果之一,具有較高的栽培價值。世界各國的蘋果栽培紛紛都由原來的喬化大冠稀植栽培向矮化密植栽培發展,栽培制度進行了重大改革。保加利亞、匈牙利、荷蘭、加拿大等國家矮化密植栽培面積占95%以上。我國是蘋果的重要生產國,傳統喬化稀植、大冠栽培較為普遍,管理技術相對落后,品質效益比較差。隨著新技術、新成果的普及推廣,近些年來矮化密植蘋果樹栽培(簡稱矮密栽培)成為主流,它相比普通蘋果樹栽培而言,早果性更強,產量品質更高,更便于集約化管理,同時對栽培管理的技術要求更高。因此,深入探討矮化密植蘋果樹栽培的優勢和意義,充分考慮各種生產要素調配,合理選擇技術方法,提高矮化密植蘋果樹栽培管理水平,改革現代蘋果栽培制度,緊跟以至趕超世界蘋果先進栽培技術步伐至關重要。
1 矮化密植栽培的優勢
蘋果樹矮化密植栽培,簡稱矮密栽培,就是通過利用矮化砧木、矮化品種、短枝品種,以及利用喬化砧木采取人為致矮技術而實現密植的栽培方法。矮密栽培是通過栽培矮化蘋果苗建園和栽后管理實現的,生產上矮化密植栽培常用的矮化砧木有M26、M9 、M9T337 三種。M26、M9主要做中間砧,M9T337既可以做中間砧,也可以做自根砧。育苗時,以喬化砧木做基砧,其上嫁接矮化砧木為中間砧,最上部嫁接品種接穗或芽,成活生長就是一株矮化苗;當然M9T337也可以做基砧,其上嫁接蘋果品種成為自根砧矮化苗。矮化中間砧苗、矮化自根砧苗都是矮化密植蘋果栽培的根本。栽培實踐證明,蘋果矮化密植栽培具有諸多明顯優勢,主要表現如下:
1.1 早結果,早豐產,早收益
蘋果樹傳統栽培就是喬化稀植大冠栽培法,樹體高、冠幅大、主枝粗、側枝長、樹勢旺、修剪重、成形慢、難成花、結果晚、產量低。一般3~4年開始形成花芽, 5~6年開始結果, 8~10年才逐漸豐產,經12~15年才能進入盛果期。生產周期漫長,栽植效益不能快速實現?,F代栽培制度下蘋果樹的矮化密植,樹體矮、大枝少、小枝多、粗枝少、細枝多、成形快、易管理、早成花、結果快、產量高。栽植2年開始結果,3年形成產量,4~5年為豐產初期,6~7年后即可盛產,經濟效益是同齡喬化稀植栽培的3~5倍。
1.2 單位面積產量高,經濟效益好
矮密栽培,樹體普遍矮小、密度大、干粗枝細、修剪容易、管理方便,因此省工省力,可有效減少生產成本。合理密植群體多,矮化優勢明顯,土地、陽光利用率高,單位面積產量多,栽后10年調查表明,矮密栽培的果實產量是稀植的5~7倍,顯示出其顯著優勢。
1.3 便于田間管理,適于機械化作業
矮密栽培中,通過利用矮化砧、短枝品種等方法使樹體矮化,成齡樹高多在2.5~3.5米,是喬化的三分之二,有的更矮。寬行、矮化、密植有利于果園修剪、噴藥、套袋、采果等生產活動,省工、省力、方便、簡單,普遍提高工效3~5倍,作業質量更好。樹體通風透光,有助于降低蘋果生長中的能量消耗,有助于光合物質的生產積累,減輕病蟲害的發生和危害,有助于減少物資投入,降低生產成本,對提高管理水平,生產優質蘋果都很有幫助 [1] 。
多年實踐證明,矮化栽培是我國高質量蘋果產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大力推廣這一先進技術模式,對于推動蘋果栽培制度與國際接軌,實現由數量效益型向質量效益型戰略轉變具有重要意義。
2 矮化密植蘋果樹管理技術
近10年來,矮密栽培逐步成為現代蘋果栽培的主流方向,在探討和總結栽培方式方法的過程中,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栽培制度體系,具體流程和技術方法歸納如下:
2.1 合理選擇栽植園地
立地條件是蘋果園選址的重要因素,矮化砧木抗旱、抗寒、耐瘠薄能力相對較弱,且密植栽培需要相對較好的土肥水條件,所以在建園之前應先對土壤、水質進行取樣分析。園地土壤以壤土和壤砂土為宜,土壤較深厚,有機質含量在0.6%以上,土壤pH值在5.5~6.7,旱能澆,澇能排,地勢較高平坦,通風及光照條件優良的丘陵坡地和平原耕地為首選,確保矮化蘋果樹的正常生長和結果。
2.2 合理選擇矮化砧木和品種
根據園地實際情況選擇適宜的矮化方式,栽后用立柱固定。如果園區的降水、氣溫、光照等自然條件較好,則可以采用M9矮化砧苗木建園,M9和M9T337砧木一般多用于中間砧,M9T337也可用于自根砧。M9系列砧木的蘋果樹早果性強,多數品種栽后第二年即可開花結果,但其不易生根,固地性差,易出現倒伏,應立桿綁縛固定。而對于整體條件一般的蘋果園,可以栽植抗逆性、固地性、抗寒能力更強的M26矮化砧苗,M26矮化砧嫁接后育成的矮化蘋果樹,矮化程度介于M9和M7之間,可耐-17.8 ℃的土溫,適應范圍更寬廣,更易矮化成園。在選擇品種時選擇適應性廣且與砧木親和力強的優良品種。
2.3 密植技術
合理密度(圖1)是保證矮化密植栽培成功的基本要求,應綜合考慮蘋果樹的品種特點、砧木類型,以及土壤性質、水肥光氣風等立地條件。實踐表明,在矮化密植栽培中,蘋果樹較為合理密度為:M26中間砧,2.0米×4.0米,83株/畝;M26、M9等矮化砧,2.5米×4.0米,66棵/畝;雙矮苗,2.0米×(3.5~4.0米),83~95株/畝或1.5米×(3.5~4.0米),111~126株/畝。這些栽培密度在生產中比較合適,早果優質高產效果明顯。后期管理中可以根據生產要求,對矮化密植園進行合理修剪,部分更新換種或伐除 [2] 。
2.4 合理修剪,防止郁閉
矮化蘋果樹樹體的成長限制因素較多,樹冠比較小,每單位面積的植株數量較大,如管理不合理,會導致樹冠閉合現象,從而影響產量和品質。矮化密植栽培模式,必須根據不同產區的生態、地理條件等選用適宜的高光效樹形。根據國內外的生產經驗,適宜矮化密植高光效樹形主要有:高紡錘形、細長紡錘形、自由紡錘形等。高紡錘形適于土壤肥沃、肥水條件良好的地區;細長紡錘形、自由紡錘形適于肥水條件中等以上地區。整形修剪(圖2)的目的是保持園內通透,不應采用主干疏層形樹形,較多采用紡錘形或細長紡錘形這2種整形方式,要控制好樹冠大小,盡量增加中庸主枝數量。
2.5 控制結果,提高產量
矮化密植依靠群體優勢增加產量,每個個體作為群體的分支結果處理,提高果樹的立體結果優勢,保證產量和品質。在栽培管理中,需要合理控制分支比,一般樹枝間隙和葉幕層厚度要根據實際種植密度來調整。還要預防早衰現象,由于矮化密植樹開花及掛果早,生長期容易出現營養不足、過早衰弱的現象,影響果實品質,需要嚴格控制結果防止果樹早衰。要對果枝數量和花芽進行控制,將果實產量控制在3000千克以下,去除多余的枝條和花蕾,保證樹體營養平衡。結果后芽逐漸老化,其生產能力將大幅降低,需要及時更新復壯,要始終保持強分枝的連續結果能力。
2.6 水肥管理技術
矮化密植栽培,生長周期短、生長速度快、產量高,對水肥的需求量較大,如果水肥不足,就會因營養不良而出現早衰、畸形、產量低、品質差等問題,且一旦形成早衰很難逆轉,所以栽植管理中要科學施肥、補肥、澆水。在幼齡期,追施氮肥,促進果樹生長,快速成形;初果期加大肥量,多施有機肥,增加磷鉀肥,提高產量和品質;盛果期合理負載,重施有機肥、氮磷鉀復合肥,補充中微量元素化肥。
2.7 病蟲害防治技術
矮化密植蘋果要注意病蟲害防治,腐爛病、炭疽病、銹病、輪紋病、蚜蟲、綠盲蝽、卷葉蛾類等是最常見的重要病蟲害。在蘋果生產過程中采取有效措施,科學綜合防治病蟲害。腐爛病主要危害果樹的主干和大枝,在加強樹勢管理、增強抗逆性的基礎上進行化學防治,冬春季節發現病斑及時刮除病灶,涂抹5波美度石硫合劑;生產季節結合其他病蟲害一并防治。炭疽病、輪紋病、銹病等在發病初期用10%苯醚甲環唑2000倍液均勻噴霧;卷葉蛾、桃小食心蟲、梨小食心蟲發生時噴施5.7%甲維鹽5000倍液;蚜蟲、綠盲蝽危害時,噴22.4%螺蟲乙酯懸浮劑2500倍液,均勻噴施且能保護蜜蜂等益蟲。
參 考 文 獻
[1]? 趙素香.矮化蘋果樹栽培管理技術探究[J].南方農業,2019(7):14.
[2]? 張棟.淺析蘋果樹矮化密植栽培管理的技術[J].農家參謀,2018(1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