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望平



摘 要:在培育核心素養的背景下,高考試題把真實的生活情景、創設的設問以及答案進行結構化,實現試題情景、學科知識和解答思維三者結構化的融合,最終培養出具有關鍵能力與學科品質的人。圍繞高考試題展開層級化建構,通過定性、定量地分析,對審題思維、解題思維、答案思維進行重構,從而得出更加合理的結論。
關鍵詞:層級化建構;審題思維;解題思維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2020修訂)明確指出:核心素養要應對的是帶有典型性、普遍性的問題和挑戰,根據思想政治課程目標和內容,篩選典型情景用于命題,需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也就是說,情景源于真實生活,命題要求情景進行結構化處理,不論是良性結構還是不良結構的試題情景,都要保留關鍵性的事實與特征;命題者通過創新的設問,強化考生針對命題邏輯結構進行有效信息獲取、學科思維轉換、答案邏輯表述的學科能力要求,以充分支持“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學科素養、核心價值”的考查目標。
一、基于審題思維的層級化建構
層級化建構,又稱層次分析法,是一種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系統化、層次化的分析方法。即針對某一事物的分析、研究所進行的邏輯推理、哲學思辨、歷史求證等思維方式和建構模型結構相結合的分析方法,得出更加合理的結論。
為了更好地理解層級化建構在高考主觀題中的作用,本文選用2020年全國1卷文綜政治38題第2小問為例:
試題材料(略)
(2)結合材料并運用經濟知識,說明消費變化對我國生產將產生的重要影響。(10分)
從命題結構來看,該命題符合高考政治評價體系“一體四層四翼”的要求。精選題材建構問題情景,通過創新的設計問題,即對情景、設問、任務進行層級化設計,凸顯學科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
基于設問的層級化建構,可以切割成6部分,其中第3部分的“設問關鍵詞”屬于考生的短板,即考生比較缺乏層級思維的建構,容易出現審題的錯誤。比如“①結合材料,陷阱1”,作為陷阱1,考生可能只關注到材料二,忽視材料一的有效信息獲取;“②A.消費變化,陷阱2”,考生可能忽視情景中的“消費變化”有哪些,或者找不全,缺乏綜合的學科思維能力;“③B.我國生產,陷阱3”,要求考生能夠準確理解“生產”的內涵和外延。雖然設問僅有4個陷阱,但已經能夠較好地考查考生最基本的“有效獲取和解讀信息”的學科能力。
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是高考考查的基礎能力,直接關系到問題的指向。但考生在審題時經常找不出設問的隱藏信息,也提煉不出材料的有效信息。因此,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應引導考生從試題的結構上觀察不同類型的主觀題,在比較中找出命題人如何設置問題陷阱的要求,從而更好地規避主觀題的陷阱。
二、基于解題思維的層級化建構
該試題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強化對問題探究、思維轉換、邏輯表述、具體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命題者通過顯性或隱性的材料信息,迷惑考生信息轉換的能力,增加解題的難度。
基于試題情景的綜合性,要求考生能夠綜合運用學科知識、思想方法,多角度觀察、思考,從中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
從模型建構2來看,依據設問的“A消費變化”在試題情景中找出相應的有效信息進行分層,每層信息都需要調動學科知識進行切換,通過建構邏輯思維層層推導知識,最終產生對B生產的重要影響。
由于不同考生的知識儲備、思維習慣不同,導致分析、判斷、歸納、推理等思維過程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出現較大的差異。特別是考生對試題的切割思維比較缺乏,不能針對性地調動學科知識分析和解答問題。也就是說,在A→B的邏輯推導過程中,考生難以建構知識的橋梁;甚至出現部分基礎比較扎實的考生,習慣于照搬教材內容,導致答案的針對性不強。
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科知識進行思維轉換,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建構知識體系,依據試題情景有意識、有目的地進行訓練,提升考生的學科思維能力。
三、基于答案表述的層級化建構
2020年全國1卷文綜政治38題第2小問,以生活中消費的變化,通過創新的設問,引導考生從知識中提取、選用恰當的學科知識,遷移運用,解決現實問題,這就需要對答案進行層級化建構,呈現比較準確的答案表述。而答案的建構需要采用“動賓結構”,即“主體+動詞+賓語+結果”的表述方式。
從實際情況來看,考生比較缺乏“描述闡釋事物、論證探究問題”的高階思維,導致答案的呈現缺乏邏輯思維,導致考生在解答過程中知識考什么內容,但寫不出來的現象。這就需要在模型建構1、2的基礎上,強化考生學科思維能力的訓練,通過層級化建構落實學科核心素養。
四、基于核心素養能力訓練的層級化訓練
雖然命題情景的設置存在“良性”與“不良”之分,但從解答過程來看,依然需要考生進行層級化建構。這就要求教學過程中必須引進時政話題,精選題材建構問題情景,通過創新的問題設計,給考生真實的環境,強化學科思維能力訓練,落實核心素養。
設計的問題都是基于社會生活情景,考生在解答過程中,能夠依據問題進行層化建構,在問題推導過程中生成學科思維能力,在答案的構成中落實學科核心素養。
最后,由于命題者需要通過高考試題考查考生的學科思維能力和學科核心素養,而解答主觀題的過程是一個系統的復雜工程,這就需要引導考生通過層級化建構,針對試題有效提取信息、調動學科知識進行思維轉換以及答案組織等角度進行模型建構,從而得出更準確、更合理的結論。
參考文獻:
李同.例談議題式教學的課堂實踐[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8(9):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