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冬陽
摘 要:新課程背景下,由教師傳授知識給學生的教學方法已經完全不能滿足現在的教學目標,對地理學科在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學提出了新的教學要求。而地理作為一門既包含自然地理又包含人文地理的學科,其教學過程也存在一定的文化價值。因此,首先討論新課程背景下對地理教學提出的新要求,進一步探討在新課程背景下地理教學過程中的有效策略,從而得出地理學科存在的文化價值。
關鍵詞:新課程;地理教學;文化價值
新課程背景下,新的地理教學目標和要求給了地理教師很大的空間,在新的教學要求下,教師在不斷實踐中探索如何更好地將新課程要求落實在教學當中。文化價值也是新課改提出的一個關鍵,其文化價值不僅體現在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同時也包含學生的情感與價值觀。因此,筆者探討了新課程背景下對地理教學的要求、教學策略以及地理教學的文化價值。
一、新課程背景對地理教學的要求
1.以學生發展為本
新課改背景下,著重提倡“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 [1]。地理教學過程不再只是由老師將知識傳授給學生,更加注重在課堂上學生能夠參與其中,在獲得知識的同時,感受學習過程,掌握學習方法,并將掌握的學習方法應用到今后的學習當中,從而獲得全面發展。因此,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圍繞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設計教學課程。
2.在有效課堂問題中落實教學目標
在課堂教學中設計相關問題也是新課程背景下提出的一個要求。設置問題主要是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即從已知到未知的一個自我探索的過程。這一教學要求除了能夠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更重要的是學生能從中發現存在的規律,環環相扣,從而提高學習效果。
3.在課堂教學評價中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傳統教學中,教學評價很少被提及。其實,良好的教學評價能夠對學生起到鼓勵作用。課堂教學以及課后作業中,都需要進行客觀的教學評價,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都充滿激情。
二、新課程背景下地理教學的策略
1.利用直觀材料,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以及思維能力
地理知識的學習不單單是從課本中獲取知識。課本內容知識有限,還需要教師在備課中搜集大量的相關材料,與課本內容知識點相結合。中學生在學習地理時,通過直觀感受,加上老師的不斷引導,才能培養思考問題的能力。例如,在“黃河水系”教學中,教師搜集相關視頻或者圖片給學生觀看,讓學生觀察黃河上、中、下游水系有何不同,思考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在學生思考過程中還需要老師不斷引導,同時讓學生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樣在加深學生學習記憶的同時還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以及思維能力。
2.利用多媒體進行地理教學
在科技快速發展的當下,多媒體已經是最常用到的一種教學手段,在新課改背景下的地理教學中,也要有效利用多媒體技術,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2]。傳統教學中,一般都是老師利用板書講解課本知識。地理作為一門包含自然和人文的學科,跨度范圍比較廣,所包含的知識內容也比較豐富,單純的板書講解不能滿足教學需要,就需要教師借助多媒體,將課本上沒能展示的同時無法實地觀察的地理事物通過視頻或圖片的播放,讓學生進行直觀感受,從而在增強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不斷提高教學效率。
3.利用比較法進行地理學習
比較法是新課改背景下一種比較重要的教學方法。地理知識內容散且比較復雜,對知識點進行總結比較,可以讓學生在對比中加深學習記憶。例如,在學習不同國家地域、自然環境的教學中,老師可以找出幾個在地域以及自然環境方面差異較大的國家,學生可以分組討論,也可以自行查找。通過找這些國家所處的經緯度以及自然條件等,這樣學生不僅能夠對前面所學經緯度識別的知識點進行復習,而且能夠通過比較更好地了解這些國家之間存在的各種差異。
三、地理教學的文化價值
1.具有愛國主義教育意義
地理學科中有大量的祖國大好河山的知識內容,這對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具有很重要的文化價值。同時,在學習自然景觀、風土人情以及民俗文化知識點中,通過老師講解以及課外知識補充,讓學生從中感受祖國上下五千年傳統文化的來之不易,進而更加珍視祖國優秀文化,培養愛國精神。
2.具有社會關愛教育意義
在地理教學中,我們還能從中學習到自然資源以及人口分布的相關知識,通過這些知識我們了解到一些貧困地區所需要的關愛,一些國家或地區可能會由于自然環境而缺少水資源,讓學生在珍惜現在生活的同時,關愛社會中的弱勢群體。
3.具有人格修養教育意義
地理知識綜合性較高,它是一種客觀存在,不會隨著人類的主觀意識而改變,因此,在地理學科學習中,可以鍛煉學生對自然規律的正確認識。
綜上所述,我們分析了新課程背景下對地理教學提出的新要求,進而提出一些較好的教學策略來適應新課程背景下的地理教學,總結出地理課程的學習給學生帶來的文化價值。
參考文獻:
[1]武昭年.新課程標準下地理教學的特點及實施辦法[J].新西部,2007(2).
[2]彭衛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學策略探析[J].基礎教育論壇(綜合版),2019(20):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