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慎騏
摘 要:在信息化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高中物理課堂也發生了許多新的變化,“黑板+粉筆”的授課形式逐漸被打破,多媒體教學設備與網絡化教學資源的應用范圍和深度都在不斷發展。事實證明,信息化教學資源為教師帶來了更加豐富便利的授課方式,為學生帶來了更加生動有趣的課堂體驗。基于此,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出發點,結合實踐教學經驗就打造信息化高中物理課堂的策略進行探究,以期為廣大一線教師提供幫助。
關鍵詞:高中物理;信息化教學;素質教育;教學策略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與素質教育觀念的深入人心,高中物理教學的價值不再單純以完成教學任務和升學考試為目標,更要側重培養學生的物理觀念和應用能力、科學探究和交流能力、科學思維和創新能力以及科學的態度和責任。為了達成這些教學目的,教師就要積極更新教育理念,轉變教學方式。信息化教學手段與物理學科的融合為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可能,可以將抽象的知識變得更加直觀,將枯燥的知識以有趣的形式展示出來。高中階段的物理知識相對于初中來說難度有了很大的提高,需要學生擁有邏輯思維能力以及抽象思維能力的支撐。打造信息化高中物理課堂可以幫助學生減少學習困難,提升物理學習效率。
一、視頻助力,豐富課前導入
課前導入環節對于一堂課有著重要的作用,通過有趣的導入能夠幫助學生迅速從課前的嘈雜回歸到安靜中,能夠激起學生對未知知識的興趣,讓學生擁有主動的探索欲望,提高教學效率。在傳統物理課堂中,教師只能通過口述的形式為學生創設情境,引入新課內容,在多媒體教學設備以及網絡資源的加持下,課前導入環節能夠變得更加精彩,為學生創造有聲有色的課堂體驗。例如在學習必修一第三章“摩擦力”相關的知識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先播放一段視頻,視頻中展示了一個小游戲:在班級內物理教師將所有的學生都分成兩人一組,然后要求一個學生用雙掌夾住另一個學生的手,被夾住雙手的學生要努力去掙脫。當視頻播放到宣讀完游戲規則之后,教師可以進行引導:“同學們,你們猜猜能否掙脫同伴的手,主要需要考慮什么因素,大家可以根據視頻中的小游戲和同桌親自嘗試一下。”當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小游戲上時,教師可以繼續說:“今天咱們要學習的內容就是摩擦力,大家經過剛才的游戲對摩擦力有哪些認識呢?”這時候,教師再繼續講解接下來的內容時就會更加容易,在短視頻的導學下,學生迅速進入了學習狀態。
二、利用微課,優化實驗教學
物理學科是一門理論與實踐并重的學科,所有的物理結論都需要物理實驗的佐證,掌握基本的物理實驗方法也是進行物理知識探究的必要技能。但是在現階段高中物理教學實踐中,教師對實驗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往往是教師在講臺上演示實驗過程,學生在臺下觀看,導致學生學習效率并不高。甚至有一部分教師直接要求學生背誦實驗原理、實驗材料、實驗步驟、實驗現象以及實現結果,將“做實驗”轉變為“背實驗”,這就導致學生缺乏實踐操作能力。微課有著精準化、碎片化、靈活性的特點,非常適合針對某一個知識點進行深挖,將微課與實驗教學相結合,有利于教師提高教學效率。例如在“研究勻變速運動”的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前錄制微課或者從網絡資源庫中下載資料,供學生進行預習,這樣在上課正式進行實驗的時候,就能夠將實驗過程以及打點計時器的使用方法爛熟于胸,教師只需要稍微點撥,學生就可以獨立完成實驗。
三、拓寬視野,滲透德育教學
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傳授學生專業的知識技能,還要有意識地為學生補充一些課外知識,讓學生感受到物理知識背后的人文精神,為學生提供堅持學習下去的動力。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不僅要培養學生“成才”,更要培養學生“成人”,所以德育教學工作有著必要性和緊迫性。物理學領域的人才支撐著我國尖端科技的發展,既需要有能力的創新型人才支撐,更需要一批具有愛國情懷的人才來支撐,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穿插一些背景知識,讓學生了解我國在物理領域取得的輝煌成就,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例如在學習“萬有引力”相關的知識時,教師可以提前下載相關的紀錄片,為學生介紹我國第一個太空實驗室,讓學生從“天宮二號”發射的震撼畫面中感受物理知識的價值與魅力。在學習“原子核結構”相關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講述“兩彈一星”的故事,讓學生了解到我國優秀物理學家用一身才華報國的感人事跡,讓學生明白科學知識對一個民族崛起的重要性。學生明白了這些道理之后,再學習物理知識時會更加充滿動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信息化技術對優化課堂組織形式、轉變教師教學方法、提升學生學習效率有著重要的作用。高中物理知識與信息化教學技術有著很高的契合度,教師要積極學習應用這一新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使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的道路上走得更加順暢。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從利用信息化教學設備做好課前導入、重視實驗教學以及滲透德育等方面來構建高中信息化物理課堂。
參考文獻:
[1]馬莉.信息化教學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物理,2016(17).
[2]郭傲.信息化教學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數理化解題研究,2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