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
摘 要:目前,在我國教育改革不斷發展的情況下,新的教學理念逐漸替換傳統的教學理念,教學核心以素質教育為主。因此,在素質教育的大環境中開展高中歷史教學時,老師在教學時加強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在課堂教學中將學生視為教學主體,改革和創新自身的教學模式,構建高效歷史課堂。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應用新穎的教學方式,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情況制定拓展學生思維的教學策略,以此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從而在教學歷史基礎知識的同時培養高中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歷史;教學策略
歷史是高中教育中重要的一門學科。歷史具有雙面性,不僅記錄了漫長的民族和文化發展歷程,還呈現了不同民族和地區數千年的興衰事跡。在歷史發展歷程中無論是各民族的興衰事跡,還是不同的人文文化,都對當今社會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在高中教育中,相較于其他學科教育,歷史學科對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有特有的優勢。所以,高中歷史教師應該著重加強在課堂教學中培養高中生的核心素養,這樣有助于高中生在學習歷史基礎知識的同時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
一、高中歷史課程教學中存在的現實問題
(一)教師的教學理念創新性不足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如今大部分教師都在不斷改革和創新自身的教學模式,但是還是有一部分教師仍然沿用傳統的教學理念。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如果一味地應用傳統的教學理念,將會限制學生自身的發展和個人潛能的挖掘,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最終影響新教學理念的落實。
(二)教師的教學模式過于單一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推進,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模式發生了重大的轉變,但是一部分教師還是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沒有認識到新的教學理念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性。教師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依然是以教材知識為主,學生的課堂學習被動地跟著教師的教學節奏走,使得學生逐漸失去學習興趣,甚至出現厭學的心理情緒。
二、核心素養視域下的高中歷史教學策略的實施方式
(一)科學合理地設計教學目標
高中歷史教師要想在課堂教學中徹底落實核心素養教學理念,就需要以提升高中生全方位發展作為前提,在實際教學中做到因材施教,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針對性教學,以此來保障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能力,同步提升學生的歷史知識積累和綜合素養。
例如,在教學岳麓版高中歷史“中國古代的土地制度”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可以利用提升式教學模式,問普通生和學困生基礎問題“原始社會的土地制度”;問中等生相對有難度的問題“奴隸社會的土地制度和特點”;問優等生有課外拓展性的問題“封建社會的土地制度和土地制度的演變過程”等。通過這樣的方式,有助于班級所有學生都得到發展,有效提升高中歷史教學效率。
(二)改革和創新教學模式
高中歷史教師要緊隨社會發展形勢,在素質教育的大環境中,要不斷地改革和創新自身的教學思維和教學理念,使用新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多向思維。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采用現代化且具有創新性的教學方式,科學合理地運用多媒體技術,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作為教學重點,從而使得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的同時提升自身的素養。
例如,在教學岳麓版高中歷史“文藝復興巨匠的人文風采”這部分內容時,因為文藝復興是14世紀到16世紀的西歐思想解放文化運動,這個時期出現了許多具有代表性的文學作品。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文藝復興時期具有代表性的文學作品或者組織學生開展課外實踐活動。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活動,有助于學生深刻理解文藝復興時期的歷史知識,通過欣賞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作品,提升自身的修養和綜合素養,從而達到素質教育的教學要求。
(三)教師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度
教師是學生教學的直接負責人。因此,高中歷史教師在教學中要利用言傳身教貫徹核心素養教學理念,強化學生的學習思維和綜合素質的提升。因此,教師也要不斷豐富自身的教學經驗,比如觀看歷史講壇、參觀文物展覽會、通過網絡信息資源學習歷史知識等,通過這些方式提升自身的專業度,通過自身的專業度有效提升課堂教學質量,促進教育改革的發展。
綜上所述,在核心素養下的高中歷史課堂,教師要應用現代化和創新性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讓高中生在學習歷史知識的同時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因為高中歷史有益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的特點,高中歷史教師應在實際教學中結合教材內容制定針對性教學策略,在教學策略中滲透核心素養的培養,從而讓學生在學習的同時達到培養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要求。
參考文獻:
[1]喻莘博.核心素養視域中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現代交際,2020(6):196.
[2]高明珠.核心素養視域下的高中歷史教學策略[J].才智,2020(9):115.
[3]金應國.核心素養視域下的高中歷史教學策略[A].2019年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年會(分會場)論文匯編[C].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2018:255-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