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日益

王老伯因睡眠不好需要服用安眠藥,藥劑師囑咐他晚上睡覺前服用。一日,王老伯洗完澡服下安眠藥準備上床,一看時間還早,便到客廳看了會兒電視新聞。不久,王老伯出現了睡意,起身關掉電視準備回房睡覺。誰知他剛走幾步,就因為步態不穩,摔倒在地,造成了髖骨骨折,必須住院手術治療。醫生根據檢查結果和病史詢問后確定:引發王老伯跌倒骨折的主要原因是服用了安眠藥。
這種因藥物造成的跌倒被稱為“藥物性跌倒”。常用各類鎮靜安眠藥,如安眠酮等,對神經系統有相應的抑制和松弛肌肉的作用,會對患者的意識及體能產生不同程度影響。服用鎮靜安眠藥后,患者的反應能力、認知功能會減弱,易出現頭暈、困倦、無力及視力模糊等癥狀,以達到誘導思睡、促使安眠的目的。一般來說,服安眠藥后15~30分鐘便可起效。因此,建議患者最好在服藥后15分鐘內上床躺好,如必須起床動作則要緩慢,從而降低跌倒風險。
有關調查資料發現:中老年人“藥物性跌倒”事故時有發生。老年人隨著年紀增長,組織器官功能逐漸衰退,適應性下降,機體反應遲緩,應激能力減弱,加上手腳不靈便,容易因服用某些藥物后導致頭暈目眩、步態不穩而跌倒。這一點應引起廣大老年人及家人的高度注意和重視。除了鎮靜安眠藥外,下面幾類藥也容易誘發老年人跌倒:
因長期勞累或受風寒所擾,不少老年人被關節疼痛所困擾。服用常見的抗炎鎮痛藥如布洛芬等后,在鎮痛的同時可引發眩暈、嗜睡、視力下降等情況,容易引起跌倒的發生。這些藥通常需要飯后服用,服后約半小時就可見效。故有飯后散步習慣的老人,建議服藥后外出散步應控制在30分鐘以內,盡早回家休息。服用后也會有口干、心悸、瞳孔散大、視力模糊等不良反應,用藥后行動應小心,以防發生跌倒意外。
降壓藥品種繁多,常用的利尿劑類降壓藥如安體舒通、氨苯喋啶等,容易造成跌倒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1.導致體內鉀和鈉的水平下降,可引起乏力;2.患者服藥后易因尿急下床,情急之下會增加摔倒風險;3.可導致體位性低血壓,令人出現頭暈眼花而誘發跌倒。所以,服藥老年人從座位站起時動作要緩慢,最好能抓住椅背等慢慢起立。起床時要注意做到3個“1分鐘”:醒后躺1分鐘、床上坐1分鐘、床邊站1分鐘,可有效降低跌倒概率。
常用的抗過敏藥氯雷他定等,主要治療皮膚黏膜過敏反應,包括蕁麻疹、血管神經性水腫、過敏性鼻炎、皮膚瘙癢癥、藥疹,以及昆蟲咬傷、皮膚腫脹瘙癢和接觸性皮炎等病癥。這些藥物服用后1~3小時即可起效,同時也容易令人出現不同程度的頭暈、嗜睡、困倦、乏力及精力不集中,有的還會導致低血壓,使老年人的跌倒風險大為增加。因此,建議老年人最好在晚上臨睡前服抗過敏藥,這樣既有助于入睡還能避免因副作用而引發的意外。當然,老年人不管發生哪種過敏癥,如能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沒有上述不良反應的抗過敏藥則更好。
常見的感冒清、泰諾、感冒通、泰克、新康泰克、感康、三九感冒靈、傷風感冒沖劑、雷蒙欣等各種復方感冒藥,都含有抗組胺(抗過敏)成分——撲爾敏(馬來酸氯苯那敏),服用后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嗜睡、眩暈、乏力等癥狀,同樣會增加發生跌倒的風險。因此,老年人自行到藥店購買感冒藥時,最好根據癥狀選用那些說明書上不含撲爾敏(馬來酸氯苯那敏)的感冒藥。如果只能用抗組胺類感冒藥,建議服藥期間盡量減少外出。即使在家,起坐行走時也要注意動作放緩,以免一不小心引發跌倒等意外。
降糖藥導致跌倒,主要是用法不當或藥物過量引起低血糖所致。據統計,用胰島素治療糖尿病可使30歲以上患者每周發生一次低血糖,而用磺脲類降糖藥治療糖尿病可致65歲以上老年患者夜間低血糖發生率高達20%。磺酰脲類的中長效降糖藥造成夜間低血糖的主要原因是:1.這類藥作用時間長、排泄慢,且代謝產物也有很強的降糖作用;2.患者進食量減少時沒有減少用藥量;3.同時使用了其他具有降糖作用藥物,如水鹽酸類或磺胺類藥物;4.酒內所含的乙醇能抑制肝臟糖原輸出,故服藥期間飲酒也易造成低血糖。
因此,老年糖尿病患者要經常檢測血糖,尤其是睡前血糖水平,注意觀察早期低血糖征象;根據進食量和血糖水平,及時調整胰島素和口服降糖藥劑量;不要飲酒,尤其是白酒;慎用有協同降糖作用的藥物,如阿司匹林等。相對而言,糖苷酶抑制劑和二甲雙胍等降糖藥不易引起夜間低血糖。
此外,抗腎上腺素藥如妥拉蘇林、酚妥拉明等,主要用于血管痙攣性疾病,如肢端動脈痙攣癥、手足發紺等癥狀,其作用是阻斷去甲腎上腺素的收縮血管作用。血管擴張藥如硝酸甘油(主要用于冠心病、心絞痛的治療及預防)等能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這些藥會使患者血壓不同程度地下降,尤其同時服用抗高血壓藥的老年人,更易引發體位性低血壓而導致跌倒。
老年人隨著年齡增長,患病概率增加,許多人多病纏身,經常要服用一種或多種藥物。其中不少常用藥物可影響人的神智、精神、血壓、血糖、視覺、步態、平衡等,加上老年人生理功能退化,藥物的副作用影響力更大,故容易誘發跌倒。再者,不正確的用藥方式,如擅自用藥或自行改藥、加量、多種藥物一起服用等,也會加重藥物副作用而引起跌倒。
老年人跌倒大多數發生在家中,若家中有長期服藥的老人,本人及家庭成員要增強防患意識。患者不要隨意購藥服用,提倡就醫開藥,按醫囑服藥。同時,用藥過程中決不能擅自增減劑量,盡量避免同時服用多種藥物。特別是有暈厥史、跌倒史或骨折史的老人,應盡量避免使用易致跌倒的藥物。如確需使用,應有嚴格的防范措施,如服藥后注意休息,夜間起居有人看護,防范如廁跌倒等。家人應督促高齡老人日常使用手杖等步行輔助工具,盡可能防止或減少藥物性跌倒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