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倬
摘 要:初中學生所涉及的地理知識較為基礎,對以后的地理知識學習具有重要影響。在這個學習階段里,良好的記憶力是幫助學生掌握知識的關鍵工具。地理教師要在這個過程中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記憶技巧,培養(yǎng)更好的記憶能力。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對地理知識的記憶,這是學生打下良好的地理基礎的重要方面,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提前收集更多的地理知識,為學生的記憶做好知識儲備,這樣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地理學科的特殊性在于綜合性較強,其知識內容也涉獵其他學科的知識,不僅要求學生有著良好的文科素養(yǎng),對其理性思維也有著相應的要求。文章對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記憶方法進行研究和討論。
關鍵詞:初中地理教學;記憶方法;應用研究
一、 引言
地理這門學科不僅對學生的記憶能力有要求,而且要求學生掌握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只有具備了這兩種能力,才能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識,從而擁有相應的技能。初中是為地理學科鞏固基礎的關鍵階段,教師應當通過各種方式通過一系列的側重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記憶力。對一個人的智力水平評價中,記憶力占到50%以上。對記憶的培養(yǎng)也是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夯實基礎知識,幫助其在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擁有更好的競爭力,可以說是幫助學生生存技能成長的最有效途徑之一。信息化時代,人們接觸到海量的知識,雖然不能全部掌握,但是更高的記憶能力顯然擁有更明顯的優(yōu)勢。
二、 提高記憶能力在地理學習中的重要性
地理學科的特殊性在于其擁有大量的地理事實與現(xiàn)象基礎,學生在對某些區(qū)域進行地理學習時,會接觸到大量的具象事物。
例如,地理事物的方位名稱,坐標物產(chǎn)風俗等。這些紛繁的特點,共同構成了該區(qū)域的地理特征,大量的具象事物進行匯總,以便幫助學生展開抽象性思維活動。在系統(tǒng)學習地理的時候,因為具象事物的多樣性,學生需要對這些內容進行大量的記憶。所以教師在教學時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記憶能力,依據(jù)大綱要求,從知識的了解、記憶、解答和應用四個方面對基礎知識進行處理,尤其是要將記憶這一部分進行分離,采用更科學的方法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和記憶技巧。
地理學科涉及了大量的知識和內容,很明顯,死記硬背并不能滿足地理學科學習的要求,其實際效果也不理想。所以學生必須掌握更加科學的記憶方法,教師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對他們進行及時的指導和示范,從而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傳統(tǒng)課堂教學內容枯燥,學生處于被動地位,缺乏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微課等新課堂教學模式已經(jīng)逐步進入到學生的學習中,其效果也受到廣大教師群體的一致好評。通過現(xiàn)代科技的輔助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化的接收動態(tài)的內容,這在課本上是無法體會到的。在枯燥的地理知識中,添加具象的圖片與視頻,可以讓學生更加直觀化地理解知識的內容,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另外,這些方式也可以提高課堂的效率,增加課堂的知識,講解容量。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也需要注意,教師不能一味追求教學的速度要留出足夠的時間,給予學生思考和記憶。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及時對學生進行引導和示范,交給他們更科學的記憶方法,才能提高教學課堂效果。
三、 培養(yǎng)學生記憶方法的對策
(一)重點講解基礎知識,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地理學科涉及大量的內容,包括事物、概念、規(guī)律等,僅靠死記硬背,顯然不符合地理學科的教學初衷,而且僅靠死記硬背所得來的知識,也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忘得一干二凈,這樣的知識記憶是不科學也是最不理想的。學生只有理解知識的含義,才能更好地進行記憶和掌握,所以教師在講解相關的知識時,要在基礎知識上下功夫,讓學生能真正理解知識所包含的原理,表面現(xiàn)象下蘊含的活動規(guī)律,才能更好地提高掌握能力,總結出自己的規(guī)律。這樣學生不僅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識,形成自己的觀點,而且在遇到相應的問題時,可以舉一反三,從而將知識應用到實踐。
例如,在學習對流層的氣溫變化時,對流層的氣溫會隨著高度的增加有規(guī)律的降低,以此推斷出上升氣流的水汽較多,下沉氣流的水汽較少。依據(jù)低壓區(qū)的氣流上升和高壓區(qū)的氣流下降,推斷出低氣壓的水汽要多于高氣壓,另外還有海風水氣多于陸風水汽,迎風水汽多于背風水汽,暖流水汽多于寒流水汽等。通過對這些規(guī)律進行理解以及掌握不同區(qū)域的大氣環(huán)的情況便可以分析出氣候類型。這樣較為抽象的知識,只有通過深刻的理解才能更好地掌握。
(二)通過地圖實物等方式提高知識的形象化表現(xiàn),加深學生的形象記憶
地圖是進行地理學習的重要基礎工具,它可以將抽象的地理事物進行形象化展現(xiàn),從而達到語言文字無法起到的效果。例如,在進行我國山脈的講解時,僅靠語言文字的地理位置描述,是無法讓學生感受到山脈的地形特點和方位的,通過地圖的展現(xiàn)可以清楚地展示出山脈的走向、范圍以及起點和終點。
在地理教學中借用實物也能夠增加知識展示的形象化,例如,在進行地形剖面圖的講解時,教師可以蘋果或者是土豆等食物進行解剖,讓學生清晰地看到其內部結構及邊緣形狀。通過對這些東西的解剖和層次展現(xiàn),讓學生聯(lián)想地形的剖面結構。能夠提高學生的想象力,方便其對地形剖面知識的理解。
(三)溫故知新,引導學生對新舊知識的對比學習
地理學習中涉及大量的空間記憶,要在原來所學過的地理知識的基礎上增加新的空間內容。教師在講解新知識的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將新知識與舊知識相結合。在講解新知識時,要增添其他的內容,比如該地區(qū)的經(jīng)緯度位置和以前學過的知識有哪些相聯(lián)系的地方。該山脈附近有什么河流、該地形的名稱以及該地形在世界各地的分布區(qū)域。通過這種聯(lián)想的方式,可以幫助學生回憶曾經(jīng)學過的舊知識,并將新知識和舊知識相互聯(lián)結,從而鞏固學習效果。地理知識中有許多較為單調枯燥的內容,教師在教授這個部分是可以人為地增加一些內容,讓學生更好地掌握。
比如,在學習省政行政區(qū)簡稱部分時,教師首先要讓學生了解各省區(qū)的分布位置,然后將各省區(qū)的簡稱進行教授,比如將黑龍江省、陜西省、甘肅省的簡稱為黑、陜、甘。還可以依據(jù)各省區(qū)簡稱的來歷向他們進行介紹,從而加深學生的記憶,例如,湖南省因為湘江流過而被稱簡稱為湘,山東因為是魯國故地所以被稱為魯。通過介紹簡稱的背景可以加深學生對這些簡稱的印象,提高記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