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繼琴 如東縣賓山小學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既是高效開展小學籃球課堂教學活動的基本前提,也是確保小學籃球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得以順利完成的重要保障。而小學生的身心特點決定了,越有趣的內容他們往往就越感興趣,所以,趣味化教學無疑是激發學生籃球學習興趣,提高小學籃球課堂教學成效的有效舉措之一。那么,在開展小學籃球教學時,怎樣才能夠提高教學活動的趣味性,做到趣味化教學?針對這一問題,筆者結合自身的小學籃球教學經驗,闡述了幾點具體的實施策略,希望拋磚引玉,與各位教育同仁共同探討。
趣味性是游戲最大的特點,喜愛游戲則是兒童的天性。所以,適時穿插開展學生感興趣的體育游戲,是提高小學籃球教學趣味性,打造趣味化小學籃球教學課堂的有效策略。以筆者開展的運球教學實踐為例,運球技術是小學籃球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學生運球能力的提高必須依托大量的練習才能夠實現。然而,常規的重復練習法,由于缺乏趣味性、過于枯燥,很難激發學生的練習熱情,練習效果也差強人意。針對這種情況,筆者就設計了一個幫助學生練習運球技術的小游戲“運球躲流彈”,游戲的設計和實施具體如下:
游戲需要用到的器材為一個籃球和一個排球,并在操場上設置好如下圖1所示的游戲場地。游戲開始之前,將全班學生按照人數分為兩組,讓兩組學生各推舉一名代表利用猜拳的方式,確定“流彈發射組”和“持球進攻組”。確定好組別之后,“持球進攻組”學生排成一列縱隊站到出發線的位置,“流彈發射組”學生分成人數相等的兩組分別站到發射線A和發射線B的位置。游戲開始后,“持球進攻組”站在隊首的學生,邊運球邊跑向終點線,到達終點線后再運球返回出發線并將球交給下一位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站在發射線A和發射線B位置的“流彈發射組”學生,會用排球擲擊正在運球奔跑的學生,擲擊的部位限定為腰部以下或者是手中的球。如果正在運球奔跑的學生因為受到擲擊失去了對球的控制,則為進攻失敗,需要停止運球迅速返回出發線將球交給下一位進攻的學生。如果進攻成功,則計1分。“持球進攻組”所有學生都完成一次進攻后,兩組學生角色互換,繼續進行游戲,游戲結束時,以兩組學生累計得分的高低定勝負。

圖1 游戲場地示意圖
筆者的應用實踐證實,這一運球小游戲的開展,不但練習了學生的運球技術,提高了學生的運球能力,鍛煉了學生速度素質和靈敏素質,還極大的提高了運球練習的趣味性,營造了更輕松、更愉悅的練習氛圍,充分體現了“以趣導學”的理念。
小學籃球教學中的情境教學法,簡單來說,指的就是在開展小學籃球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通過創設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具體形象的場景,來營造教學氛圍,渲染教學情緒,幫助學生更積極主動的參與到籃球學練活動之中,引導學生更深入理解掌握所學籃球知識和技能的一種教學方法。由于這種教學方法是基于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具體形象的場景進行的,所以,對小學生而言,往往顯得趣味十足,能夠帶給學生更好的情感體驗。也正是因此,巧設教學情境,也就成為提高小學籃球教學趣味性的一種可行性策略。以筆者開展的單手直線運球教學為例,為了提高教學的趣味性,筆者就通過巧設教學情境的方式,創設了“開車野餐過獨木橋”的教學情境:
老師首先在操場上畫好兩條相距1米左右的平行線,作為要通過的“獨木橋”然后面向學生介紹所創設的教學情境,進行情境導入。
老師:同學們,今天我們要開車去野餐,開車的方式就是大家剛剛學習過的“行進間單手直線運球”,在我們開車去野餐的路上,會經過一座“獨木橋”,大家一定要小心駕駛手中的“車”(籃球),開過這座“獨木橋”,如果掉到河里,可就沒辦法參加野餐了。好了大家出發吧!
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的小學生童心未泯,十分喜歡這種具體形象、趣味盎然的教學方式,參與積極性特別高。這時,再配合活潑歡快的音樂,極大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練興趣,通過在玩中學的方式,有效提高了學生的籃球學練成效,發展了學生的籃球運動能力。由此可知,巧設教學情境,是提高小學籃球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全身心投入籃球學練活動的可行性思路之一。
教學器材,是順利開展小學籃球課堂教學的物質保障,同時也是提高小學籃球課堂教學趣味性的一大切入點。通過活用教學器材的方式,教師可以讓小學籃球課堂教學變得更靈活、更有趣、更高效。同樣以筆者開展的運球教學為例,在教學中筆者經過觀察發現,很多學生都存在運球穩定性不高的問題,但進行了一段時間的反復練習之后,該問題不但沒有得到有效解決,部分學生還因為練習過于枯燥產生了消極抵觸、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學練質量可想而知。
在針對上述情況進行分析之后,再次開展運球練習時,筆者就選擇了活用教學器材的方式,來解決學生運球穩定性不足和練習興趣不高的問題。具體應用方式如下:(1)將阻力傘應用到學生的運球練習之中。讓學生在腰間套上阻力傘之后,再以自身所能夠達到的最大速度,快速向前運球。這樣在學生快速運球的過程中,阻力傘就會產生一定的阻力,而學生在克服阻力不斷練習的過程中,運球的穩定性就會隨之逐漸提高;(2)將瑜伽球應用到學生的運球練習之中。本校有很多瑜伽球,于是筆者就將瑜伽球應用到了學生的運球練習之中,既實現了對學校現有教學資源的充分利用,也借此提高了運球練習的趣味性。在將瑜伽球應用于學生的運球練習時,將學生分為兩兩一組,每組中一名學生為練習者,另一名學生則為輔助者。練習開始時,將瑜伽球放置于練習者胸前的位置,并讓負責輔助的學生兩手推球,將球的位置保持住,這樣就會給練習的學生帶來一定的阻力,在這樣的阻力下進行練習時,學生的運球穩定性就會逐步得到鍛煉和提高。實際上,除了阻力傘和瑜伽球之外,訓練帶、標志繩等都可以作為輔助器材在籃球教學中進行靈活應用,教師可根據教學需求合理選擇、科學安排。
綜上所述,善用體育游戲、巧設教學情境、活用教學器材都是提高小學籃球課堂教學趣味性,打造趣味化小學籃球教學課堂的可行性策略。但實際上,在小學籃球教學實踐中,能夠提高小學籃球課堂教學趣味性的方法非常多,只要教師深入研究、認真分析、積極實踐、及時反思,就會發現和積累更多提高小學籃球教學趣味性的方法和策略,真正實現“以趣導學”,實現籃球教學成效的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