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 芹,陳 博, 何 洋, 陳名泉
(1. 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 四川成都 610000;2. 成都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四川成都 610036)
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龍泉山脈成都段,南北向綿延90 km,東西向跨度10~12 km,規劃面積1 275 km2。由于成都城市布局從原來的“兩山夾一城”轉變為“一山連兩翼”,龍泉山的總體定位也由原來的生態屏障升級為“世界級品質的城市綠心,國際化的城市會客廳”。
本工程為成都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配套輸水工程,該工程位于簡陽丹景鄉片區,為解決龍泉山該片區生活用水的需求,需要設置提升泵站進行供水。高位水池海拔高度約746.0 m,泵站場平高程約488.0 m,凈高差為258 m。本輸水工程的設計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
①市政管網 — ②加壓泵站 — ③高位水池 — ④用戶

圖1 工藝流程
由于輸水系統運行壓力高,水錘所引起的管道壓力變化較大,從數米到數十米的水壓不等,如不進行水錘防護,超高的水壓會對管道及配套設備產生極大的破壞力。水錘所導致的結果為水管破裂,安裝在管道的止回閥的上頂蓋或者殼體被高水壓損壞而大量漏水,造成供水中斷,不僅影響生活用水,甚至會導致較大的經濟損失。本項目所在的龍泉山片區為丘陵地區,管道沿線地形起伏點較多,當發生水錘而使輸水系統中水壓猛降時,管道的最低壓力線幾乎全部低于管中心線,導致管道內水柱分離,從而極易產生破壞性很大的斷流空腔再彌合水錘,就會導致管道爆裂等水錘事故的發生。因此,為了解決本項目水錘防護中水泵反轉和系統超壓(負壓)的問題,本項目利用美國肯塔基大學的KYPIPE SURGE 2010軟件對輸水管道系統進行建模分析,研究了不同工況下事故停泵水錘發生的特點,最終找到防治水錘經濟、安全的方法。
本項目單臺水泵設計流量為Q=32 m3/h,設計揚程H=300 m,轉速為2 950 r/min,水泵為二用一備,水泵泵軸處標高為488.3 m、止回閥處標高488.3 m,末端接管標高746 m,水位標高746 m。吸水水箱水位491.6 m。止回閥采用增壓泵控制閥,口徑為DN100,流量系數Kv值取358,止回閥處靜高差257.7 m。輸水管道為單根DN150的無縫鋼管,海森威廉系數取130,主輸水管線總長約2524 m。
根據管道設計參數及輸送介質,利用水錘分析軟件計算水錘波速如下(管徑DN150壁厚選6 mm)。
水錘波速計算公式:
因為此工況水錘波是從管線末端開始反射,故:
水錘波速a=1316 m/s
故水錘相:u=2L/a=2×2524 /1316 =3.8 s。
2.3.1 穩態流態分析
本次水錘防護分析利用SURGE 2010水錘分析軟件建立本項目高壓輸水管道系統的數學模型:
通過構建模型進行模擬,水泵實際運行揚程約為301 m,與水泵設計揚程偏差較小,水泵選型合適(圖2)。

圖2 穩態水力運行坡線
2.3.2 事故停泵水錘分析
2.3.2.1 無水錘防護措施
水泵工作在水位491.6 m時,在其穩態水力分析的基礎上,對因突然斷電導致的停泵水錘進行瞬態水力分析。根據以往經驗,水泵在1 s內斷電停泵,同時水泵出口處的止回閥不能正常關閉,這種水錘的破壞最嚴重。該工況是一種特殊工況,是其他工況計算及水錘防護措施分析的基礎,其特征量是水泵最大反轉轉速、最大倒泄流量及其相應的時間、管道中最大最小水錘壓力、以及在管道中是否產生過低的負壓引起水柱分離。無水錘防護措施的事故斷電停泵工況下,全線的水擊包絡線如圖3所示。

圖3 水擊包絡線
從圖3最大、最小包絡線看出整個輸水管線升壓不高,但管線后端負壓嚴重。水泵處的最大壓力為323.6 m。
由圖4~圖6模擬結果看,水泵最大倒流量較大,水泵最大反轉近3 300 r/min。從水泵倒流量變化圖可知,當系統在水泵因事故斷電突然停下來之后,泵后管線的流量下降,在斷電后2 s,其水泵流量為0,此時管道中水流可默認處于靜止狀態。若此時關閉水泵出口處的止回閥,其關閉并不會帶來“額外”的系統流量變化,因此并不會帶來額外的壓力升高,即水錘。若在其它時間關閉止回閥,只要不在水流速為零時關閉,則均會產生額外的流速變化,進而造成壓力波動,形成水錘。因此,本系統零流量的工況發生在2 s,此時間可對后續分析止回閥關閉的規律作參考。

圖4 水泵出口壓力變化

圖5 水泵倒流量變化

圖6 水泵反轉
2.3.2.2 水泵出水口設置止回閥
根據零流量點出現的時間,選擇止回閥關閉時間為2 s,通過加入止回閥關閉條件重新建模進行分析,得出如下結果(圖7~圖9)。

圖7 水擊包絡線

圖8 水泵反轉曲線

圖9 水泵倒流量變化曲線
從圖7最大、最小包絡線看出整個輸水管線升壓很高,且管線后端負壓嚴重。水泵處的最大壓力為457.5 m。通過增加止回閥,水泵不反轉,倒流量較小。而且通過水錘分析軟件的多次分析計算,止回閥關閥參數取值為2 s快閉95 %,15 s緩閉5 %為最優的關閥規律。
水錘是針對整個輸水系統而言,并不特限制于泵站。因此,止回閥常常不是解決水錘的唯一答案,設計人員必須進行全系統的通盤考慮,綜合解決。有些情況下水錘的發生遠在止回閥以外的管線上,僅在泵站增設止回閥就顯得無所適從。當非穩定流出現時(比如:水泵停運、關閥、管線破裂等)很有可能產生負壓,并以機械波的速率向管道其它部分傳遞。對本系統根據事故斷電停泵水錘分析計算,發現主要問題是事故停泵時,水力過渡過程中存在的負壓和汽化引起的水柱分離現象,其產生的主要原兇是嚴重的負壓引起水體汽化,而后在壓力波動的升壓過程中汽泡潰滅,水柱彌合,引發事故。水柱彌合即水蒸汽在瞬間還原成體積很小的液態水。由于同樣質量水蒸汽的體積遠大于液態水的體積,一個巨大體積的水蒸汽團在瞬間變成體積很小的液態水,將產生巨大的沖擊波,破壞設備。
這種現象的發生和發展將會導致兩方面的問題:①管道中長時間的負壓會引起管道和與之相連的水泵機組、閥門的氣蝕破壞;②如果管道前段水體放空,管路中出現水柱分離現象,管路中大量存氣,一方面造成水泵機組再次正常啟動的困難,二方面,如果在事故停泵過程中再次啟動水泵,由于管線中存在多處分離點,被水泵提起的水柱撞擊下游水柱,有可能產生大的壓力升高從而發生撞擊水錘事故。因此,對本輸水系統來說很重要的一環就是從避免發生嚴重負壓著手,應盡量消除管路中出現的水柱分離現象。
2.3.2.3 系統增設防水錘空氣閥
防水錘型空氣閥用于水泵出口及給水、排水管線中,在管路或容器壓力降低到大氣壓力以下很小負壓(-6.9 kPa)時就開啟,吸入大量的空氣,破壞真空;在恢復正壓時自動關閉高速孔口,不高速排氣,但將通過微量孔口(氣囊緩沖)緩慢排除高速吸進的空氣,起到保護輸水管路免遭“水柱拉斷型斷流彌合水錘”破壞的作用,用于消除斷流彌合水錘。
結合本項目的實際情況,本次擬在系統中加入4臺防水錘空氣閥后通過軟件進行模擬計算(圖10~圖12)。

圖10 設止回閥加空氣閥的水擊包絡線

圖11 設止回閥加空氣閥的水泵反轉曲線

圖12 設止回閥加空氣閥的水泵倒流量變化曲線
從上述模擬分析結果可知,整個輸水系統升壓仍然很高,但通過增加空氣閥,管線的負壓問題消除了。止回閥處的最大壓力為414.8 m,水泵不反轉,倒流量輕微。
2.3.2.4 系統增設水擊預防閥
從上述分析可知,輸水系統運行中的正壓還較高,泵站及管線上的水擊升壓需慎重考慮。因此,結合以往的設計經驗,需通過增設水擊預防閥對系統的超壓進行控制,以確保整個系統的供水安全。水擊預防閥可在各種設定工況下維持開啟,以保證系統壓力穩定。
根據GB 50265-2010《泵站設計規范》要求,最高水擊壓力不能超過工作壓力的1.3~1.5倍,又考慮到止回閥存在誤動作的可能,通過水錘分析軟件多次計算后,在泵站出水總管安裝水擊預防閥一套,同時設定壓力為:
泵站水擊預防閥高壓設定值:Pset1=315 m;
泵站水擊預防閥低壓設定值:Pset2=150 m;
泵站水擊預防閥高壓設定值:Pset3=320 m;
增設水擊預防閥后運用軟件進一步模擬(圖13~圖15)。

圖13 設止回閥加空氣閥加水擊預防閥的水擊包絡線

圖14 設止回閥加空氣閥加水擊預防閥的水泵反轉曲線

圖15 設止回閥加空氣閥加水擊預防閥的水泵倒流量變化曲線
從上述模擬分析結果可知,通過增設水擊預防閥后,止回閥2 s快閉95 %,15 s緩閉5 %,泵站附近水擊正壓得到很好的控制,整個管線加壓系統最高水擊壓力發生在止回閥處,泵站止回閥后最高水擊壓力為318.2 m,管道全線負壓水錘消除,水泵不反轉,止回閥處水擊升壓很小(僅僅升壓16 m)。滿足GB 50265-2010《泵站設計規范》最高水擊壓力不能超過工作壓力的1.3~1.5倍的要求,同時水泵不反轉,滿足上述規范要求水泵反轉速度不能超過額定轉速1.2倍,超過額定轉速的反轉時間不應超過2 min的要求,達到了水錘防護的目的,保證了系統的安全運行。
(1)系統上若不采用水錘防護措施,輸水管道系統發生停泵水錘后管道系統升壓不高,但管線后端負壓嚴重,水泵急速反轉,對輸水管道系統和泵站的破壞很大。
(2)水泵出水口處增加止回閥后,整個輸水管線升壓很高,且管線后端負壓嚴重。通過增加止回閥,水泵不反轉,倒流量較小。
(3)系統中設置止回閥+空氣閥,管線的負壓問題消除,水泵不反轉,倒流量輕微,但升壓很高。
(4)系統中設置止回閥+空氣閥+水擊預防閥后,整個系統負壓水錘消除,水泵不反轉,止回閥處水擊升壓很小,同時滿足GB 50265-2010《泵站設計規范》的要求,且能保證整個系統安全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