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林艷
【摘? ? 要】多媒體作為現代教育的一種新型教學手段,在教學實踐中能有效激發小學音樂課堂的活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基于此,本文將探究多媒體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作用,并分析多媒體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關鍵詞】多媒體? 小學音樂? 運用分析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4.076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教育模式的改革,多媒體作為現代教育的一種手段,具有直觀、生動與高效等特點,突破了傳統教學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能夠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基于此,本文將分析多媒體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
一、多媒體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作用
教師運用多媒體輔助授課,能夠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樂趣,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聆聽習慣,此外,還能增加師生互動的機會,豐富音樂展示形式。
1.提高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就是對任何事物都充滿著好奇心,且活潑好動。傳統的小學音樂課堂是教師灌輸式向學生講授音樂的基礎知識,然后讓學生反復練習,這樣的課堂枯燥乏味,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媒體輔助音樂教學,可以讓知識不再固定在課本和黑板上,而是以不同的形式出現在多媒體教學設備上,更加形象生動,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極大地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音樂學科的樂理教學環節,傳統的教學方法是通過“教師說、學生聽”以及教師板書來完成的,樂理知識本身就非常的抽象,再加上教師單調的講解,學生難以產生興趣去學習和掌握知識,會對音樂學習產生反感和厭惡的情緒,如果教師能運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在講授2/4拍子時,可以設計“接音符”的游戲,讓學生以接力的方式打出2/4拍子,學生在做游戲的同時掌握了知識點,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2.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音樂學科的教學目標特點在于對學生的美育教育,也就是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教師通過多媒體播放動聽的音樂,配上圖片、視頻中展現的美好畫面,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在視覺美和聽覺享受并存的課堂中,喚醒學生對音樂藝術的向往,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和審美品位。教師正確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格調并陶冶情操。例如,學生在學習《童年》時,教師可以用多媒體播放夏天時一家人坐在樹底下吃著西瓜乘涼以及和一群小伙伴在清澈的溪水中摸魚嬉戲的場景。此時,在學生回憶起自己美好的童年時光時,教師也能順利完成培養學生音樂審美情感的教學任務。
3.養成良好的聆聽習慣。教師可以通過有效的聆聽這一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音樂想象力、感受力、理解能力和創造力,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聆聽習慣。正確的聆聽,首先要求體驗曲目蘊藏音樂情感,掌握正確的音樂情緒,也就對曲目有了一個整體的印象;其次要求感受音樂的節奏,了解曲目的主要輪廓;最后要求感知曲目的演唱形式和演奏樂器的音色,感知演唱形式時,教師要全面的講解不同演唱形式的不同效果,學生在聆聽時才能分辨出不同的演唱形式,在進行樂器聆聽時,可以在播放音樂前,先播放樂器的基本音色,學生熟記樂器音色后,再播放曲目,引導學生分辨不同樂器的音色。
4.增加師生互動的機會。傳統的小學音樂教學模式是“教師說和學生聽”,是教師單方面的傳遞信息而學生接收信息。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就可以達成師生互動的信息交流,這樣的互動交流,能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學生成為知識的主動建構者,教師成為教學過程中的組織者和指導者,進一步貫徹了“以生為本”的教育原則,同時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提高教學質量。
5.豐富音樂展示形式。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讓書本知識通過畫面和聲音的形式展現出來,猶如身臨其境,讓學生近距離地、直觀地感受和理解音樂的魅力。將歌曲的內容通過多媒體再現后,學生觀看后會產生情感共鳴,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二、多媒體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1.利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啟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教師應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積極運用多媒體創設符合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的情境,從而使學生產生探究音樂知識的欲望和充足的學習動力,讓學生直觀感受音樂的美,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
例如,在進行《義勇軍進行曲》教學時,教師就可以運用多媒體播放北京天安門升國旗的視頻,或者我國的奧運冠軍獲得金牌上臺領獎時的視頻,學生在這種教學情境當中,能被莊嚴的氛圍所感染,有效增強學生的愛國教育,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操。
2.利用多媒體模擬樂器演奏。在教學樂器不足的情況下,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模擬樂器演奏,幫助學生充分認識不同的樂器,明白不同樂器的特點。在多媒體中安裝相應的樂器模擬軟件,教師在課堂上就可以演奏不同的樂器,向學生講解相關樂器的知識。教師也可以讓學生來嘗試在樂器模擬軟件中演奏,這樣的教學效果會比教師單純的講解更好,學生可以通過這樣的學習活動來認識自己感興趣的樂器,為后面學習樂器原理打下基礎,同時能活躍課堂氣氛,開拓學生視野。
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小鼓響咚咚》時,可以用樂器模擬軟件模擬出打鼓的聲音,還可以向學生們介紹其他的打擊樂器。這樣做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激情,加深學生對打擊樂器的了解,更好地學習音樂。
3.利用多媒體制作課件。音樂這門藝術類課程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創新思維。音樂教師在利用多媒體設備制作課件時,應著重于啟發學生的情感審美和創造潛能,通過多媒體將音樂和現實聯系,能開發學生的想象空間,避免標準式的答案,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身的音樂感受,積極表達對樂曲的理解。
例如,教師在教授《賽馬》這一課時,可以先讓學生聆聽該二胡曲目,通過聲音感受音樂中蘊含的情感,想象曲目背后蘊涵的故事,然后向學生展示二胡的圖片,了解這一樂器,接著通過動畫或者視頻向學生展示萬馬奔騰的景象,同時配上《賽馬》曲目片段作為背景音樂,學生可以想象出一幅縱橫馳騁、生動熱烈的賽馬場面,并在想象中加深對曲目的理解,領悟曲目中所傳達的思想情感,深刻體會民族歌曲的魅力。
三、結束語
小學音樂教師要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優勢,積極探索多媒體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有效運用策略,并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創新,改進教學中的不足,激發小學音樂課堂的活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