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莉
【摘? ? 要】作文是考察學生綜合運用語言能力的有效手段,同時也能反映出學生的語文水平。在小學階段,作文在語文教學中占據著重要地位,當前教師偏向于傳授學生寫作技巧,而忽視學生作文啟蒙教學,導致學生的作文水平參差不齊。本文簡要闡述小學生語文作文學習現狀以及作文起步教學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 作文啟蒙?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4.127
作文需要學生綜合運用語文所學知識以及積累的經驗,才能創作出抒發心靈的文章。在小學階段,學生要寫好一篇作文需要具備一定的詞匯積累、正確的語法組織、有趣的寫作技巧、準確的表達能力、豐富的想象力以及強烈的情感體驗,將這些知識、技巧、情感糅合在一起,展示出學生的所思所想,是寫一篇作文的基礎。作文可以說是建立在學生具備足夠信息之上的語言輸出,而小學生要么是信息量不夠,要么是不具備語言輸出能力,因此教師的教學重心應側重在這兩點上,保證學生兼具想要輸出的欲望和輸出的能力。聽說讀寫在作文中得到淋漓盡致地發揮,使學生明白寫作文離不開扎實的語文基礎和深厚的語文功底,這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不僅要積累語文知識基礎,如詞匯、詞組、美句、表達技巧等,還要積累語言組織和表達的經驗。
一、小學生語文作文學習現狀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文啟蒙課通常不受重視,對于如何寫作文,有的教師傾向于實踐出真理,有的教師傾向于讓學生會寫作文再學寫作文,這兩種教學方式都忽視了對學生寫作的啟蒙教學,沒有真正教學生寫作,而只是讓學生會寫作。因此,學生常常出現不知如何下筆、不知如何表達、腦子里沒有想寫的內容、流水賬作文、缺乏情感、過度想象導致作文邏輯不合理等問題,學生面對命題式作文會因為給出的條件框架而限制思維,但在面對開放式命題時,又缺少思考的主干線,抓不住寫作中心。根據學生學習情況,可以得知目前教學現狀:重傳授,輕育人;重模式,輕能力;重書面,輕口頭;重課堂,輕生活;重指導,輕講評;原因基本是由于教師的教學策略有失偏頗,導致小學生的作文水平差距大,作文內容貧瘠,寫作能力偏低,作文缺少真情實感。寫作在某個層面上來說也可以是一種意識,學生如果樹立起寫作的意識,就會主動觀察生活,加快思考的頻率,獲得更多或感性或理性的認知,當學生腦海中想的越多,他們表達的欲望也就越強烈,這時缺乏表達能力的學生就會主動學習表達技巧,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當前作文教學流于形式,缺少作文實踐的強度訓練,學生的作文練習幾乎是一周一次的頻率,遠遠達不到寫作意識訓練的要求。如寫日記只是一個形式,教師不會檢查學生通過記日記而獲得的觀察生活的能力,或采取錯誤的方式檢查學生的日記內容,久而久之,學生寫日記變成記流水賬,對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作用幾乎沒有。因此,教師需要對小學語文作文起步教學進行研討,找到有效的教學方法。
二、小學語文作文起步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學會觀察,注意“文”的來源
在小學作文啟蒙教學中,最重要的不是寫作技巧,而是培養學生的靈感來源。學生需要具備對生活、情感極其敏感的感受力,教師要讓學生明白靈感的源泉來自于生活,要學會觀察生活,從生活中汲取能夠激發情緒的事件,進而引發思考,得到更深層次的情感體驗,并從中獲得啟示。作文啟蒙教學的教學手段可采取情景教學法,通過創設貼近現實生活的情景,讓學生在課堂中學會如何發現日常生活的寫作靈感,在采集情緒事件中能夠進行理性思考、做出判斷、分析原理。情境教學法能夠讓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由于與學生自身的經驗和經歷相似,學生能夠輕易理解自身的情緒來源以及產生情緒的原因,能夠從身邊的小事獲得大道理的啟發。針對小學的寫作起步教學,首先需要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教師應以鼓勵為主,推動學生樂于通過寫作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可以適當開展作文小游戲,讓學生在充滿活力的課堂中愛上寫作文。如角色扮演游戲,讓學生進行簡單的情景復現,并給予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學生能夠在扮演的過程中體驗角色情感,感知角色的內心活動,最后教師讓學生口述或用文字表達出自己的觀后感或參與過后的想法。這時,學生就會反思在這個事件中自己所得的情感體驗和道德啟發。
(二)表達情緒,引起“情”的抒發
學生在學會感受生活后,通過自身的敏感感知各種情緒、情感,教師此時需要教會學生如何準確表達情緒,抒發內心的情感體驗,這個過程是教會學生使用寫作技巧、充分發揮想象力、共情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過程。如學生在看到老人摔倒后沒有去幫助時,首先,對內心產生的情感判斷出是憤怒、同情、焦急還是猶豫;其次,將這種心理活動描述出來,學生大多會經歷一個從猶豫到同情再到憤怒的心理過程,在看到老人摔倒后第一反應是去幫助老人,但此時可能因為性格膽小、一時沒反應過來等原因而產生猶豫的心理,然后發現沒人上前救助而對老人產生同情心;最后,是對旁人熟視無睹和自己的怯懦、猶豫等而產生的憤怒。教師教會學生去分析情緒產生的原因,也就能知道如何抒發情感了。
(三)積累技巧,及時修改作文中的錯誤
學生會出現想表達的東西很多,但寫出來雜亂無章、沒有重心或表述不清的情況。寫作是一個積累和模仿學習的過程,通過他人的表達方式思考自己的表述,這個過程需要學生大量閱讀,積累別人的語言組織,在學會更多的表達技巧后,學生對寫作的壓力就會減小。因此,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做到有效閱讀。此外,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修改寫作中出現的錯誤,如錯別字、病句、寫作邏輯不通暢等,督促學生加以改進,從而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啟蒙教學通常不受到重視,學生的寫作水平參差不齊,導致寫作文成為學生學習上的難點。教師針對當前的教學現狀,采取有效的作文起步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引導學生學會表達情緒,不斷積累寫作技巧,改正寫作中出現的錯誤,最終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高曉燕.如何做好小學語文作文起步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2019(11):99-100.
[2]蘭慶梅.清渠為有活水來——漫談小學語文作文起步教學[J].語文天地(理論綜合),2013(07):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