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雨露 孔瑞雪 閆春梅
[摘 要] 目的:調查研究在“1+X”證書制度背景下,我國護理專業多能復合型人才培養現狀。方法:隨機選取100所開設有護理專業的院校,通過學校官方網站調研、期刊文獻查詢,利用EXCEL統計結果。結果:急危重癥護理、助產、老年護理、社區護理、中醫護理、康復護理在所調研的院校中開設較為廣泛,中醫護理大多開設在中醫藥院,內鏡護理、眼科護士、造口護士、腫瘤護士、手術室護士等專業方向在所調研院校中開設不多。結論:“1+X”證書制度的推行,有助于提升職業院校護理專業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和院校的護理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供給能力。
[關鍵詞] 護理專業;“1+X”證書制度;多能復合型人才培養
[基金項目] 2019年度山東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1+X證書多能復合型高專護理專業人才培養路徑研究”(YC2019340)
[作者簡介] 李雨露(1990—),女,山東濟南人,護理學碩士,山東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護理系講師,主要從事護理教育研究;孔瑞雪(1977—),女,山東濟南人,學士,山東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護理系副教授,主要從事護理教育研究;閆春梅(1975—),女,山西太谷人,護理學碩士,山東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護理系教研室主任,副教授(通信作者),主要從事護理教育研究。
[中圖分類號] G710?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674-9324(2021)19-0046-04? ? [收稿日期] 2020-12-30
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國家健康戰略的實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健康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同時,隨著社會對護理人才的需求和護理專業的自身發展,要求護理專業向專業化、專科化方向發展,從臨床護理擴展到預防、康復、保健、養生等各方面,為適應這種崗位變化,滿足人們在臨床、保健、康復、心理、精神、飲食、美容等各個方面的專業化護理服務需求,許多院校在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方面進行了改革與創新,尤其是增加了專業方向培養的內容和環節,以期培養出快速適應崗位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要求的專門化護理人才,滿足新形勢下護理行業對多樣化人才培養的要求[1]。但這些專業方向沒有統一的考核標準和相關的證書制度,對用人單位的說服力度不足,隨著“1+X”證書制度的實施,將這些專科化方向納入“1+X”國家執業技能等級證書目錄中,以提高護理專業學生就業競爭力,擴寬創業就業的渠道,是亟待研究的問題。本文通過對我國護理專業多能復合型人才培養現狀進行調查研究,了解了目前專科方向培養狀況及存在的問題,以期將社會需求高、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等相對成熟的專科方向納入“1+X”國家執業技能等級證書目錄中,以利學生就業,同時也為國家制定相關政策提供依據。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在華東地區、華北地區、東北地區、中南地區、西南地區隨機選取共100所開設有護理專業的院校,其中本科院校66所,高職高專院校22所,中職中專院校12所,這些院校護理專業均開設專業方向培養。
(二)研究方法
學校官方網站調研,網絡文獻調研,期刊文獻查詢。利用EXCEL統計結果。
二、研究結果
(一)開設專業方向情況
調研結果顯示,老年護理(64%)、社區護理(37%)、急危重癥護理(26%)、康復護理(26%)、中醫護理(24%)在所調研的院校中開設較為廣泛。其中,調研的高職高專院校均開設有社區護理和重癥監護2個護理專業方向,其次為口腔護理(15%)、麻醉護理(12%)、新生兒護理(10%)、腫瘤護士(5%)、手術室護士(4%)、糖尿病護士(3%)、美容護理(3%)多個護理專科。中醫護理大多開設在中醫藥院校;造口護士(2%)、血液凈化護士(1%)、呼吸治療技術(1%)、影像技術護理(1%)、內鏡護理(1%)、家政服務與管理專業(1%)、精神科疾病護理(1%)等專業方向在所調研院校中開設不多。所調研的本科院校所開設的專業方向是以麻醉護理、口腔護理和社區護理為主,其他專科涉及較少。
(二)培養模式情況
為響應國家健康戰略,滿足社會對護理人才的需求,各校紛紛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實施專業化培養,拓展護理專業畢業生就業渠道。如贛南醫學院護理學院實施了“2+2”本科急危重癥護理人才培養方案。其中“2+2”是指2年通科教育+2年急危重癥護理專科培養[2]。山東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創建了醫院和學校合作的各臨床專科初級護理專門化人才“2+0.5+0.5”培養模式。這種培養模式崗位針對性強,畢業即能就業,縮短了入職培訓時間,備受用人單位歡迎。湖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實行“1.5+1.5”聯合辦學,首創“訂單培養,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安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在手術室護理專業方向培養上,實行“一個平臺,二個注重,三個交替,專業分化”護理人才培養模式[3]。
(三)課程體系設置情況
依托人才培養目標,結合我國健康戰略,緊密結合崗位需求,結合學生學情,以學生為中心,各院校對課程體系結構進行調整和改革,減少課程交叉與重復現象,大部分院校在設置護理專業化人才培養課程體系時,以護理專業基礎課程為基礎和前提。
如徐州醫學院在急危重癥護理方向的課程設置上,以四年制本科護理學專業課程為基礎,把急危重癥護理學和急危重癥搶救技術作為主干課程[2]。如山東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將護理專業課程體系設計為“通識教育課程模塊、專業基礎課程模塊、專業課程模塊和個性發展課程模塊(專業方向培養課程和其他選修課程)”[1]。如安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緊密依托醫院和用人單位,在手術室護士專業方向課程的設置上,以普通護理教學課程為基礎,增加了手術護理方向課程。河源市衛生學校針對專業崗位(群)對人才專業能力和職業素質的要求及職業考證內容,確立實行“課證一體崗證結合”的課程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