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荷

中國結又稱吉祥結,是中國特有的古老的民間手工編結工藝品,有著吉祥、富貴、平安的美好寓意,充分體現了中國人民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征之一。吉林長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徐氏中國結,歷經4代、百年傳承,其作品精致美觀,帶有濃郁的民俗色彩,體現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具有重要的社會價值和藝術價值。徐氏中國結與傳統中國結相比較,除打破以傳統紅色為主、采用多色絲線編織以外,還以“越做越小”作為自己的技藝精髓。作為徐氏中國結的第四代傳承人,徐曉雪和丈夫李亞峰通過文旅融合的推廣平臺,闖出了一條非遺傳承的新路子。
走進徐曉雪的工作室,掛飾、首飾、擺件等繩結手工藝品掛滿了整個房間,“中國風”元素撲面而來。繞繩、打結……繩子就像有了生命一樣,在徐曉雪的手上左繞右轉、上挑下壓,一雙巧手加一團線繩,繩線在手里“生”出了花兒、“長”出了型兒,成了巧奪天工的藝術品。
李亞峰家族的中國結傳承,可以追溯到清朝中晚期。當年,李亞峰的曾祖母就是一名巧手的匠人,專門為朝廷制作宮燈穗、荷包等物件。這時候的繩結,在生活中應用十分廣泛,從衣服到裝飾,繩結無所不在。此后,結繩技藝在徐家以婆媳傳承的形式,被一輩輩地繼承了下來。到了李亞峰祖母的手中,結繩技藝向更加實用化發展,趕馬車的皮鞭、捕魚的漁網、裝菜的網兜……都能通過結繩這門手藝編織而成。到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結繩在徐家又演變成了用塑料輸液管編織工藝品的形式,制作的金魚形鑰匙扣一個賣3分錢,可以用來貼補家用。
2005年,徐曉雪繼承了婆婆的手藝,并在傳承、運用傳統繩結技藝的基礎上,將各種繩結技法加以組合應用,再從紋樣和造型設計等方面進行創新探索,把傳統結繩技藝與現代元素相融合,在創作中或融入刺繡技術,或同植物結合,還有的與玉石、珠寶聯合,相得益彰,生動而靈秀,典雅而現代。



“學結繩起初只是個人愛好,通過文旅融合,不僅結繩的內容推陳出新,而且在技藝傳承與發展上也有了更多變化?!毙鞎匝┱f。
2019年,徐氏中國結被列入長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從2005年學習結繩技藝開始,徐曉雪就一直沒有放棄過鉆研,大部分時間都用在結繩上。除了鉆研結繩技法,有美術功底的她還鉆研繩結的設計,開發新款產品。但當時她付出的勞動認可度很低,更換不回相應的報酬。
“當時繩結是沒有市場的,我一兩天設計編成的繩結,只能賣20元,還需要我自己去一些文玩、淘寶平臺上推銷?!毙鞎匝┱f。
除對手工中國結認知度低以外,市場上還充斥著大量的機器編織繩結,價格很低,占據市場主導。但這種繩結設計單一,耐久度不高,與傳統的手工繩結相比缺點十分明顯。
2017年開始,在政府的幫扶下,徐曉雪的工作室有了不小的突破。2018年,國家提出“文旅融合”這一概念后,徐曉雪的結繩事業搭上了旅游這趟“快車”,逐漸壯大起來。
“文化是貨,旅游是車,借助旅游經濟的發展,文化產品才能大賣。政府給我們這些‘非遺傳承人搭臺,不僅讓我們在省內有了名氣,而且在全國也越來越受歡迎。”徐曉雪的丈夫李亞峰這樣表達文旅融合給“非遺”帶來的生機。李亞峰原本有自己的事業,為了支持妻子,他將精力向結繩傾斜。
2018年,徐曉雪夫妻到各地參加官方組織的展會,政府搭建的平臺給了“非遺”技藝很好的發展空間,不僅讓技藝走出去,也讓技藝活起來,更為技藝的傳承打開了市場。
“以往我們靠的是口碑,現在一次展會下來,獲得的客戶資源可能就有一二百個?!崩顏喎逭f,每次外出展示,都是開拓市場的好機會。
除此之外,吉林省內各地景區也有了“非遺”的一席之地。在偽滿皇宮博物院、長白山景區等景點,徐氏中國結的銷量也在不斷攀升。
“長白山景區是吉林省旅游的名片,徐氏中國結是‘非遺名片,二者結合就代表著吉林特色?!贬槍﹂L白山景區,徐曉雪開發設計了一套名為“天地人和”系列中國結掛飾,其中有薩滿神鼓、七星神等元素,民俗味兒濃郁。徐曉雪說:“借助吉林美景和民俗,我的創作靈感從未枯竭?!焙玫奈膭摦a品,能給游客留下一段美好的回憶,徐氏中國結也借此獲得了新的發展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