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源于畢達哥拉斯學派,該學派倡導數原論、和諧論,即萬物以數為本原,世上所有事物都是和諧的,整個天堂是由數學組成的。數是萬物的本源,所以畢達哥拉斯學派的美學思想是以數的概念為基礎。在畢達哥拉斯學派所奉行的觀點中,和諧的本質被定義為一種特定的比例關系。和諧思想對后來的美學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一、畢達哥拉斯學派
畢達哥拉斯為古希臘著名的數學家、哲學家,在自然科學、哲學方面頗有造詣,為早期的數學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以其名字命名的畢達哥拉斯學派,在學術研究方面涉及政治、宗教、數學等諸多領域。
畢達哥拉斯出身富裕家庭,從小就表現出超強的智慧。為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拓寬知識面、感受不同的生活,他跋山涉水造訪了古印度及古巴比倫等地,充分接觸了印度文明和東方文化,為他后期招募弟子、創立畢達哥拉斯學派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可以說,除古希臘米利都學派之外,畢達哥拉斯學派是最具影響力的自然哲學流派。畢達哥拉斯學派對科學和宗教的研究是建立在對生命和靈魂命運的研究之上的,主張“數學的起源就是萬物的起源”,因此,其美學思想也是以數的概念為基礎的。
二、萬物皆數
畢達哥拉斯學派有兩個對后世產生重大影響的哲學命題:一是萬物都是數的理論,另一個是普遍和諧的思想。
“萬物為數”的思想首次被提出時,得到了古希臘學術界的普遍認可,他們擁有一個共同的特征——樂于探究世上的根本性問題。當畢達哥拉斯研究音樂時,他發現音樂是由不同比例的音節組成的。在此基礎上,他進一步進行了補充和實驗,提出數的起源就是萬物的起源,數字是一切事物的原型和基礎;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以數為基礎的,數論的基本原理支配著宇宙中的一切現象。
宇宙和諧的概念與“萬物皆數”理論有一定的聯系。畢達哥拉斯認為,在整個宇宙中,萬物都有一定的秩序,萬物都有計數,靈魂的特性為和諧,就好比人們可從音樂中探究出數字及和諧的相關特性。
三、和諧的誕生
“和諧”是畢達哥拉斯學派的基本觀點,主要指一定的數的比例關系。英文中的“和諧”來源于“和聲”,在古希臘語中有許多不同的含義,一個是“音”,另一個是“八度”。
音樂是由聲音組成的。當時的人們總是在想,為什么有些聲音可以組合成悅耳的音樂,而有些聲音組合起來卻可以發出令人難以忍受的噪音。這主要取決于聲音的組合是否和諧,但如何才能使聲音的組合和諧呢?畢達哥拉斯做了一系列實驗,發現和聲來源于音長、音高、音重等差異的統一。聲音的差異大多是由發音數量的差異決定的,而音樂節奏的和諧則是由長、短、高、低按一定比例組成的。
傳說,畢達哥拉斯在兩側墻角拉起了一根金屬弦,在弦上懸掛可滑動的重物來改變弦長進行測試。他發現當弦長達到一定比例時,聲音總是悅耳而不刺耳,如果弦長比為3∶2時,會產生五度音;當弦長比為4∶3時,會產生四度音。當弦長較長時,聲音變長;當振動速度較快時,聲音變高;當振動速度較慢時,聲音變低。由此,他得出了一個結論:音樂的和諧是由數的比例關系決定的,數字的和諧是由數字的比例決定的。
黑格爾曾經說過:“畢達哥拉斯是第一個洞察音樂之間關系的人。”畢達哥拉斯在仔細觀察音樂的同時,發現了和諧的存在。基于此,畢達哥拉斯學派的學者們發現,萬物的和諧也存在于其物理性質(如數量、高度、大小等)中,從而產生了一種形式美的狀態,如平衡、對稱、穩定、協調、統一等。
四、“和諧”對后世的深遠影響
畢達哥拉斯學派的“和諧”觀點對柏拉圖主義、新畢達哥拉斯主義起到了鋪墊作用,在此基礎上,古希臘音樂美學、哲學得以進一步發展。在“和諧”的發展歷程中,希臘藝術家及思想家受到了較大的啟發,且“和諧與美”成為當時學術界普遍認可的觀點,并影響著西方思想史的客觀主義傳統。
在畢達哥拉斯學派中,“和諧”或“美”只被定義為一種客觀的物理特征,如比例、平衡、對稱、穩定、協調、統一等。這一傳統概念符合早期自然科學在物理屬性基礎上探索的世界統一性,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智者學派的學者們卻涌向了人文主義的新潮流。
人意識層面上的“德”“神”“思”難以被深刻理解,這使得畢達哥拉斯學派的“和諧”比例概念受到質疑和批判。盡管后來的畢達哥拉斯派學者豐富和升華了“和諧”的思想,指代的對象從數發展到各種對立的單位,如冷、熱、干、濕等。由于這些解釋仍然是以物質屬性為基礎,只適用于實物,因而,由精神層面界定人的美感及和諧感是不恰當的,也無法實現。于是,懷疑主義、相對主義開始走向潮流,且逐步影響著哲學認知領域的發展。在此背景下,人們開始抱著懷疑的態度看待“和諧”觀點,這也使越來越多的學界人士傾向于從人文精神角度思考問題,針對“美”與“和”的研究又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五、結語
畢達哥拉斯學派提出了“和諧”思想,這不僅是古希臘哲學從自然哲學走向社會哲學的轉折點,而且是古代樸素辯證法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對人們理解當今社會的發展有著深刻的啟示。
畢達哥拉斯學派不僅用“數”來解釋起源,而且把“和諧”作為人們追求的最高境界,涉及自然、音樂、美學等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
畢達哥拉斯學派提出了“黃金分割率”,即所有滿足該比例要求的事物均達到了理想狀態,這里的“和諧”是美的代名詞。黃金分割率在后來的繪畫、雕塑、建筑等藝術領域被廣泛采用,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審美規律。后來,蘇格拉底以畢達哥拉斯學派的理論為研究基礎,開始注重社會生活的探索;亞里士多德的“有機和諧統一”思想中,也承認了“和諧”思想的地位。
由此可以發現,畢達哥拉斯學派及其所奉行的觀點促使古希臘哲學的革新,在哲學研究上開辟了新的天地,是西方藝術發展史中的重要篇章。
(澳門城市大學)
作者簡介:林喆雯(1996-),女,福建廈門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藝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