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超額商譽是否引起審計關注?

2021-07-11 08:19:21石青梅徐涵孫夢娜
金融發展研究 2021年5期

石青梅 徐涵 孫夢娜

摘? ?要:近年來,超額商譽對公司價值及經營業績的負面影響引起各界廣泛關注,其中不乏學者對超額商譽的潛在風險進行研究,但是基于新審計準則視角的研究較少。對此,本文以2017—2019年滬深A股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實證檢驗了超額商譽對關鍵審計事項披露的影響。研究發現:超額商譽會提高審計師對關鍵審計事項的披露數量和應對質量;經營風險和審計風險是超額商譽影響關鍵審計事項披露的重要渠道。進一步研究發現,關鍵審計事項的披露程度對公司管理層的盈余操縱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關鍵詞:超額商譽;關鍵審計事項;經營風險;審計風險;盈余操縱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2265(2021)05-0031-08

DOI:10.19647/j.cnki.37-1462/f.2021.05.005

一、引言

近年來并購已成為做大市值的慣用手法,A股并購狂潮愈演愈烈,以2019年第三季報國泰安數據為統計維度,圖1對2007—2019年12年間的商譽總額進行了統計,2007年第三季度,A股上市公司的商譽金額為355.99億元,而2018年商譽總額達到了14483.93億元,2019年的商譽總額有所下降,但仍達到了13285.70億元,其中2014年為明顯的分界點,2014年以前A股商譽一直保持在千億元以下,但是從2014年開始加速增長,并在2016年達到了最高增幅84.51%。然而A股短暫并購狂歡過后,并購標的被粉飾的業績現出原形,巨額商譽成為上市公司難以承受之重。出于理性并購形成的合理商譽可以實現并購所預期的協同效應,并且給企業帶來未來現金流(葛家澍和杜興強,2007)[1],但過高的商譽給上市公司的未來經營埋下了隱形風險(傅超等,2015)[2]。雖然并購過程中的溢價決策受限于理性因素,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錨定效應(陳仕華和盧昌崇,2013)[3],尤其是近幾年高溢價并購所帶來的高商譽風險愈演愈烈,上市公司頻繁出現的商譽“暴雷”在損害投資者利益的同時,也暴露出目前多數上市公司因盲目并購而導致商譽虛高的問題亟待解決。

為了進一步規范上市公司商譽減值的會計處理及信息披露,2018年11月16日,證監會發布了《會計監管風險提示第8號——商譽減值》,要求就商譽減值的會計監管風險進行提示。作為一種外部監督機制,審計報告是投資者獲取企業財務信息質量的有效渠道,審計師通過在審計報告中增加關鍵審計事項段,反映公司特有信息,向投資者、債權人發出風險警示,進而提高審計報告的信息含量,增強投資者的決策相關性。然而,有關合理商譽的經濟后果研究具有消極和積極兩方面(葛家澍和杜興強,2007;Shalev 等,2013)[1,4],而超額商譽的經濟后果研究則主要集中在經營風險和債務成本等方面(楊威等,2018;魏志華和朱彩云,2019;Paugam 等,2015)[5-7],較少涉及審計治理視角。同時,有關關鍵審計事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審計質量、審計報告信息含量等方面的經濟后果研究(鄢翔 等,2018;陳麗紅等,2019;王艷艷等,2018)[8-10],較少涉及影響因素研究,且僅集中在應計盈余方面(韓麗榮和劉丁睿,2020)[11]。鑒于超額商譽給上市公司的未來經營埋下了隱性風險,作為外部監督主力的審計,是否能關注到其傳遞出的風險信號?又能否通過關鍵審計事項披露發揮其治理功能,進一步提高企業會計信息質量?

對此,本文以2017—2019年滬深A股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基于經營風險和審計風險視角,實證研究超額商譽如何影響關鍵審計事項的披露。本文可能的研究貢獻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1)拓展了超額商譽和關鍵審計事項的研究視角,并豐富了二者的研究文獻。以往關于超額商譽經濟后果的研究較少涉及審計研究視角,本文從經營風險和審計風險角度探究了超額商譽對關鍵審計事項披露的影響機理及其經濟后果。(2)豐富了關鍵審計事項披露的衡量指標。以往文獻的關鍵審計事項披露主要以定量指標為主,較少涉及定性指標,本文從定性、定量兩個維度測量關鍵審計事項的披露,豐富了該指標的衡量方式。(3)本文研究結論不僅為政府監管部門監管商譽風險、保護投資者利益提供了一定政策參考,還為外部審計發揮治理功能提供了新的經驗證據。

二、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一)超額商譽與關鍵審計事項

合理的商譽可以給企業帶來協同效應(葛家澍和杜興強,2007)[1],提高企業之間的信任程度(劉琨瑛等,2013)[12]。但是超額商譽非但不能達到預期的協同效應,還可能使企業面臨較大的盈余操縱風險。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并購中的高溢價導致預期并購業績虛高,為達到并購業績要求,企業會將有限的資源過多耗費在并購整合上,從而不利于經營業績的良性發展。第二,超額商譽意味著商譽資產中存在泡沫(張新民,2018)[13],債權人可能并不認同這部分商譽資產的價值,將此看作企業經營風險的體現,以此要求更高的借款報酬率,從而導致企業債務成本的增加。第三,由于商譽資產不需要折舊,且商譽減值與否基于公允價值,其中涉及較多的主觀判斷,所以高管有動機確認更多的商譽資產(Shalev等,2013;Paugam等,2015)[4,7],并且利用商譽進行盈余管理。此外,管理層的薪酬往往與公司業績相掛鉤,由于代理問題的存在以及管理層的有限任期,高估的商譽通過影響公司業績間接影響到了管理層的個人利益,導致管理層有動機和機會在其任期內為獲得更多私利利用商譽進行盈余管理,在公司業績狀況不佳時,更有動機通過盈余操縱進行商譽大額減值。

針對上述超額商譽的消極經濟后果,為了降低超額商譽的隱性風險可能導致的審計訴訟風險,審計師會安排更加嚴格細致的審計程序以及更多的人力成本、時間成本進行審查,在其審計報告中披露更多的關鍵審計事項,以驗證超額商譽下的潛在風險是否在可接受范圍,并且提高對外披露的審計報告的信息含量。以往文獻研究也發現,外部審計可以抑制管理層的盈余操縱,識別管理層的機會主義行為,并對其應計利潤保持一定程度的謹慎性,增加操縱盈余的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標意見的可能性(蔡利等,2018)[14]。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設1:

H1: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超額商譽越多的上市公司,審計報告中關鍵審計事項的披露越多。

(二)經營風險與審計風險的中介效應

在與客戶簽訂審計服務合同及之后的審計工作過程中,審計師所面臨的總體風險稱為簽約風險(Engagement Risk)(Colbert等,1996)[15]。超額商譽對審計師關鍵審計事項披露的影響同樣源于簽約風險,簽約風險分為業務風險(Business Risk)和審計風險(Audit Risk)。審計師可以通過關鍵審計事項的披露,抑制經營風險和審計風險,從而間接抑制超額商譽中的盈余操縱風險。

1. 在經營風險方面。業務風險是指客戶業績不佳或持續經營狀況較差的風險,即經營風險。已有文獻研究發現,當客戶公司的經營業績不佳,而其他利益相關方為此遭受損失時,即使審計師在執行審計過程中已經按照審計準則或相關法律法規,他們往往也要求審計師為此承擔一部分責任(朱小平和葉友,2003)[16]。

超額商譽會導致企業經營風險增加,具體體現在超額商譽不僅不能帶來預期的協同效應,而且由于缺乏對企業業績的合理評估,最終反映為企業經營風險的增加(魏志華和朱彩云,2019)[6]。此外超額商譽會降低債權人對公司未來經營的良好預期,從而增加了企業的融資約束,并且間接地增加了企業的經營風險(李璐和姚海鑫,2019;張新民等,2018)[17,13]。同時商譽基數越大,企業進行利潤平滑或者盈余管理的動機越強,管理層隱藏壞消息的可能性越大,當壞消息積累到一定程度,股價崩盤的風險越高(韓宏穩等,2019)[18],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的經營會受到影響,帶來更大的經營風險。

2. 在審計風險方面。審計風險是指財務報表存在重大錯報時,注冊會計師發表不恰當審計意見的可能性。根據審計風險模型(劉明輝和史德剛,2019)[19](審計風險=重大錯報風險×檢查風險,其中,重大錯報風險=固有風險×控制風險),審計風險受到重大錯報風險和檢查風險的影響,如果審計師不能合理識別出重大錯報風險,并將檢查風險降至一個低水平,則可能導致審計風險。其中,在固有風險一定的情況下,控制風險越大,則重大錯報風險越大。同時根據Simunic(1980)[20]開創的審計定價模型,審計收費受到工作量和風險因素的影響。風險因素越大,審計收費中風險溢價就越多。對于被審計單位存在超額商譽的情況,如果審計師不能合理識別其重大錯報風險,并將檢查風險降至可以接受的低水平,則可能導致審計失敗,使自身聲譽受損甚至受到訴訟威脅。

具體表現為,當公司的超額商譽越高,由于信息不對稱以及代理沖突的存在,管理層可能因為謀求個人私利而借助超額商譽進行盈余操縱(Ramanna和Watts,2012)[21],若審計師沒有準確發現管理層的這種機會主義行為而出具了標準無保留審計意見,則可能由此增加審計師被遭受損失的財務報表使用者起訴的可能性,從而增加審計風險。

基于以上分析,超額商譽通過經營風險和審計風險兩種途徑增加了審計師所面臨的簽約風險。審計師在面對以上風險時,常用的應對措施是增加審計投入,執行更為嚴格細致的審計程序并且溝通更多的關鍵審計事項。為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H2: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超額商譽會通過增加經營風險,引發審計師增加關鍵審計事項的披露。

H3: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超額商譽會通過增加審計風險,引發審計師增加關鍵審計事項的披露。

三、研究設計

(一)樣本選取與數據來源

新審計準則要求A+H 股上市公司在2016年審計報告中增加關鍵審計事項段的披露,其余A股上市公司在2017年及之后年份的審計報告中執行新準則。為了保證數據的全面性,故本文以2017—2019年為樣本區間,以滬深A股上市公司為初始研究樣本,檢驗審計師對超額商譽的風險識別能力。

本文通過中證網和巨潮資訊網手工收集整理了2017—2019年實施關鍵審計事項強制披露的審計報告并進行解讀,其他企業財務及治理數據均來源于國泰安數據庫和萬得金融資訊終端。進一步按照如下標準對原始樣本進行了處理:(1)剔除所有金融、保險類行業上市公司;(2)剔除ST和*ST的研究樣本;(3)剔除相關變量有缺失的樣本;(4)對所有連續變量在1%和99%水平上進行了Winsorize處理。最終,得到8779個“企業—年度”樣本,由于新增變量、更換變量衡量方式等原因,部分回歸模型中的有效樣本量略有增減。

(二)變量定義

1. 被解釋變量。被解釋變量N_KAM和Score表示關鍵審計事項。采用定量和定性兩種方式進行衡量。

在定量方面,借鑒以往研究(李延喜等,2019)[22],采用審計師在審計報告中溝通的關鍵審計事項的數量進行度量,用N_KAM表示。

在定性方面,本文并未采用現階段學者常用的文本分析法,而是采用熵值法構建基于六個維度的綜合指標。原因在于:不同于國外詞匯特點,國內的文本表達在不同的語境中使用不同的語調、語氣,其表達意思便會存在偏差。而關鍵審計事項的描述要求審計師提供有關審計項目的個性化信息,并指出某個事項被確定為關鍵審計事項的原因和解決方法,顯然,文本分析在這里并不合適。熵值法是一種客觀賦權法,要求根據各項指標觀測值所提供的信息大小來確定指標權重并計算綜合得分,比主觀賦權法具有更高的可信度和精確度,能夠更好地衡量關鍵審計事項披露的具體性質特征。基于此,本文借鑒王艷艷等(2018)[10]、張繼勛等(2019)[23]、冉明東和徐耀珍(2017)[24]、柳木華和雷霄(2020)[25]、Sirois等(2014)[26]、Reid(2015)[27]的做法,從金額提及次數、比例提及次數、結論性評價、審計報告某事項敘述的詳細程度、是否利用專家工作以及審計程序數量這六個方面展開,進行定性綜合指標的加工。具體做法為:(1)統計事項描述段中貨幣金額提及次數。(2)統計事項描述段中百分比出現的次數。(3)人工解讀審計報告中的結論性評價,若表述為“關鍵審計事項的金額估計是合理的”,賦值為3;“關鍵審計事項的金額估計是可接受的”,賦值為2;“沒有發現關鍵審計事項的金額估計存在重大問題”,賦值為1;若沒有結論性評價,賦值為0。(4)統計審計報告中某項事項描述段的字數,并取對數。(5)如果審計師利用了專家工作,取1;否則取0。(6)統計審計應對段中的審計程序數量條數,并取對數。在此基礎上,運用熵值法賦權計算得分,構建定性綜合指標,用Score表示。

2. 解釋變量。解釋變量GW_excess表示超額商譽。借鑒魏志華和朱彩云(2019)[6]的做法,本文采用商譽期望模型的回歸殘差作為超額商譽的代理變量,殘差越大,表示超額商譽越大。具體做法為:采用并購特征(是否現金支付、買方支出價值)、行業商譽水平(行業年度內其他公司的商譽規模均值)、公司特征變量(公司規模、盈利能力、成長性、管理層持股比例、是否兩職合一)以及行業年度虛擬變量等指標對個體商譽規模進行回歸,回歸得到的殘差即為超額商譽的代理變量,用GW_excess表示。

3. 中介變量。中介變量RiskT和RiskA主要表示經營風險和審計風險,具體定義如下:

(1)經營風險。借鑒劉志遠等(2020)[28]的做法,采用企業盈利的波動性σ(ROA)衡量風險承擔水平,ROA為企業相應年度的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EBITDA)與當年末資產總額的比率。具體做法為:先對企業的ROA采用行業平均值進行調整,然后計算出企業在每一觀測時段內經行業調整的ROA的標準差,公式如下:

[RiskTi=1N-1n=1N(ADJ_ROAin-1Nn=1NADJ_ROAin)2,N=3]

[ADJ_ROAin=EBITDAinASSETSin-1Xnk=1XEBITDAknASSETSkn]

其中,[RiskT]表示企業的風險承擔水平,[i]代表企業,[n]代表在觀測時段內的年度,取值1到3。[X]代表某行業的企業總數量,[k]代表該行業的第[k]家企業。由于我國上市公司高管任期一般為三年,故計算[RiskT]采用三年為一個觀測時段,取(T,T-1,T-2)來計算企業的風險承擔水平。

(2)審計風險。基于上述審計風險模型的分析,借鑒翟勝寶等(2017)[29]的做法,綜合運用審計費用和內部控制指數兩種指標衡量。具體做法為:將內部控制指數和審計收費均按照行業—年度中位數分為高低兩組,并將內部控制指數低于中位數以及審計收費高于中位數的組賦值為1,表示審計風險高,其余為0,用[Risk A]表示。

這樣做的原因在于:一方面,就某一企業而言,若該企業的內控指數越小,則說明其內控風險越大,也就意味著該企業的重大錯報風險越大。另一方面,審計收費中不僅包括審計產品成本,而且包括風險成本。被評估企業的風險越大,審計收費中風險溢價就越大,其中的風險成本甚至可能高于審計產品成本的數倍以上,這也是以往文獻通常以審計收費來衡量審計風險的原因(翟勝寶等,2017)[29]。通常來說,審計收費越高,其中包含的風險成本越大,說明審計師所評估的企業重大錯報風險越高,故審計師往往通過較高收費作為風險補償。故內控指數越低,同時審計收費越高,說明該企業中的確存在著更多的審計風險。

4. 控制變量。借鑒已有文獻(魏志華和朱彩云,2019;張新民等,2018)[6,13],在回歸模型中加入兩職合一(Dual)、公司規模(Size)、公司營業收入增長率(Growth)、董事會規模(Lnboa)、獨立董事比例(Out)、事務所類型(Big4)、產權性質(SOE)、資產負債率(Lev)以及行業(Ind)和年份(Year)虛擬變量。具體變量定義見表1。

(三)模型設計

參照溫忠麟和葉寶娟(2014)[30]的中介效應模型的設定,本文構建模型(1)—(3):

[N_KAMi,tScorei,t=α0+α1GW_excessi,t+m=2nαm×Controlsm,it+εi,t] (1)

[Mi,t=β0+β1GW_excessi,t+m=2nβm×Controlsm,it+εi,t]

(2)

[N_KAMi,tScorei,t=γ0+γ1GW_excessi,t+γ2Mi,t+m=3nγm×Controlsm,it+εi,t]? (3)

其中,[i]為企業,[t]為年份,[m]表示控制變量的個數。第一步,將超額商譽與關鍵審計事項披露進行回歸,若系數顯著,說明超額商譽能夠引發審計師關注,結合已有研究和相關理論分析,本文預測模型(1)中的[α1]顯著為正;第二步,將超額商譽與兩種風險進行回歸;第三步,檢驗兩種風險在超額商譽與關鍵審計事項披露之間的中介作用。若模型(2)中的[β1]、模型(3)中的[γ2]均顯著,則說明超額商譽能夠通過經營風險和審計風險引發審計師增加關鍵審計事項的披露。若[β1]、[γ2]中至少一個不顯著,則需采用Bootstrap法進行檢驗。

四、實證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

表2列示了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結果。其中,關鍵審計事項的條目數(N_KAM)均值為2.064,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別為1和4,標準差為0.642,定性綜合指標(Score)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別為0.004和0.480,這表明上市公司的具體情況各異,審計師披露的關鍵審計事項也存在較大差異。超額商譽(GW_excess)的標準差為0.077,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別為-0.119和0.318,說明不同公司的超額商譽差異性較大。營業收入增長率(Growth)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別為-0.514和2.238,標準差為0.375,說明不同上市公司的成長性存在較大差異。

(二)回歸結果分析

1. 超額商譽對關鍵審計事項披露的影響。表3列示了超額商譽對關鍵審計事項披露影響的實證檢驗結果。其中,第(1)列和第(3)列是模型(1)不加控制變量的回歸結果,第(2)和第(4)列為模型(1)加入控制變量后的結果。基于定量和定性兩個方面,超額商譽對關鍵審計事項的回歸系數均在1%水平上顯著為正。從經濟意義上看,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超額商譽每增加一單位,關鍵審計事項披露的條目數增加約1.084,披露的詳細程度增加約0.455。估計結果與假設1的預期一致,表明無論加入控制變量與否,超額商譽能夠引發審計關注,導致關鍵審計事項披露的數目和詳細程度提高。究其原因,超額商譽代表著未來經濟利益的高度不確定性和高風險性,且由主觀判斷因素帶來了更大的盈余操縱空間,增加了經營風險和審計風險,故引發審計師關注,執行更多的審計程序,并在關鍵審計事項中披露相關風險。

2. 超額商譽影響關鍵審計事項披露的機制檢驗。從上述實證結果看出,超額商譽能夠引發審計師關注,增加對關鍵審計事項的披露,但其機制是什么呢?表4列示了超額商譽對關鍵審計事項披露影響機制的后兩步實證檢驗結果。

其中,第(1)—(3)列檢驗了經營風險(RiskT)在超額商譽對關鍵審計事項披露數目(N_KAM)和程度(Score)影響中發揮的中介作用。由第(1)列可知,[β1]在5%水平上顯著為正(系數為0.016),在第(2)列中[γ1、γ2]均在1%水平上顯著為正(系數分別為1.073和1.368),這是對關鍵審計事項披露數目(N_KAM)中介效應的檢驗;在第(3)列中[γ1、γ2]同樣均在1%水平上顯著為正(系數分別為0.453和0.280),這則是對關鍵審計事項披露程度(Score)中介效應的檢驗。第(4)—(6)列則檢驗了審計風險(RiskA)在超額商譽對關鍵審計事項披露數目(N_KAM)和程度(Score)影響中發揮的中介作用,結果仍然通過檢驗。這一結果表明,超額商譽通過提高經營風險、審計風險,引發審計師增加關鍵審計事項的披露,假設2、假設3得到驗證。

(三)穩健性檢驗

為了進一步驗證前述結論的有效性,本文進行以下穩健性檢驗①。

1. 超額商譽變量替換。借鑒Ramanna(2008)[31]的做法,采用經行業中位數(GW_excess1)、均值(GW_excess2)調整后的商譽衡量超額商譽。第一步,將該公司的商譽凈額以及同行業年度內其他公司的商譽凈額分別用期末總資產進行標準化,得到GW_norm和GW_ind。第二步,用標準化后該公司商譽減去行業內當年其他企業的標準化商譽,即為該公司的超額商譽替代指標GW_excess1。同理,得到經均值調整后的超額商譽替代指標GW_excess2。將GW_excess1、GW_excess2分別代入原模型中進行實證檢驗,檢驗結果與上文研究結論一致,表明本研究結果具有穩健性。

2. 關鍵審計事項披露定性指標替換。為了保證結果的穩健性,進一步采用主觀賦權法加總計算出一個綜合替代指標(Qkam)進行檢驗。具體做法為:第一步,將定性涉及的六個方面(金額提及次數、比例提及次數、結論性評價、審計報告某事項敘述的詳細程度、是否利用專家工作以及審計程序數量)分別在行業年度內取中位數;第二步,依照中位數將各項指標分組并進行0、1賦值,如當該公司金額提及次數大于同行業同年度金額提及次數的中位數時,賦值為1,否則為0,最終得出六個0、1變量指標,將上述六個0、1變量指標進行加總,即為Qkam。分別將GW_excess、經行業年度中位數調整的GW_excess1、經行業年度均值調整的GW_excess2代入模型中,進行超額商譽對綜合替代指標Qkam中介效應的檢驗,檢驗結果與上文研究結論一致,表明本研究結果具有穩健性。

3. 變換回歸模型。為保證結論的穩健性,一方面,本文將關鍵審計事項數目(N_KAM)構建為虛擬變量(DUM_KAM),并進一步采用Logit模型進行檢驗。當審計師披露的關鍵審計事項數目大于同行業同年度中位數時,賦值為1,否則為0,用DUM_KAM表示。另一方面,對于關鍵審計事項披露程度的定性衡量(Score),借鑒吳溪等(2019)[32]的做法,采用Tobit模型進行回歸。分別將GW_excess、經行業年度中位數調整的GW_excess1、經行業年度均值調整的GW_excess2代入Logit 模型、Tobit 模型中對關鍵審計事項披露數目(DUM_KAM)、關鍵審計事項披露程度(Score)進行中介效應檢驗,檢驗結果與上文研究結論一致,表明本研究結果具有穩健性。

五、進一步分析

基于前文結論,超額商譽會引發審計師在其審計報告中披露更多的關鍵審計事項,且經營風險和審計風險在其中起到了中介作用。隨著審計師披露更多的關鍵審計事項,外部審計能否發揮治理功能,抑制公司盈余操縱進而提升其會計信息質量?對此,本部分進一步驗證上述可能的經濟后果。

Schipper(1989)[33]認為盈余管理分為應計盈余管理和真實盈余管理。由于應計項目可操控盈余的空間較小,管理層有強烈的動機選擇隱蔽性更強、靈活性更高的真實活動操縱盈余。基于以上分析,本部分圍繞關鍵審計對企業管理層操縱真實盈余的程度進行進一步研究,選擇真實盈余管理及其絕對值作為衡量變量,分別用RM、aRM表示。本文預期關鍵審計事項對真實盈余操縱具有抑制作用。回歸結果見表5,第(1)—(2)列、第(3)—(4)列分別為關鍵審計事項數目及披露程度對盈余操縱的反應情況。結果顯示,關鍵審計事項的披露數目、披露程度能夠抑制公司管理層的盈余操縱。

六、研究結論與啟示

(一)研究結論

近年來企業并購狂潮愈演愈烈,由于管理層缺乏理性思考或存在“暗箱操作”的不純目的,溢價合并帶來的超額商譽問題也日益凸顯,超額商譽對上市公司的資本結構、融資能力、公司業績等方面能夠產生重要影響。本文以2017—2019年我國A股上市公司為樣本,研究了超額商譽對審計行為的影響,并得出以下結論:超額商譽能夠引起審計關注,即超額商譽越大,審計師會在其審計報告中披露更多、更詳盡的關鍵審計事項;機制檢驗發現,超額商譽提高了審計師的經營風險和審計風險,進而引發審計師增加關鍵審計事項的披露;進一步經濟后果檢驗發現,關鍵審計事項披露數目及程度對公司管理層盈余操縱具有抑制作用。

(二)研究啟示

上市公司積累的巨額商譽及其減值會扭曲市場資源配置,危及企業正常經營并極大地侵害投資者利益。為應對超額商譽帶來的潛在風險,上市公司、外部審計單位以及監管部門都有義務進行嚴格把關。首先,對于上市公司而言,要理性多方位評估被并購方的真實價值,以期實現并購預期的協同效應;其次,對于審計師而言,要對超額商譽可能引致的會計信息重大錯報風險給予足夠重視,在提高審計效率的同時確保工作質量,保持必要的職業懷疑,發揮審計職能應有的監督治理功效;最后,對于監管層而言,要從準則層面出發重新審視現行合并商譽準則中存在的問題,在高溢價并購的浪潮下,出臺更為詳細的規范性文件來應對并購商譽的確認、計量以及后續商譽估值的復雜性和不可驗證性,合理規范企業在后續減值中的自由裁量權,為利益相關者提供可靠的決策依據,使并購商譽切實轉變為企業的價值增量。

注:

①限于篇幅,檢驗結果不再列示,留存備索。

參考文獻:

[1]葛家澍,杜興強.中級財務會計學(上)[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2]傅超,楊曾,傅代國.“同伴效應”影響了企業的并購商譽嗎?——基于我國創業板高溢價并購的經驗證據[J].中國軟科學,2015,(11).

[3] 陳仕華,盧昌崇.企業間高管聯結與并購溢價決策——基于組織間模仿理論的實證研究 [J].管理世界,2013(5).

[4]Shalev R,Zhang I X,Zhang Y. 2013. CEO Compensation and Fair Value Accounting: Evidence from Purchase Price Allocation [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51(4).

[5]楊威,宋敏,馮科.并購商譽、投資者過度反應與股價泡沫及崩盤 [J].中國工業經濟,2018,(6).

[6]魏志華,朱彩云.超額商譽是否成為企業經營負擔——基于產品市場競爭能力視角的解釋 [J].中國工業經濟,2019,(11).

[7]Paugam L, Astolfi P, Ramond O. 2015. Accounting for Business Combinations:Do Purchase Price Allocations Matter? [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34 (4).

[8]鄢翔,張人方,黃俊.關鍵事項審計報告準則的溢出效應研究 [J].審計研究,2018,(6).

[9]陳麗紅,張呈,張龍平,牛藝琳.關鍵審計事項披露與盈余價值相關性 [J].審計研究,2019,(3).

[10]王艷艷,許銳,王成龍,于李勝.關鍵審計事項段能夠提高審計報告的溝通價值嗎? [J].會計研究,2018,(6).

[11]韓麗榮,劉丁睿.關鍵審計事項是否向股票市場傳遞了投資風險信號 [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20,60(1).

[12]劉琨瑛,丘海雄,張宇翔.產業集群企業間信任機制和企業績效關系研究——以珠江三角洲兩個產業集群為例 [J].經濟問題探索,2013,(12).

[13]張新民,卿琛,楊道廣.內部控制與商譽泡沫的抑制——來自我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 [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3).

[14]蔡利,唐嘉尉,蔡春.公允價值計量、盈余管理與審計師應對策略 [J].會計研究,2018,(11).

[15]Colbert J L,Luehlfing M S,Alderman C W. 1996. Engagement Risk [J].The CPA journal,(66).

[16]朱小平,葉友.審計風險、商業風險、業務關系風險、經營失敗與審計失敗 [J].審計研究,2003,(3).

[17]李璐,姚海鑫.共享審計能抑制并購商譽泡沫嗎?——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 [J].審計與經濟研究,2019,34(5).

[18]韓宏穩,唐清泉,黎文飛.并購商譽減值、信息不對稱與股價崩盤風險 [J].證券市場導報,2019,(3).

[19]劉明輝,史德剛.審計(第七版) [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9.

[20]Simunic D A. 1980. The Pricing of Audit Services:Theory and Evidence [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8(1).

[21]Ramanna K,Watts R L. 2012. Evidence on the Use of Unverifiable Estimates in Required Goodwill Impairment[J].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17(4).

[22]李延喜,賽騫,孫文章.在審計報告中溝通關鍵審計事項是否提高了盈余質量?[J].中國軟科學,2019,(3).

[23]張繼勛,倪古強,張廣冬.關鍵審計事項的結論性評價與投資者的投資判斷 [J].會計研究,2019,(7).

[24]冉明東, 徐耀珍.注冊會計師審計報告改進研究 [J].審計研究,2017, (5).

[25]柳木華,雷霄.審計師利用專家工作抑制盈余管理了嗎?——基于關鍵審計事項披露的經驗證據 [J].審計研究,2020,(1).

[26]SiroisL,J Be·dard,P Bera. 2017. The Informational Value of Emphasis of Matter Paragraph sand Auditor Commentaries:Evidence from an Eye-Tracking Study [J]. Workingpaper.

[27]Reid L C,Carcello J V,Chan L,et al. 2015. Are Auditor and Audit Committee Report Changes Useful to Investors? Evidence from the United Kingdom [J].SSRN Electronic Journal.

[28]劉志遠,張瀛之,張利.國家腐敗治理與企業風險承擔——兼論政商關系的改善作用 [J].經濟與管理研究,2020,41(5).

[29]翟勝寶,許浩然,劉耀淞,唐瑋.控股股東股權質押與審計師風險應對 [J].管理世界,2017,(10).

[30]溫忠麟,葉寶娟.中介效應分析:方法和模型發展[J].心理科學進展,2014,22(5).

[31]Ramanna K. 2008. The Implications of Unverifiable Fair-value Accounting:Evidence from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Goodwill Accounting [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45(2-3).

[32]吳溪,范昱江,楊育龍.關鍵審計事項與審計后會計信息質量相關嗎——來自資產減值事項的證據 [J].會計研究,2019,(12).

[33]Schipper K. 1989. Earnings Management [J].Accounting horizons,3(4).

Does Excess Goodwill Raise Audit Concerns?

—— A Research Perspective Based on Disclosure of Key Audit Matters

Shi Qingmei1/Xu Han1/Sun Mengna2

(1. School of Accounting,He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Zhengzhou? ?450046,Henan,China;

2. School of Accounting,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Wuhan? ?430073,Hubei,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the negative impact of excess goodwill on corporate value and operating performance has attracted wide attention,many scholars have studied the potential risk of excess goodwill,but the research based on the new auditing standards is relatively rare. In this regard,this paper empirically examines the impact of excess goodwill on the disclosure of key audit items by using Shanghai and Shenzhen A-share listed companies from 2017 to 2019 as the sample. The result shows that excess goodwill can improve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auditors' disclosure of key audit items,while operational risk and audit risk are the important channels through which excess goodwill affects the disclosure of key audit items. Further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degree of disclosure of key audit items can restrain the earnings manipulation of management.

Key Words:excess goodwill,key audit matters,business risk,audit risk,earnings manipulation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月丁香在线视频| 亚洲欧美不卡视频| 久久永久视频| 国产一二三区在线| 亚洲黄色高清| 亚洲成aⅴ人在线观看| 日韩在线视频网| 久久永久视频| 成人午夜视频网站| 欧美一区二区自偷自拍视频| 日本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 日本午夜影院| 精品自窥自偷在线看| 亚洲中文字幕国产av| 免费一级成人毛片| 国产人人射| 四虎成人精品在永久免费| 亚洲天堂精品在线| 国产精品视频公开费视频| 蜜桃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主播福利在线观看|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二区| 国产va在线观看免费| 日本成人精品视频|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va| 国产香蕉97碰碰视频VA碰碰看| 亚洲欧美成人影院| 2021亚洲精品不卡a| 人妖无码第一页| 国产成人a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成AV人手机在线观看网站| 香蕉综合在线视频91| 伊人久综合| 国产黑丝一区| 欧美日韩va| 亚洲欧美自拍一区| 国产99热| 欧美日韩福利|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视频二区| 美女国内精品自产拍在线播放| 国产女人爽到高潮的免费视频| 国产乱人乱偷精品视频a人人澡|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 久久美女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青青草一区二区免费精品| 这里只有精品在线播放|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卡| 欧美五月婷婷| 青青青伊人色综合久久|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电| 欧美另类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看片基地久久1024| 嫩草国产在线| 91精品国产丝袜|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无码不卡 | a毛片基地免费大全| 天天色综网|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久久不卡| 欧美日本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 国产欧美中文字幕| 亚洲乱伦视频| av大片在线无码免费| 国产精品va免费视频| 日韩乱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熟妇人妻无乱码中文字幕真矢织江 | 国产成人艳妇AA视频在线| 国产成人AV综合久久| 亚洲男人天堂久久|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人妻夜夜爽天天爽| 蝴蝶伊人久久中文娱乐网| 欧美午夜小视频| 亚洲av片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啪精品视频| 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中文| 黄色网在线| 香蕉网久久|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免费软件| 国产精品无码AV中文| 韩国福利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