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燦鈞
本文以中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成立的原因、發展歷程,以及南通跨境電商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成立的意義為背景,通過介紹南通跨境電商的發展現狀,基于波特·鉆石模型從生產要素、需求條件、相關及支持產至、同業競爭與合作、政府及機遇分析等方面,對南通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的競爭力進行分析,最后對南通跨境電商綜試區提升競爭力提出相關的對策建議。
一、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成立的背景
(一)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的內涵
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跨境電商作為外貿新形態高速發展,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增長迅速。為了促進貿易和投資的自由化、便利化、規范化,推動跨境電商持續發展,國家商務部批準成立多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是中國設立的跨境電子商務綜合性質的試點性城市區域,用于對跨境電子商務的一些環節進行進一步的試行,提前實驗各方面是否可行,為中國的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鋪路,為以后的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提前奠定基礎,同時也可以推動本地的發展,實現更好的共贏。
(二)中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的發展歷程
中國自2015年3月在杭州設立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2016年1月新增設立12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2018年7月國務院批準增設22個跨境電子綜合試驗區,將零售進口監管政策適用范圍擴大,持續推進對外開放促進外貿轉型升級2019年12月,為促進跨境電子商務線上平臺和線下園區的共同發展,國務院再次批準24個城市設立跨境電子綜合試驗區。
從上面的數據中,不難看出中國跨境電商綜試區的建立從東部大中型城市逐步開始向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傾斜,覆蓋的地域越來越多,涉及的城市也更廣泛,跨境電商成“一帶一路“重要落腳點。不同地區的綜合試驗區可以結合本地特色、優勢,因地制宜,實現互補發展。如:西北地區的跨境電商綜試區(如蘭州)可以充分發揮蘭州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節點城市和借助區位優勢發展聯運業務
(三)南通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設立的意義
南通跨境電商綜試區于2019年12月正式成立,對于南通本上企業來說,是促使企業不斷提升生產能力、優化技術水平、完善服務質量的動力和契機;對當地政府而言,可以提升招商引資的資本,集中當地進出口企業資源,促進新業態成長,帶動南通地區產業轉型升級同時也能便利有效監管,對推動“雙創”,增加就業、具有重要意義。
二、我國跨境電商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缺乏行業規范
由于法律關系不明確跨境電商保稅和直郵的業務模式引起了一系列的糾紛,跨境電商交易中賣家涉嫌貨物走私、偷稅漏稅,交易的產品售后服務不完善,部分賣家真假貨物拾賣,消費者購物體驗差。另外,還存在為避開監管,買賣雙方私下交易的問題。在實務中,突出的問題主要是稅務、海關、物流、外匯等部門的不規范,對于消費者而言,無法明確跨境電商平臺銷售的產品的性質和物流的追蹤,通關模式的設定、通關手續的辦理、進口商品稅費的征收、出口商品的退稅以及外匯結算的辦理等問題都需要相關監管部門、跨境電商經營者和消費者明確。
(二)產業鏈不完善
在目前的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當中,我國的產業鏈并不完整,對于一些關鍵的部分并不完善。雖然我國電子商務發展迅速,但是目前的跨境電子商務的一些節點還存在問題,如缺乏統一的法律法規制度對跨境電商加以規范、跨境支付存在安全風險、跨境電商行業沒有進行產業鏈的優化升級,如營銷推廣、物流運輸行業進人門檻相對較低,部分企業為了賺取更多的利潤而通過惡意降價、提供偽劣產品的手段來提高銷量,形成不良的競爭。各環節間互動及協同程度低,在跨境支付方面,支付服務企業沒有與電商平臺實現在供應商、電商平臺、消費者等節點的支付結算服務;在跨境物流方面,交易周期長、運輸難、包裹無法全程追蹤:在海關通關方面,流程煩瑣,效率較低,這些都不利于跨境電商產業鏈的完善。
(三)費者權益難以保障
在網絡當中對于一些買家的個人信息的保護不夠完善,一些人購買了物品后個人的住址、電話等隱私信息被泄漏。除此外賣方存在描述與發貨不符、虛假鏈接和宜傳、刷單炒作、虛假承諾,信息外泄或被盜等。物流存在的問題則是惡意索賠、責任推卸、開包竊取、包裹丟失、無法追蹤等。除此之外,對于一些物品的收購和憑證流程并不完善,給了一些人有機可乘,造假問題嚴重,真假無法分辨。導致不法平臺鉆標準缺失的空子,導致“假洋貨”“劣質貨”涌人國內,海外商品面臨驗貨難、退貨難、舉證維權難等問題。
(四)專業人才匱乏
《2017年跨境電商行業人才管理調研分析報告》顯示,未來三年中國跨境電商領域的人才缺口將高達450萬。跨境電商領域要求從業人員不僅要具有良好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和網絡技術能力,對于平臺運營、網店管理和推廣、視覺圖像處理等實踐經驗要求也較高,而且還需要具備跨境物流、國際貿易、報關報檢、出口退稅、跨境支付等行業知識儲備。但是我國跨境電商專業還處于探索和起步階段,人才培養體系不夠完善,課程結構設置不夠合理,從業人員缺乏實操訓練,學生與企業實際需求脫節,難以滿足企業的需要。
三、對南通跨境電商未來發展的建議
(一)建立行業規范
跨境電商發展中存在監管復雜的系統性問題,涉及多個部門,因此更需要統婷考慮和頂層設計,政府要根據市場的實際需求,規劃出符合市場需求的跨境零售進口政策,電商平臺也需要加強對自身的約束,提高產品質量,提升服務品質,改善消費者的購物體驗。同時,完善跨境物流追蹤體系,提高跨境電商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在政策和監管方面,要積極性地制定相關的標準化流程及規范,建立涵蓋電商平臺、檢驗檢疫、海關通關、進出口匯兌、跨境支付、進出口稅費、物流運輸等方面的行業規范和政策法規體系,適時出臺跨境電商及外匯支付的管理辦法等。
(二)優化跨境電商產業鏈
優化物流、結匯、支付、海關等服務支撐體系,戰略布局境內外倉儲物流服務,提供海外倉儲、集運、保稅倉儲全程服務,建立完善的覆蓋全球核心市場的跨境倉儲物流網絡,持續優化物流派送渠道,同保稅區管委會、國檢、海關等機構建立數據系統無縫對接,推進貿易便利化。在跨境支付方面,解決跨境電商收款流程冗長和資金管理低效的問題,允許試點支付企業辦理境外收付匯和結售匯業務,在支付信用安全上,對數據持有人進行溯源跟蹤,保護數據安全。在海關通關和稅收方面,簡化通關流程,讓企業做到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為騰境電商制定合理的商品稅制及退稅規定,提高跨境電商效率。
(三)完善權利保障機制
在信用體系方面,相關部門要進一步完善法律法規,限制打擊失信行為,2018年8月31日通過的《電子商務法》明確規定了電子商務經營者信息披露的義務,禁止虛構交易、編造用戶評價、公示信用評價規則,針對失信行為建立“黑名單”制度,對于賣方虛假宣傳、描述與發貨不符、刷單炒作、假貨劣質貨等行為加大處罰力度和失信行為的違法成本,對賣家侵害消費者權利的行為實施懲罰性賠償,并由跨境電商經營者先行賠付。工商部門加大抽查力度,進行常態化抽檢和不定期抽檢。跨境電商平臺與保險公司合作,覆蓋多種領域,為商品提供從物流運送、產品質量、產品責任等風險解決方案。
(四)培養跨境電商綜合性人才
高校應該探索有效地人才培養機制,加大綜合型實踐人才的培養比例,進行外貿、物流、商務等相關領域的教學改革和創新。在跨境電商課程的設置上,要秉承課程設置和職業崗位的銜接,將電商、外貿、計算機、物流,商務外語等專業資源整合,建立完善的有競爭力的跨境電商平臺課程體系。除此之外,高校應該建立對接的實習基地,將專業人才輸送到企業進行實操訓練和崗前培訓,讓學生熟練掌握外貿單據、報關報檢、跨境物流、平臺操作、跨境支付、出口退稅等一系列流程。
(五)發揮政府在跨境電子商務人員培訓中的作用
有關政府部門要及時了解企業對跨境電子商務人才的需求,做好調查統計工作,及時發布跨境電氣企業人才需求報告,建立和完善人才引進制度,適當放寬跨境人才招聘的條件和限制,努力引進適合南通綜合電子商務實驗開發區發展的復合型人才。
(六)培育南通跨境電子商貿人才
建立跨境電子商務人才培養基地,以及加快跨境電子商務實訓基地建設,加快與學校的產教融合,為在校學生提供實踐平臺。同時,企業主動對接跨境電商人才平臺,為學生提供實習就業崗位。學校通過聘請跨境電商企業、行業協會等單位的專家,讓在校學生進一步了解跨境電商崗位,為將來從事跨境電商行業奠定基礎。同時,學校也應當加快國際貿易和電子商務等專業建設以及加大經費投人,培養適合南通本地企業的跨境電商人才。
(七)促進跨國企業在南通跨境電子商務試驗區的發展,提升企業的集聚效應
在新的對外貿易中,隨著跨國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南通傳統的產業集群已逐步成功轉型。適合發展跨境電子商務的領域,如家用紡織品、服裝、家用健身器材和電動工具,已經形成了一批國際產業聚集區。以海門市石橋國際家紡城為例,本市已經歷了30多年的種植業和發展,形成了集報價、紡織、染色、印刷、成品、研發、物流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2016年,海門市建立了石橋家紡行業中心,包括培訓中心、管理中心、技術支持中心和大型數據分析中心;商務談判中心。同時,國內和國際物流配送中心開始運作,使倉儲、分揀、配送、加工等配套服務井然有序。
四、結語
為了實現跨境電商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要建立完善的跨境電商行業規范,優化跨境電商產業鏈,完善權力保障機制,積極培育跨境電商的高素質人才,以建立起完善的服務體系,有效解決當前跨境電商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促進我國跨境電商產業的健康發展。
(作者單位:南通職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基金項目:2020年度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推進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的發展研究——以南通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為例(2020SJA1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