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雪輝
摘 要:在現階段的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的教育目標不僅是要引導學生掌握足夠的歷史知識,更應該充分發揮初中歷史教材的實際教育價值,以初中歷史教學來塑造學生的人格,借由歷史人物素材展開高效的培養工作,以此為學生的成長乃至今后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對此問題進行深入分析,結合實際教學情況談談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塑造學生健全人格的有效方式。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健全人格;塑造方式;初中生
初中階段是學生成長以及學習發展的重要階段,學生的人格、道德修養都在此階段形成,因此,保證初中階段教學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而歷史學科本身具有極為寶貴的文化元素,在展開教學時以初中歷史教學塑造學生的人格則更有效,因此,教師要在初中歷史教學中不斷地探究塑造學生健全人格的有效方式,結合實際學情找到高質量的培養方法,切實發揮初中歷史學科的實際教育價值。
一、充分發掘教材資源,強化人格教育質量
在展開初中歷史教學時,學生所能接觸到的歷史知識都非常有價值,并且符合初中階段學生的學習需求與學習習慣,因此,教師要合理地發揮初中歷史教材的實際價值進行教學,通過充分發掘教材中的歷史知識資源來設計教學課堂,強化學生的人格,進行高質量的人格教育。我國歷史中有無數的英雄楷模,他們為了國家、為了正義拋頭顱灑熱血,為了無數人民的利益而犧牲自己,這些寶貴的精神都可以在歷史人物的身上得以體現,因此,教師便可以以此作為切入點進行教學。例如,諸葛亮為蜀國鞠躬盡瘁,教師可以將諸葛亮的個人生平以多媒體的形式展示給學生觀看,促使學生能夠對諸葛亮產生深入的了解與認知。教師隨即為學生講解諸葛亮的愛國精神以及足智多謀,以此對學生進行引導,達到塑造學生人格的教學目標。在初中歷史教材中類似的教學資源還有很多,都需要教師深入發掘,聯系歷史人物背后的故事進行人格教育,從而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二、革新歷史教學形式,構建趣味教學課堂
在展開初中歷史教學時,很多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學習積極性較差的核心原因都是傳統教學過于單一和陳舊,因此,從學生的角度來講,這樣的教學課堂是不符合他們學習習慣的。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便會大大降低,這樣更不利于塑造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基于此實際情況,在展開教學活動時教師便要運用有效的方式予以解決。首先,教師要革新傳統初中歷史課堂所選用的教學形式,運用適合學生的教學形式教學,以此為學生帶來良好的學習感受。其次,要結合初中階段學生的學習特點構建趣味十足的教學課堂,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樣才能利于教師代入接下來的人格教育。例如,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鄭和下西洋的相關知識帶領學生模擬歷史情景展開表演活動,組織學生分析鄭和下西洋的過程中都遇到了怎樣的問題,假如你是鄭和又會以怎樣的方式予以解決。通過這樣的形式帶領學生探尋鄭和下西洋背后蘊含的深刻意義,學生也會被鄭和的精神所感動,以此不斷地塑造自己的人格。
三、合理創新教學方法,高效滲透人格教育
新課改要求教師在展開教學時創設開放式的教學課堂來完成教學目標,同時也是對人格教育所提出的新要求,因此,教師要摒棄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合理地創新教學方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高效滲透人格教育,以此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開辟文明交往的航線這部分知識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組合作,對哥倫布航海的經歷進行探究,收集哥倫布航海過程中的一些事件,以此來促使學生感受到航海的艱難程度,從而去感知哥倫布身上那種不怕苦、不怕累、艱苦奮斗、勇于拼搏的寶貴精神。并且,教師要引導各小組對所收集到的資料進行總結,以“小先生”的模式在課堂教學中展開復述,對哥倫布航海這一歷史事件進行深入的探究,充分凸顯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引導學生展開個性化的學習活動。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自然會受到歷史人物的影響,從而逐步塑造健全的人格。與此同時,為了進一步增強人格教育的實效性,保證能夠高效地滲透人格教育,教師也可以定期開展交流學習活動,鼓勵學生自行總結歷史人物身上特有的寶貴品格,促使學生從被動的學習中脫離出來,主動探究和學習,感知歷史人物身上的寶貴品質,這樣也能夠增強人格教育的實效性,促使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
綜上所述,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借由歷史教材中的歷史人物塑造學生的人格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通過借助歷史人物來進行塑造也能達到較好的塑造效果,因此,教師要深入發掘初中歷史教材中蘊含的實際價值,選擇有效的教學形式構建高效教學課堂,以此逐步實現塑造學生健全人格的綜合目標,為學生的學習和成長起到更有力的輔助作用。
參考文獻:
[1]李祥龍.論中學歷史教學與學生人格素養教育的關系[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12):179.
[2]席宇紅.中學歷史教學滲透人格教育探析[J].老區建設,2012(12):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