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熊佛西兒童戲劇初探

2021-07-12 11:21:49陳俊佳簡貴燈
劇作家 2021年6期

陳俊佳 簡貴燈

摘 要:有關熊佛西先生的研究成果十分豐碩,但是對于熊氏在兒童戲劇方面的貢獻,鮮少學者關注。兒童戲劇活動是熊氏整個戲劇活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對此不能忽視。本文通過文獻的爬梳,梳理熊佛西兒童戲劇活動的脈絡及其對兒童戲劇的創見。

關鍵詞:熊佛西;兒童戲劇;兒童戲劇觀;兒童戲劇實踐

目前,學界對熊佛西的研究主要圍繞以下幾個方面:一、作品研究。目前大多數學者對熊佛西《賽金花》《一片愛國心》《長城之神》《兒童世界》等作品較為關注,并發表眾多研究成果,如馮清貴《熊佛西話劇〈賽金花〉禁演佚文及史實考略》、倪金艷《激進與徘徊:論熊佛西的〈長城之神〉》、李濤《演出史視角下的熊佛西〈一片愛國心〉》等。二、定縣戲劇實驗研究。如曾憲章、劉川鄂《20世紀30年代定縣農民戲劇實驗的歷史意義》,王少燕《熊佛西的定縣農村戲劇實驗》《人類本能與戲劇本質——對熊佛西的定縣戲劇大眾化實驗的文化人類學考察》等。三、戲劇教育研究。如王春云《論熊佛西的戲劇教育思想》,周特生、周一新《熊佛西的戲劇教育思想與實踐》,榮廣潤《熊佛西的戲劇教育思想和上戲的傳統與未來》等。四、戲劇理論研究。如朱云濤、李偉《熊佛西戲劇理論的獨特貢獻及其現實意義》,劉磊、劉穎《現代戲劇大師熊佛西對戲劇藝術本質的現代闡釋》,付嬈《熊佛西劇作藝術研究》等。五、佚文輯錄與整理。如宮立《熊佛西集外文四篇釋讀》,李斌、丁曉卿《熊佛西的抗戰戲劇觀及相關佚文》,李斌《從佚文〈戲劇與學校〉看熊佛西的戲劇觀》等。而有關熊佛西兒童戲劇的專門研究文章,目前僅見丁芳芳《抗戰街頭劇演劇形態與文化特質剖析——對1938年成都〈兒童世界〉街頭公演的再解讀》一文[1]。該文對熊佛西創作的兒童劇本《兒童世界》演劇形態及文化特質進行一番探究。就整體而言,有關熊佛西先生的研究成果十分豐碩,但是對于熊氏在兒童戲劇方面的貢獻,鮮少學者關注。兒童戲劇活動是熊氏整個戲劇活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對此不能忽視。

一、《兒童世界》的創作及其反響

談及熊佛西兒童題材劇目,首當其沖便是《兒童世界》了。這場演出人數達三萬人以上,是將整個城市大街小巷化為舞臺的愛國教育活動,在那個年代造成的影響是不可磨滅的。此劇將兒童最喜愛的玩具作為全劇線索將劇情穿插,開場是學生們先后在售賣弓箭、風箏、泥人等舊式玩具的老人和售賣飛機、大炮、坦克等新式玩具的青年人手上購買玩具,之后他們在張老師的指引下告訴大眾“我們應該自己制造我們生活里需要的東西”[2]。接著在制作完屬于自己的飛機、大炮、面具后因兩位看守玩具學生的懶惰而遭到老鼠破壞,找來貓狗幫助卻也無功而返,便得出真理——“要保護自己創造的東西”,最后進行全城的游行活動,將抗戰救國思想由開放式舞臺轉向整個城市的大街小巷。張老師的出現,無疑是模糊的教育者形象對廣大兒童身心的引導。他對于代表新舊的玩具也都是采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態度。以兒童為代表的學生們在他的指導下從單純喜愛玩具到為實現救國而奮斗的轉變,身份也從單純的學生被小工人、小戰士替代。

(一)《兒童世界》的創作

熊佛西創作兒童戲劇,既是內心的期盼也是歷史的選擇?!氨灸?月4日為中華民族抗戰以來之第一個兒童節,為紀念這次歷史上最有意義的抗戰,為培育中華民族的新苗,以維持長期抗戰,本省教育廳特邀動員委員會,市政府,華陽、成都兩縣舉行擴大兒童節紀念會,當日除兒童節例行項目外,并請平教會抗戰劇團指導全市小學兒童公演。熊佛西先生編之《兒童世界》由楊村彬、盧淦、任致嶸三先生負責一切演出設計”[3]?!秲和澜纭返膭撟髌鋵嵤羌o念中華民族抗戰以來第一個兒童節額外設置的壓軸節目。此劇公演時間為1938年4月4日,實際上《兒童世界》文本創作于1936年11月16日的定縣,這也表明熊氏在進行定縣農民戲劇實驗期間就已將目光從農民群體轉移至兒童群體。

“只是我們覺得:第一,今晚上演的戲劇十二歲以下的兒童實在不能了解;既不能了解,則不能感到興趣。第二,不但得不到戲劇的益處,反而對他們的健康上有莫大的傷害?!盵4]他自己也曾說道:“我在民國十五年冬天就許下一個心愿,想寫一部兒童劇。”[5]可見兒童戲劇的種子早已深深埋在他的心中。倘若將以上概括為創作《兒童世界》的內因,則抗戰大背景為它的出現提供了必要條件。七七盧溝橋事變致使北平淪陷,熊佛西出逃北平后在長沙組織平教會抗戰劇團演出《一片愛國心》等眾多愛國主義劇目,而后隨著平教會抗戰劇團進入成都,在抗戰大后方為愛國主義思想教育進行大力宣傳?!秲和澜纭贰犊箲饍和愤@兩部兒童戲劇便是抗戰時期兒童戲劇出現的最好證明。

(二)《兒童世界》的反響

在與楊村彬合作之后的熊佛西有了之前定縣農民實驗劇場的經驗積累,而抗戰的爆發也使熊佛西意識到這場戰爭短期之內無法結束,此時兒童成長與長期抗戰不謀而合,這也給兒童戲劇的創作提供了意外良機,特別是在《兒童世界》取得良好的社會反應之后:“尤其在街頭流動著出演,歌聲震屋瓦,旗幟蔽天空,萬人空巷,樹上盡是人腿,窗口盡是人頭,歡呼跳動,該是如何的一種景況!”[6]除此之外,當時《戰時戲劇》《文藝月刊》《火炬》等五部刊物也出現與《兒童世界》相關文章十余篇,甚至創立了專門紀念此次兒童節的刊物《民國廿七年兒童節紀念會特刊》,里面詳細介紹了《兒童世界》的文本、歌曲、演出等內容,進一步擴大了此劇的社會影響力。因歷史條件限制,筆者無法搜尋到任何有關《抗戰兒童》的文本資料,目前僅見辛慕1939年在《戲劇崗位》發表的一篇圍繞籌備《抗戰兒童》的文章:“今年的兒童節又來臨了,四川教育會和成都市政府等機構,在三月中旬就決定了照舊舉行□大紀念,主要的一個節目仍然是兒童演劇,因為這種紀念節目演出的群眾劇,不僅是對于觀眾的一種教育,□時亦是對于表演者的一種教育并且希望有一個新的劇本代替《兒童世界》?!盵7]這無疑是對熊佛西等創作者們與《兒童世界》愛國教育性質的直接肯定。政界(四川省教育廳、市政府、平教會等)連續兩年在兒童節上對文藝界進行支持鼓勵,說明這種對兒童群體未來性、可塑性的認識是跨界的。兒童作為未來的主人翁和國家的棟梁,創作者們想到將政治層面的國家意識形態與文化層面的社會教育思想灌輸給他們,才能在外來入侵的巨大挑戰面前破冰前行。正如熊佛西所說:“抗戰劇本的內容,必須有提高民族意識、激起抗戰情緒的力量,必須在實際上能夠加強抗戰的力量,否則雖有抗戰戲劇之名,而實際上對于抗戰毫無益處。”[8]這一時期的兒童戲劇作品大多表達的是對外來侵略者憤慨的情緒以達到抗戰目的,它們自創作之初就已經蒙上愛國主義色彩。

二、熊佛西戲劇作品中的兒童形象

除抗戰時期《兒童世界》與《抗戰兒童》兩部兒童戲劇的創作之外,筆者對熊氏生平所創劇目中的兒童形象進行梳理,并依據熊佛西在《兒童世界〈序〉》中兒童12年歲的界定,對熊氏其他劇目中出現12歲(含)以下的兒童形象進行分析,如《甲子第一天》中時伯英之子桂兒(8歲),《童神》中一對老夫妻與一位牧師共同求來的童男童女,《囤積》中順子那多次哭啼的嬰兒等。雖然他們的外貌性格等在文本中因時代原因略顯程式化,但他們的出現都為劇情發展、主題升華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大致可分為遭受苦難的兒童形象、寄予希望的兒童形象和天真看客的兒童形象三類進行分析。

(一)遭受苦難的兒童形象

熊佛西筆下描寫最多的就是結合現實所處的抗戰時期,以日本鬼子入侵引起戰爭所導致物價飛漲為背景的人情世故,目的是引起觀眾注意并激發他們的抗敵救國情懷。通常在文本中會出現一個平民化英雄來幫助受難百姓解決困難,而被拯救的往往是底層百姓家的兒童。這些兒童大多出生于一個多人口的貧苦家庭,在戰亂時刻因某一生活必需品(多為米面等糧食)的缺失,大人在爭取資源失敗的情況下無奈將其“犧牲”。

《新生代》中一家七口的劉二夫婦有三個孩子,分別是樹兒(7歲男孩)、花兒(1歲半女孩)與即將滿月的男嬰。因日本鬼子入侵打仗引起的米價上漲使得小工劉二的生活難以維持。首先是樹兒,他長期受到饑餓困擾,只能躺在床上呻吟,在吃到詩人江先生贈予的食物后才有所緩解卻也遭到劉二的辱罵。最悲慘的是襁褓之中的男嬰,劉二多次感慨:“你為什么投錯了胎呢?你為什么不投在一個有錢人的家里呢?”[9]同時為了不讓嬰兒再跟著自己忍饑挨餓,趁劉二嫂背著花兒出去買米的工夫將他拋棄在垃圾桶之中,并期待有戶好人家收養,最后被警察發現帶回劉二處并由善良的江先生撫養。雖然描寫的是劉二與江先生等院內住戶之間的交流,但男嬰的棄留問題成為點睛之筆,是暗含深意的。最后通過木匠兒子在抗戰前線犧牲的悲痛轉化為江先生愿撫養的男嬰成為未來保家衛國戰士的期盼,升華長期抗戰的主題。雖然男嬰經歷過戰爭、饑餓、拋棄三重苦難,但在好人江先生的幫助下還是獲得一個眾人期盼的結局。

《囤積》中順子之妻因為沒有糧米的攝入而無母乳對襁褓中的嬰兒進行哺育,導致那尚未滿月的嬰兒多次哭啼,一家老小難以維持生活。聲聲哭啼也給順子走上絕路提供了一個額外的壓力。身為佃農的順子本身收入微薄難以買米,又因日本鬼子入侵打仗和以劉大伯為代表的有錢人囤米導致的米價上漲,被逼無奈拿鐮刀割了局長的米口袋可借口說是劉大伯“借”的米,卻因落下鐮刀被聯保主任追上門討要說法。最后,思想先進的小教員陳新民替順子解圍,以要對劉大伯派來的代表劉三進行圍毆作為結局。此時除了作為外敵的日本侵略者,還特意出現劉大伯等發國難財的內敵。夾縫中的貧苦百姓更難生存,嬰兒不僅是苦難的最大受害者,還為成人做出過激行為增添了一個無形壓力,也許正是壓死成人內心道德約束的最后一根稻草。

(二)寄予希望的兒童形象

反映現實生活遭受苦難的兒童形象確實能使得觀眾特別是兒童觀眾模糊現實與舞臺的邊緣,但高度的重合也會讓觀眾對這類型劇目失去新奇感。現在是已知的,但未來如何?熊佛西所創劇目中大多在結尾處表達對兒童的期望來升華主題——對于未來還是要充滿希望!只要充滿希望,就能堅持長期抗戰,實現國家獨立和民族自由。

《甲子第一天》中時伯英之子桂兒是一個淘氣頑皮的男孩,他不服從保姆何媽的管教卻能在母親的勸說下贈予貧苦小工高老四家小孩多余的燈籠。在高老四向時伯英夸獎桂兒未來必定“做大官”時,時伯英卻說:“我倒不希望他做大官,只希望他做一個有作有為的人,一個有魄力、有決斷、有主張的人!做一個中華民國的好國民!因為我們中國現在缺少的不是僅僅有道德的、有學問的人材,實在缺少有學問、道德,而又有骨頭的人!”[10]這無疑也是對現實中兒童們寄予的希望,哪怕是到了最后,時伯英因常幫助工人擾亂了巡閱使和外國領事的權利,要被聯合迫害槍斃時,他對夫人強調道:“忘記我——但別忘記我們的小寶貝,盡心教養他,因為他是中國的棟梁?!盵11]很明顯,劇中的桂兒處于一個被教育者地位。他們雖有兒童的天真活潑,但沒有較好的自我意識和覺醒,需要在成年人的指引下做出符合社會法則的選擇,為爭取光明的生活努力奮斗?!缎律分斜粍⒍夝B的男嬰,被警察帶回劉二所住的大院,回到劉二嫂的懷抱,但男嬰的生死問題依舊擺在劉二一家面前。當黃木匠兒子兩封來自抗戰前線的家書傳到大院時,才讓大家把視野從住戶大院拉至整個戰爭年代,新詩人江天嘯看到劉二一家的生活窘境不禁感慨:“我們絕不能眼看著這中國未來的主人翁沒有人養?!盵12]又當黃木匠收到兒子戰死前線的消息后,詩人義憤填膺道:“黃木匠,不要難過,我們這一代為國家壯烈的犧牲了不要緊,我們還有新生的下一代!”[13]通過以上兩部劇目的比較可看出熊氏對于兒童仍是一個受教者的看法,結尾通過對兒童寄予希望進行主題升華的方式多會使這些兒童形象扁平化,并且難以使得每個兒童形象特殊存在于觀眾腦海。由于時代影響,這種類型化兒童形象的塑造難以歷久彌新,但卻能在短時間內引起較大波動,算是熊氏在當時境況下做出的明智選擇。

(三)天真看客的兒童形象

在熊氏創作劇目中出現的兒童形象,多數是由成人引領著走向勝利曙光。作為被引領者的兒童,他們對于情節的走向無法做出屬于自己看法,加上兒童天生的淳樸性格,一方面雖會貼合兒童本性但會使得兒童形象獨立于劇情之外,處于一個看客視角,也許在某一程度上印證了熊氏理論的保守觀念:“愛國戲劇,不應該過分刺激兒童,致礙其身心的發展?!盵14]

《童神》是熊佛西創作的眾多劇目中少數具有諷刺、神話、兒童三者結合的例子,并且他在序中首提“中國的小孩子”“不想亡國”等字眼。其原文如下:“近幾年來中國的小孩子們太可憐了。我覺得不想亡國的國家,不應該讓他們的小孩子像我們中國現在的小孩子這樣的可憐!因此我心里很不安,因此我才作了這《童神》。”[15]此劇講述的是一對年過八旬的老夫婦向具有“送子觀音”意象的童神求子,恰巧一位牧師也來向童神祈求有學生相教。童神在看到三人愿挖出心臟以表誠心的分兒上,希望讓老夫婦二人與牧師合力栽培送到凡間的童男童女,結果卻撞見童男童女躺在床上與老夫婦和牧師一起吸煙槍的場景,趕忙將其召回并且指責“人間不配有童子”。故事中的童男童女,從神界來到凡間再返回神界的過程全憑童神的指令進行,他們的外貌性格等全被“神仙化”,是飽含希望的完美意象,只是來到凡間而具備人類孩童的氣質,需要人間長輩的教導來成長。面對老夫婦和牧師欺騙童神的行為,童子們并沒有做出任何的反抗,而是選擇接受了抽煙槍的學習,以及向老夫婦和牧師請教更好燒煙泡的技巧。首先他們是單純的,美好的,但卻沒有是非觀念,對于事物不分好壞全盤接受。這也意味著成人的行為對于孩童是具有模仿性質的,如果成人不明是非容易致使兒童誤入歧途。哪怕到了最后童神將童男童女召回,劇目中對于童子后期的行為也并無闡述,更多的是童神對于老夫婦和牧師欺騙行為的譴責。劇中的童男童女看似作為主體穿插劇情之中,實則還是以一個看客身份獨立于劇目之外。不同于其他劇目將兒童作為新的希望進行主題升華,而是通過童神“人間不配有童子,人間不配有青年,人間缺少賢父母,人間缺少好先生……”[16]等感慨諷刺現實生活,起到一個針砭時弊的作用。沒有天生的壞孩子,反觀童子們剛出生時都是天真善良的,卻在這污濁的世界中“近墨者黑”。熊氏創造這個形象,是不忍心看到現實中的孩子被社會污染,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對于童男童女做法的描寫是從希望的角度出發,并不是對童男童女進行批判,希望他們能夠擁有獨立的人格與思想。正是由于熊氏關心兒童群體,才會創作此劇來痛斥這個悲哀的社會。

三、熊佛西的兒童戲劇觀

雖然熊氏一生創作了眾多劇目,其中有很多并非專門為兒童所創作,但是塑造出一個個鮮明的兒童形象,為構建他的兒童戲劇觀起到一個補充說明的作用。這些兒童形象的塑造與作為戲劇教育家的他相結合,形成了熊佛西的兒童戲劇觀。熊氏最初是20年代初國內動蕩環境的重大影響與當時成人對兒童缺乏引導的雙重壓迫下開始關注兒童戲劇,30年代初進入定縣進行農民劇場實驗的他意識到除了關注作為農民的大眾主體外,還應該將目光鎖定在中國未來的主人翁身上,而后抗戰爆發,熊佛西等人將較為成熟的兒童戲劇搬上戲劇舞臺。它雖不如農民戲劇那般能立即產生較大反響,但兒童戲劇的長期性與未來性對抗敵救國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這其實更是熊佛西對受眾群體分類的進一步細化。在初步認識兒童戲劇時熊氏對“兒童本位”方法加以肯定,“兒童劇本的寫作,應與兒童實際生活吻合,以包括各學科常識,作為大單元教學為主旨,并以兒童導演為原則”[17]。接著抗戰爆發,作為抗敵救國的思想武器,兒童戲劇此時隸屬于抗戰戲劇的分支,透露出無限的愛國主義情懷。深入抗敵大后方的熊佛西在對《兒童世界》展演前也做出期許:“本劇的內容,大概已如上述。關于我編這劇本的旨意,概括起來,有下面六點:1.把小學課程匯合連貫,作一整個的教育活動。2.養成兒童的創造能力。3.使兒童明白我們的優點,國家所需要的東西,要自己想方法解決自己流了血汗做成的東西,要自力保護。4.我們的祖先,流了許多血汗,與我們的國家創造許多文物,我們要保存它。5.本劇不但要使兒童知道這抗戰,并且要知道抗戰的組織,成為一個長期抗戰的縮影。6.我把現在教育的目的,是不顧兒童做一個小天使,我們要使他做一個小戰士、小工人?!盵18]

同時他在創作兒童戲劇時還十分注重兒童觀眾的接受能力,“然而兒童所需要的營養,因為年齡與身心發展的關系,并不與我們成人的相同……我們成人需要的教育也許對于兒童是有害的”[19]。兒童“好玩”的天性也是兒童戲劇創作時注重考慮的因素,尤其是需要將自己對于生活的理解不斷接近于兒童觀眾心中所熟知的那個世界。特別是“游戲以擬人化和客觀化可以發展為戲劇”[20],更能為戲劇舞臺的假定性加入屬于兒童戲劇的獨特魅力。

在《兒童世界》中,熊佛西將弓、箭等中國傳統玩具與大炮、火車等西洋玩具分為兩個陣營,在得知最后還得靠自己造屬于自己的玩具時,展示出制造出來的大量國內外名人面具,形成一種借名人之“臉”以成名人之“氣”的假象。但又因為玩具的加入,將國內外的優秀精神聚集于面具上,吸引更多的兒童去競相模仿,以達到宣傳鼓舞的作用。優秀的品質需要從小培養,特別是在那個特殊的年代,長期抗戰意識是急需在兒童群體中開展的。而考慮到兒童群體的接受能力,在避免過分童稚化的前提下加入工人、戰士的主觀傾向與國內外優秀名人的代表品質,無疑為此劇鞏固了中流砥柱的地位。熊佛西的戲劇觀主要包括兒童本位的戲劇創作、兒童戲劇的愛國教育引導以及多樣化的兒童戲劇藝術形式。在創作中熊氏也堅持取材于兒童生活,并且注重正面信息對兒童的傳遞,用劇情來指引兒童正確思考,借助多樣的舞臺藝術,在有利推動劇情發展的同時達到宣傳長期抗戰、弘揚愛國情懷的目的。

較為遺憾的是,學界目前對熊佛西的研究反復集中在少數劇目、戲劇理論、戲劇教育思想、定縣戲劇實驗與生平地位類別中,對于熊佛西兒童戲劇研究還處于空白階段。他所創的眾多劇目中可知的僅有《兒童世界》與《抗戰兒童》兩部兒童戲劇,而其他兒童戲劇的相關活動鮮有提及。譬如與兒童戲劇的相關評論文章《兒童戲劇的需要》《祝上海兒童藝術劇院的成立》因歷史原因遺失于世,不得不為之惋惜。熊氏的兒童戲劇影響范圍雖只在抗敵大后方的四川省內,不及《賽金花》《一片愛國心》等劇目在社會上造成的影響較大,但熊佛西的兒童戲劇及兒童戲劇觀的出現,為研究熊佛西在抗戰時期與新中國時期兩個階段的研究填補了一定空白。

注釋:

[1]丁芳芳《民族認同、公民教育與抗戰演劇——論熊佛西的抗戰戲劇社會教育觀》和曹晴陽《抗戰時期熊佛西藝術創作及教育理念研究》涉及一些兒童戲劇方面的內容。

[2]熊佛西:《兒童世界》,《文藝月刊》,1937年第10卷

[3]《獻辭》,《戰時戲劇》,1938年第1卷第3期

[4]熊佛西:《兒童世界〈序〉》,《文藝月刊》,1937年第10卷

[5]熊佛西:《兒童世界〈序〉》,《文藝月刊》,1937年第10卷

[6]楊村彬:《兒童節成都兒童抗敵活動》,《戰時戲劇》,1938年第3期

[7]辛慕:《在崗位上:成都兒童節公演“抗戰兒童”的籌備》,《戲劇崗位》,1939年第1期

[8]熊佛西:《抗戰期中的戲劇》,《抗戰文選》,北京:戰時出版社,1937年,第26頁

[9]熊佛西:《新生代》,《天下文章》,1944年第2卷第1期

[10] 熊佛西:《甲子第一天》,《文學周報》,1925年第220期

[11] 熊佛西:《甲子第一天》,《文學周報》,1925年第223期

[12] 熊佛西:《新生代》,《天下文章》,1944年第2卷第1期

[13] 熊佛西:《新生代》,《天下文章》,1944年第2卷第1期

[14] 《江西省第四屆教師寒假進修會特輯》,《江西教育》,1937年第26期

[15]熊佛西:《童神》,《晨報副鐫》,1928年第74期

[16] 熊佛西:《童神》,《晨報副鐫》,1928年第74期

[17]《江西省第四屆教師寒假進修會特輯》,《江西教育》,1937年第26期

[18] 熊佛西、羅克之:《〈兒童世界〉演出之教育意義》,《民國廿七年兒童節紀念會特刊》,1938年7月

[19] 熊佛西:《從〈表〉的演出而說到兒童劇運》,《大公報》,1947年4月

[20]? [英]赫伯·里德,呂廷和譯:《通過藝術的教育》,長沙 :湖南美術出版社,2002年,第222頁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清末民國京劇批評的觀念與形態研究”項目編號16BB029、江西省文化藝術科學規劃項目“民國戲曲批評觀念研究”項目編號YG2017118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作者單位:陳俊佳,贛南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簡貴燈,贛南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責任編輯 岳瑩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日韩视频欧美一区| 美女国产在线| 97久久超碰极品视觉盛宴| 一级一级一片免费| 毛片久久网站小视频| 久久久久久尹人网香蕉| 婷婷色中文网| 国产在线精品人成导航| 国产凹凸一区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一级做美女做受视频| 91在线国内在线播放老师| 国产精品女同一区三区五区| 美女一级毛片无遮挡内谢| 亚洲精品爱草草视频在线| 欧美在线精品怡红院| 国模沟沟一区二区三区| 99热这里只有免费国产精品| 国产一区二区网站| 2021亚洲精品不卡a| 台湾AV国片精品女同性| 亚洲成AV人手机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一区| 欧美日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激情另类专区| 欧洲高清无码在线| 超碰免费91| 久久久久中文字幕精品视频| 亚洲视频二| 免费毛片视频| 婷婷午夜影院|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麻豆精品| 日韩在线播放中文字幕| 亚洲欧美另类专区| 国产无套粉嫩白浆| 久无码久无码av无码| 亚洲欧美日韩色图| 亚洲第一成人在线| 在线五月婷婷| 午夜激情福利视频| 欧美成人精品高清在线下载| 本亚洲精品网站| 亚洲日韩精品综合在线一区二区| 欧美曰批视频免费播放免费| 91视频青青草| 99草精品视频| 日韩欧美视频第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中文在线二区三区免| 久草热视频在线| 999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视频精品久久 | 国产激爽大片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色伊人| 午夜三级在线| 在线观看亚洲人成网站| 成人蜜桃网| 美女被狂躁www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高清视频| 国产精品污视频|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美女裸体18禁网站| 久久夜色精品| 亚洲码在线中文在线观看| 一本大道无码高清| 国产无码高清视频不卡| 国产第一页亚洲| 亚洲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 欧美日韩激情| 国产精品成人观看视频国产 | 在线观看热码亚洲av每日更新| 免费高清毛片| 91视频区| 亚洲国产成人综合精品2020| 亚洲高清资源| 国产在线观看高清不卡| 婷五月综合| 国产男人天堂| 久久青草热| 高h视频在线| a色毛片免费视频| 中国一级特黄大片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人成乱码熟女免费| 91成人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