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是所謂“南海仲裁”5周年,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發聲明,指控中國“繼續脅迫和恐嚇”東南亞沿海國家。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日本也配合華盛頓發聲,揚言上述仲裁“擁有法律效力”,包括中國在內的各方必須遵守等等。
布林肯還在聲明中特別強調,一旦菲律賓武裝部隊、公務船只等在南海遭到武裝攻擊,將援引美國對菲的共同防御承諾。
近一段時間南海地區相對平靜,中國同南海周邊國家對分歧的管控意愿和能力都呈總體上的增強趨勢,目前可以說看不到南海有發生新危機的苗頭。對有爭議的所謂“南海仲裁”5周年,地區內國家到12日中午時總體上沒有做高調的炒作,最大的噪音就是來自域外的美加日。另外美國一艘軍艦12日早些時候闖入了中國西沙群島的領海,遭到中方的驅離和外交抗議。
美國強拉盟友的這些挑事舉動顯然是想攪動相對平靜的南海局勢,慫恿域內國家對中國采取挑釁行動,刺激它們強硬對待中國的沖動。我們要在此呼吁區域內國家對美國等域外力量的惡毒用心保持高度警惕,決不被華盛頓提供支持和保護的廉價表態所蒙騙,決不充當美國在南海搞大國博弈的工具和棋子。
所謂“南海仲裁”是菲律賓前任政府單方面提出的,中國方面一直對它采取不接受、不參與、不承認的立場態度,該仲裁結果從根本上就是荒謬的。南海糾紛只能由域內國家通過談判加以和平解決,域外力量沒有權利插手干預。目前圍繞“南海行為準則”的談判磋商已經取得一些成果,該進程才是長期穩定南海局勢的可靠途徑。
華盛頓的算盤是:搞出一個所謂仲裁結果,引誘菲律賓等依據該仲裁與中國沖突,美國和日本等加入進來攪和,南海從此大亂,中國和域內國家均蒙受損失,地區經濟從此失去動力,美國收獲牽制中國發展的戰略利益。
“南海仲裁”看似送給了菲律賓一個甜甜的西瓜,其實塞給它的是一顆地雷,華盛頓要讓菲律賓或者越南為美國的利益對中國實施“自殺式爆炸襲擊”。杜特爾特政府識破了這一陰謀,在過去5年始終堅持中菲友好合作這一主旋律,淡化海上糾紛,使得美國的陰險圖謀落空。隨著菲律賓新大選將在明年舉行,華盛頓重燃起鼓動馬尼拉與中國迎頭相撞的希望。
南海面臨兩種未來:通過達成“南海行為準則”而實現區域內的長期和平穩定,相關國家與中國經濟合作的主旋律越奏越雄壯,美國和日本等戰略上竹籃打水一場空;另外就是域內國家在外部力量挑唆和卷入下走向沖突對抗,這里成為全世界最突出的地緣政治震蕩中心。
中國一定會聯合域內國家盡全力挫敗美國制造區域混亂的野心,為此我們除了強化與域內各國及東盟的溝通和合作,同時也會持續開展在這一地區足以威懾美國和其域外盟友的力量構建。我們蔑視布林肯發出的威脅,我們將確保有能力在極端情況下對美軍的侵略行徑給予嚴懲。中國包括常規陸基導彈在內的雄厚打擊力量就是為了遏制美國和其域外盟友武裝干涉南海形勢準備的。
中國是南海和平的最大維護者,美國則是南海緊張的最大挑動者,對這一地區的和平構成了根本威脅。我們期待所有域內國家都擦亮眼睛,也奉勸域外想來南海玩弄地緣政治的機會主義者少一些狂妄和自作聰明,多一些收斂和謹慎。▲
環球時報2021-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