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喜
摘 要:本文認為,出版專業化是一個用來描述出版行為應然狀態的概念,是指出版行為主體通過專業性的出版實踐構筑核心競爭力,塑造產品特色和競爭壁壘的過程。實現出版專業化,可以從三個方面著手:一是堅持內容資源專業化,加強出版資源建設,尤其是稀缺出版資源建設;二是堅持發展策略專業化,集中發力細分領域,打造差別化競爭優勢;三是堅持業務能力專業化,為出版專業化提供有效支撐。
關鍵詞:專業化 出版專業化 核心競爭力
在出版業,專業化并不是一個新話題。專業化是傳統出版核心競爭力形成的基礎[1][2],沒有專業化就沒有出版高質量[3],所以出版要走專業化道路[4],這是業內基本的共識。出版界對出版專業化的必要性、意義有不少論述,對出版專業化的具體策略也有一些探討。但從現有文獻來看,對何謂出版專業化缺乏清晰的界定——早些年主要用來指與多元化經營相對的一種經營模式,后來又與“專業出版”“專業化出版”等概念交叉使用。我們更多的是在經驗意義上使用這一概念,作為對出版實踐的一種概括,究竟何謂出版專業化?新時代出版專業化的路徑有哪些?本文嘗試對此做一些粗淺的分析。
一、出版專業化的內涵
出版是一種專業,它有準入門檻,要求從業者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專業自主權和專業倫理,出版行為是一種專業性行為。那么何謂出版專業化呢?要厘清出版專業化的內涵,需要先厘清什么是專業化。
所謂專業化,是指一種職業或一種業務在一定時期內逐漸符合專業標準,成為專門職業并獲得相應的專業地位的過程。專業化包括兩個維度,一個是職業的專業化,一個是業務的專業化。前者強調從業的資格,即從業者需要達到一定的職業要求,滿足一定的職業條件;后者強調業務發展方式,強調通過專業的方式獲取相應的專業地位。從專業化的模式來看,相應的也有兩種模式:一是技能熟練模式,強調從業者的專業屬性,強調從業者對專業領域的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掌握的成熟度;二是業務實踐模式,強調業務行為的專業化水平。
根據前面的分析,我們通常所說的“出版專業化”,顯然更多的是指業務和業務實踐模式的專業化。因此,可以這樣來界定,所謂出版專業化,是指出版行為主體根據自身的資源稟賦,通過專業性的出版實踐構筑核心競爭力,塑造產品特色和競爭壁壘的過程。出版專業化的基礎是出版資源,目的是塑造企業的競爭優勢,中間的橋梁則是專業性的出版實踐。出版專業化,反映的是出版人對出版行為應然狀態的追求。
二、出版專業化的路徑
有幾種企業發展理論與專業化相關。一是資源依賴理論。該理論認為,資源是企業發展的基礎。資源是個廣義的概念,包括企業占有和控制的各類生產要素,如資產、資金、資質、技術、人力資源、市場能力、原材料等有形和無形的要素。正是那些有價值的、稀缺的、難以復制的、不可替代的資源的有效利用,為企業帶來了超額利潤和競爭優勢。每個企業占有的資源都是有限的,所以應該集中有限的資源特別是稀缺資源進行專業化發展, 形成自己的核心優勢。二是利基理論。“利基”是英文單詞niche的音譯,意為“壁龕”“生態位”,引申為拾遺補闕或見縫插針的意思。在商業領域,利基用來指企業具有優勢的細分領域。所以,利基理論主張企業通過對市場進行細分,集中力量做好某一細分領域,或者專注經營某一產品和服務,從而建立起強大的競爭壁壘。這實際是一種集中資源占領細分市場、強化細分領域優勢的差異化發展策略。三是能力本位的企業成長觀。這種觀點強調企業的內部能力建設,認為企業發展要有一套能力體系,尤其是核心能力的培育、強化和完善。
出版業已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出版業當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實現高質量的產品供給,以優質的出版服務,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文化生活的需要。出版專業化是實現出版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依據前述三種專業化發展的理論,實現出版專業化,也可以從內容資源專業化、發展策略專業化和業務能力專業化三個方面著手。
(一)內容資源專業化:加強出版資源建設,尤其是稀缺出版資源建設
出版資源是出版產品形成過程中必須加以開發、利用的各種資源,其中最核心的就是作者資源和選題資源,這二者從根本上說都是內容資源。出版業是內容產業,內容是出版的靈魂,“失魂”則會“落魄”。無論是傳統紙介質出版還是數字介質出版,抑或是融媒體出版,內容總是第一位的。即便是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許多主流媒體開始使用寫作機器人進行獨立創作,但這背后同樣需要大量的內容資源作為支撐。誰對內容資源擁有更強大的集約整合能力,誰就擁有更強的市場控制能力。所以,出版業要發揚內容生產上的傳統優勢,做好內容資源尤其是稀缺內容資源建設,以內容專業化夯實高質量發展的基礎。特別是在信息過剩、獲取信息的方式越發便捷的時代,為用戶提供專業的高品質內容顯得愈發重要。
一是參與共建學術共同體,匯聚優秀作者資源。作者資源是出版資源中最具活力、最具創造性、最具開發潛質的部分。內容專業化首先要有專業的作者,要有穩定的高層次的作者群體。作者是否具有代表性和影響力,其作品的價值和水準直接決定了出版物的內容品質、品位和市場競爭力。出版社是內容生產的重要一環,也是學術共同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出版社要積極參與共建學術共同體,涵養學術生態,密切與優秀作者的聯系與合作,匯聚優質出版資源,提高出版的原創能力和出版品質。在這個過程中,既要抓住頭部作者,也要著眼長遠,通過學術活動或其他途徑積極發掘培育學術新秀。這體現了出版人的使命擔當和情懷,也特別能反映出版社的戰略眼光。
二是挖掘專業化選題資源。一方面要追蹤相關領域學術研究和實踐前沿,挖掘選題;另一方面,在目前的形勢下,特別強調要善于挖掘政策中的選題資源。出版業是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由于我國特殊的出版管理體制,對出版社而言,宏觀政策是選題資源的“富礦”。出版社要善于把握大勢,主動對接國家和主管主辦單位的政策,挖掘其中的選題資源,在主動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中實現專業化高質量發展。以筆者供職的教育科學出版社為例,《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關于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發布后,教科社主動約稿,配合教育部有關司局,出版了《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實施手冊》《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指導手冊》等,積極回應社會關切,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也進一步強化了教科社在教育政策理論出版領域的優勢地位。
(二)發展策略專業化:瞄準細分領域,確立專業優勢
按照我國的出版管理體制,不同出版社形成了一定的專業分工,各家出版社資源稟賦都是有限的,要有效塑造競爭優勢,按照利基理論,比較有效的路子就是找準細分領域,用專業化的發展策略確立差別化的競爭優勢。在知識無限豐富、專業領域不斷細分的情況下,出版社要根據自身資源稟賦找準細分領域,對選題有所取舍——哪些是必須介入的領域,哪些是可以放棄的領域——否則就容易導致精力分散,難以形成相對競爭優勢。盯準細分領域,集中發力,才更容易做深做透。尤其是一些專業性較強的領域,受眾規模相對比較小,但消費群體穩定,讀者消費需求往往帶有一定的剛性,也恰恰因為專業,出版社更容易在“專”和“特”上做足文章、做出成績。出版社要立足資源和專業優勢,打造清晰的產品線,構建健康的選題鏈、選題圈、選題網,努力把自己打造成某一專業領域優質資源的集聚中心,形成品牌,塑造在相關領域的話語權,形成發展的“護城河”。
在互聯網時代,出版社還要善于借助互聯網,把專業內容價值放大,積極探索從內容生產者到知識服務商的轉型。近年來,知識付費成為互聯網的新風口,喜馬拉雅FM、知乎、得到等平臺迅速崛起,一些小眾甚至冷門的高度細分的在線課程聚集起越來越多的用戶。知識付費興起的背后,是知識爆炸時代用戶對優質專業稀缺內容的需求。出版社要順應趨勢,善于把互聯網這個變量變為發展增量,依托內容優勢,挖掘用戶需求,促進專業內容資源與用戶需求有效匹配。比如,將專業內容資源與數字化傳播方式嫁接,建設專業數據庫,延長出版產業鏈[5],以新技術創新產品形態和業態,更好地服務讀者。
(三)業務能力專業化:強化編輯專業能力和營銷專業能力
出版專業化離不開專業能力的支撐。出版社只有苦練內功、錘煉能力,才能以專業化的出版實踐走出一條自我革新、自我升維的發展路徑。出版專業化要求的能力很多,就出版業務來講,最重要的是編輯專業能力和營銷專業能力建設。
一是提升編輯專業能力。出版專業化,關鍵是人的專業化。專業化意味著編輯要具備“盯人”“盯書稿”的過硬本領,要有與專業領域作者對話的基本學術能力[6];既要做好“守門員”,保證出版物的質量,更要善于做內容成果的“助產士”,能督促或幫助作者孵化思想成果,或有效整合資源實現選題。也就是說,編輯不僅要善于創造需求、發現需求,能夠找到適合出版的內容和合適的作者,還要善于將內容與讀者的需求有效匹配。編輯不僅需要靜態的專業知識,更需要洞察專業走勢和文化趨勢,以作出前瞻性的判斷,從而不斷滿足、激活、升華讀者需求,服務和引領學術發展。[7]所以,專業化的編輯要努力掌握“三種話語”[8]——學術話語、政策話語和實踐性話語,并要努力做好三種話語的連接和轉換。
二是提升營銷專業化能力。專業化營銷首先要精準鎖定細分市場。要通過市場調研,或相關學術組織、行業協會及相關學術會議,了解目標受眾的基本情況。在互聯網時代,要特別善于利用新技術來獲取讀者信息,分析讀者的線上興趣偏好和線下行為場景,準確描繪讀者畫像,為專業化營銷和企業精細化運營提供支撐。其次,專業化的營銷人員必須了解產品相關專業領域的一般話語,具有解讀產品的能力。這樣在面對專業用戶的時候才有對話的基礎,才能設計更有針對性的營銷活動,以專業對話水準和精準服務贏得市場。再次,專業化營銷要不斷提升全媒體營銷能力。要適應移動互聯時代用戶閱讀和消費方式變化,提升利用新媒體的能力,基于用戶畫像,為用戶提供精準服務,實現精準營銷。
參考文獻:
[1]吳培華.專業化是傳統出版核心競爭力形成的基礎[J].現代出版,2018(1):21-24.
[2]李志.專業化是傳統出版的核心競爭力[J].新聞研究導刊,2018(5):209.
[3]徐海.沒有專業化就沒有出版高質量[N].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19-06-28.
[4]李文波.專業化:出版機構生存與發展的必由之路[N].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9-05-21.
[5]韓建民.專業出版是大學出版社的核心競爭力[J].現代出版,2011(6):11-15.
[6]許旸.深耕重大工程,上海打造國內學術出版高地[N].文匯報,2018-08-07.
[7]李東.編輯專業化發展的實踐模式探討[J].中國出版,2010(8):38.
[8]袁振國教授做客書院沙龍 講述“社會科學研究與教育科學研究的三種話語”[EB/OL].(2015-09-05).http://ies.zjnu.edu.cn/2015/0905/c2872a31695/page.htm.
(作者單位系教育科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