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高鵬 牛甜甜
合唱與獨唱均為常見的聲樂演唱形式,它們在呈現歌唱音色的過程中具有一定的互通性,例如氣息支撐、腔體共鳴、歌唱神態以及對美妙音色的追求等,這些是影響歌唱音色的因素。但是,合唱與獨唱在音色的種類、層次以及對作品的表達上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主要表現在合唱具有多個聲部,音色種類多樣化,聲音的層次也較獨唱要豐富多彩,其音色隨著作品的情緒變化而不斷調整;獨唱則是單一的、較為固定的歌唱音色,其種類比較具體,實際歌唱時更加追求完整與高度集中。
在社會經濟飛速發展下,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升,音樂表演有了更廣闊的市場。在這個大環境的影響下,合唱表演被大眾所接受、喜愛,并廣泛應用起來。比如2019年國慶節期間,全國大中型城市有成百甚至上千家不同的單位舉行了合唱比賽以及晚會,這個數據初步表明了合唱表演在當下的受歡迎程度。然而,這些合唱表演的效果卻是千差萬別的,其中最明顯的差別便是他們各自所演唱的音色,這種差異往往是由多個因素造成的。有些合唱排練教師對于合唱音色和獨唱音色的區分并不清楚,在排練過程中對合唱音色的把控能力存在差異。這種不足大都源自他們根深蒂固的獨唱音色記憶以及合唱排練經驗的匱乏,從而導致合唱團體最終所呈現的合唱音色不盡如人意。
合唱與獨唱雖然都是聲樂演唱的常見形式,但是二者對于歌唱音色的追求除了規范的聲樂演唱技巧之外,還擁有不一樣的個性。排練教師對于合唱音色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合唱團體歌唱音色的好壞。因此,明確合唱音色與獨唱音色的異同,有助于合唱排練教師對合唱音色的把控以及合唱作品的準確表達。
一、影響音色的因素
(一)呼吸
呼吸訓練是聲樂學習的第一步,也是尤為重要的一步。盡管合唱并非是獨唱的簡單重疊相加,但其基本音色的塑造同獨唱一樣,都需要規范的呼吸處理方法。
在聲樂演唱塑造音色的呼吸方法里,通常提到最多的是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胸腹式聯合呼吸法。合唱與獨唱在音色的塑造過程中都離不開規范的呼吸機制和氣息支撐,主要以當下流行的胸腹式聯合呼吸法作為規范。
胸腹式聯合呼吸法是指人體在肺部呼吸的同時用大腦思考,打開胸腔,感覺胸腔充滿了氣體,從而獲取足夠多的空間使得胸懷寬廣,且肺部擴張膨脹的同時向下擠壓橫膈膜,使得兩肋緊張有支撐,而擠壓下去的呈三角狀的橫膈膜會使腹部擴張,同時也感覺充滿氣體。這種呼吸活動范圍大、伸縮性強,為最終氣息的處理和音色的呈現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因此,在一般情況下,運用胸腹式聯合呼吸處理方法之后,所產生的音色是較為飽滿、舒服的。
(二)共鳴腔體
合唱與獨唱的音色需要腔體共鳴來完善和美化,二者在表達作品所需音色的過程中也都需要腔體共鳴來使各自的音色更加具有渲染力,從而更加準確的表達作品。
歌唱中的腔體通常指胸腔、鼻咽腔以及頭腔,而腔體共鳴則是由氣息摩擦聲帶后發出的微弱的基音在這些腔體和器官中游離而形成的空間震動,這種空間震動將歌唱者的原音擴大,使其更加明亮、更有共鳴,最終的音色也更有色彩和空間感。
盡管合唱與獨唱在實際表達音色時具有個性化差異,但二者都需要隨時利用腔體共鳴來調整相同或者不同的演唱音色。因此,合唱與獨唱的音色美需要各個腔體的共鳴來共同塑造。
二、音色審美的對比
(一)音色美
合唱與獨唱是最常見的聲樂演唱藝術,它們對于音色美的追求與對大眾審美的追求是格外重要的。
在追求音色美的過程中,首先需要演唱者樹立良好的審美價值觀。著名學者斯托洛維奇在《審美價值的本質》一書中提到,審美價值不用唯一的認識,需要客觀性,需要社會性,更需要實踐去挖掘。審美者和歌唱者應該客觀地去欣賞和學習這些不同的音樂色彩,并且在吸收各民族美妙音色的同時發揚和傳承本民族的音樂文化,這對于合唱團體和獨唱者自身追求歌唱音色是極為重要的。
聲樂演唱最直白的表現方式便是聲音,沒有好的或者適合作品的音色來襯托,最終所演唱的效果通常難以聲入人心。因此,合唱與獨唱應當重視對歌唱者歌唱心理的培養以及對美妙音色的正確追求。
(二)作品表達
生活中有很多作品既可以用于獨唱,也可以用于合唱。但是,合唱和獨唱在表達這些作品時有著各自的音色定位。在實際演唱作品過程中,獨唱大多以個人音色為主,變化性較小,最常見的也是高音區換聲后的音色變化,這樣的變化難以改變其單一的音色層次。但是,獨唱的音色高度集中,在演唱作品時穩定性極高。合唱的音色則隨著聲部的交叉以及作品的不同而變化,因此聲音層次也顯得更加豐富。無論是民族作品還是美聲作品的獨唱,都需要保證自己最真實的音色,而合唱通常是隨著作品的分類以及作品的走向而隨時改變歌唱音色的。以作品《羊角花開》為例,在這首合唱作品當中,有部分片段在合唱的表達上完全可以采用比較豪邁的原生態唱腔去詮釋更加自由、幸福的聲音色彩,大多數片段則以統一的民族唱法來表達比較細膩的民族音色。而在獨唱此類作品時一般都以嘹亮的民族音色來詮釋整首作品,不宜過多地切換唱法、改變自身音色。
綜上所述,歌唱作品時的音色差異不僅體現在同一作品主題的同一音色上,還可以是某個作品中同一主題不同音色的表達,例如《把一切獻給黨》的主歌部分,合唱與獨唱便需要通過不同的音色來表達作品的主題,主要體現為強音和弱音的對比。因此,合唱與獨唱在作品所需音色的表達上有著不同的處理方法和表達方式,必然會產生不同的聽覺效果及音樂氛圍,明確這個差異對于區分合唱音色和獨唱音色顯得格外重要。
三、結語
合唱與獨唱在塑造音色時具備一定的互通性要素——呼吸處理方法、腔體共鳴、對音色美的追求。這三個要素在合唱與獨唱的音色塑造上都是相同的。對于音色美的追求,二者更顯得高度統一,凡歌唱必定追求美妙的音色,音色的自然與美妙是凌駕于歌唱技術之上的歌唱的根本性要素,當然它也取決于歌唱技術的支撐與歌者的歌唱心理及對作品的準確理解。在追求音色美的過程中,合唱與獨唱都需要正確的審美價值觀,在學習和吸收各民族音色的同時,也更需要發揚和傳承本民族的音樂文化色彩。
合唱與獨唱均為音樂文化的產物,二者之間也擁有很多互相通用的要素與歌唱技術,但是它們畢竟是兩個不同的聲樂演唱形式,擁有各自的聲音特色。不管是專業還是非專業的合唱團體,在排練過程中,排練教師都應當明確合唱音色與獨唱音色的異同,以便合唱團體在合唱中有一個美妙的歌唱狀態,從而更加準確地表達合唱作品所需的歌唱音色。同時,聲樂演唱的研究工作者也應當繼續發掘二者的其他共性和個性,使聲樂演唱藝術更加多元化、現代化。
(山西師范大學)
作者簡介:張高鵬(1995-),男,山西陽城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