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康睿
拜登政府正在給長達20年的阿富汗戰爭畫上句號。這場糅合了地緣政治、反恐和反極端主義等多重因素的戰爭,將帶給世界觀察阿富汗的若干全新視角。筆者認為,通過美國撤軍阿富汗行動,世界可以從中獲得或加深三個層面的認識。
首先,在道義層面,世界將進一步認清美國“反恐”邏輯。隨著美國及其盟國加速撤軍,擺在世人面前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評價美國這場“反恐”戰爭的得失?美國宣稱達成了目標,但更普遍的觀點是認為美國輸掉了這場戰爭。美國及其盟國現在不得不恪守與曾經的打擊對象簽署的和平協定,撤出在阿所有武裝人員,這是美國失敗最直觀的理由。而從反恐效果看,美國也沒取得成功。根據經濟與和平研究所公布的《全球恐怖主義指數》,截至2020年,阿富汗仍是全球恐怖主義形勢最嚴峻的國家。如果美國堅稱實現了阿富汗戰爭目標,那只能說華盛頓評價這場戰爭的邏輯太過獨特。
其次,在現實層面,阿富汗國內力量對比正悄然發生轉變。從戰場形勢看,喀布爾的力量在與塔利班的斗爭中逐漸被削弱。阿富汗塔利班是一個正在具備一定“國家行為能力”的組織,控制著一定的領土、人口和軍隊,并正在試圖以組織的身份參與國內、國際事務。從阿富汗塔利班近期表態來看,該組織亦表現出維持國內穩定以及別國權益的意愿,這表明阿富汗塔利班正在努力對外展示承擔相當國際責任的能力。
美國撤軍之后,阿富汗政府尤其軍隊面臨的壓力空前劇增。美國的組織、訓練和指導是阿富汗政府軍維持戰斗力不可或缺的環節。美軍不僅撤出所有武裝力量,其下轄的軍事顧問、教官等將一并撤出。失去美國援助后,阿富汗政府軍在士氣、指揮、后勤等領域將面臨嚴重挑戰。
還有一點,就是外界廣泛擔心的,塔利班與政府軍長期斗爭可能會使境內恐怖主義勢力坐大。“伊斯蘭國”覆滅后,如何應對“外國戰斗人員”回流,成為了一個國際性問題。阿富汗面臨的恐怖分子回流形勢極其嚴峻,據估計,大約2000—4000名經過訓練的恐怖分子流竄至阿富汗。2015年,逃匿至阿富汗的“伊斯蘭國”恐怖分子與本土恐怖組織相結合,成立了“伊斯蘭國呼羅珊省”。“伊斯蘭國呼羅珊省”目前成為阿富汗境內活躍著的頭號恐怖組織,其頻繁活動一度引起塔吉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高度警覺。
一直以來,阿富汗政府軍是打擊境內恐怖主義的主力。如果阿富汗政府與塔利班雙方的和解進程長期沒有進展,遏制恐怖主義的力量將遭到持續性削弱,阿富汗的安全形勢將變得更為復雜。
第三,在制度層面,阿富汗出路待解。現代阿富汗的版圖是在19世紀殖民者“大博弈”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阿富汗以緩沖區的角色被塑造出來。殖民者們在盡可能地吞噬阿富汗地區周邊肥沃土地之后,留給阿富汗的是貧瘠的山地以及族群、宗教構成復雜的人口。因此,阿富汗在歷史上一直處于一種央地關系不穩的狀態,來自喀布爾的中央權力無法完全控制地方。
這種不穩定的狀態因1978年“四月革命”而失控,隨著蘇聯入侵阿富汗而進一步加劇,并在過去20年來美國主導下的阿富汗戰爭再一次證明。目前看來,包括塔利班在內,沒有任何一個組織能夠僅憑自身力量有效控制阿富汗全境,和解是阿富汗唯一的出路。
盡管阿富汗的和解進程得到包括中國、俄羅斯在內諸多力量的支持,但和談前景仍不樂觀。阿富汗塔利班是一個擁有科層制組織、完整宗教意識形態以及常備武裝力量的行為體,未來的聯合政府必須要設計出能夠妥善解決宗教地位、武裝力量指揮分配等議題的方案,才能實質性地推動和解進程。▲
(作者是上海高校智庫復旦大學宗教與中國國家安全研究中心學者)
環球時報2021-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