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紅



千陽地處陜西西部、渭北旱塬丘陵區,轄7鎮65個行政村,總面積996.46千米2,總人口13.4萬人,面積和人口均占全國的萬分之一。境內海拔710~1545米,年均降水量650毫米,年均氣溫10.9 ℃,全年日照時數2200小時,無霜期199天,土層深50~100米,土壤pH值7~7.5,有機質含量平均16克/千克,是中國蘋果最佳優生區,也是陜西省優質蘋果生產基地縣和蘋果產業轉型升級示范縣。
近年來,千陽縣搶抓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和國內蘋果產業結構調整重大機遇,瞄準現代蘋果產業發展新方向,按照“擴規模、提品質、延鏈條、做品牌、優環境、強服務”的發展思路,先后從荷蘭、美國等世界蘋果種植發達國家,引進最優質的矮砧苗木、最前沿的栽培技術、最科學的田間管理、最先進的果園機械、最高端的分揀線,探索形成了“矮砧大苗、格架密植、水肥一體、機械作務”的蘋果發展技術規范,以“政府支持引導、新型主體推進、矮砧技術支撐、田間大學培訓、產業融合發展”的“千陽模式”,苗木、技術、管理等方面達到了國際一流、國內領先水平,技術和模式為全國果業轉型升級作出了示范,成為現代蘋果發展的開拓者和領跑者。
1 標準化繁育優質大苗
形成以“良種引進、立體嫁接、大苗出圃、數據查詢”為核心的工廠化苗木繁育流程標準。
1.1 建設標準化砧木繁殖圃
引進荷蘭、美國等國家最新優的砧木苗(圖1),選擇生態環境良好的農業生產區域,建設標準化砧木繁殖圃,春季采用水平壓條繁殖砧木,秋后從生長新梢剪截出苗,可持續繁殖優質砧木15年以上。
1.2 建設標準化品種采穗圃
從國外引進無病毒喬納金、嘎拉優系、富士優系等新優品種,按照規定的株行距建立新品種采穗圃。
1.3 建設標準化大苗繁殖圃
選用當年根系生長良好的自根砧木苗,進行封蠟處理、恒溫保存。來年春季,采用“離體嫁接”技術嫁接新優品種,定植大田,經過2年繁育,形成3年生矮化自根砧優質大苗。
1.4 建立苗圃生產追溯數據中心
對原材料來源、購買批次、原種去向、組培批次、原種保存等進行數據采集,建立生產、接穗、嫁接、檢疫、生產許可、投入品使用等記錄檔案,形成苗木管理和苗木質量全程可追溯系統。
2 標準化建設矮砧果園
形成以“矮砧密植、格架栽培、專用授粉、水肥一體”為核心的矮砧建園標準。
2.1 矮砧密植建園
選用3年生優質大苗,采用寬行密植模式,行距3.5米、株距0.8~1米,每畝栽植180~240株。
2.2 立架格網栽培
矮化砧木栽植的果園,由于根系淺、易倒伏,因此需用水泥柱進行立架栽培,栽植行距與果樹行距一致,垂直地面,縱橫對齊。每根水泥柱上布置四道鋼絲,要求拉緊繃直,呈水平狀分布(圖2)。
2.3 專用授粉樹配置
蘋果樹具有自花不實的特性,栽培單一品種時,往往花而不實,低產或連年無收,因此,矮砧密植果園必須配置專用授粉樹,授粉樹占果園總株數的10%。這樣一個果園只有一個品種,便于機械化作務和同一時間段采收。
2.4 建立水肥系統
整個系統由水源、加壓系統、過濾系統、施肥系統、輸水管道五部分組成,千畝果園需建立蓄水池1座,配套施肥罐、滴灌管道等設備,實行自動化滴水、施肥。
3 標準化實施田間管理
形成以“培育樹形、精準施肥、輕簡作務、科學采摘”為核心的田間管理標準。
3.1 培育高紡錘樹形
整形修剪成高紡錘樹形,形成合理的樹體結構,能充分利用光照,改善養分的生產、分配、積累和消耗狀況,維持健壯的樹勢和經濟利用空間,實現優質高產。
3.2 水肥智能控制
建立全自動集成數字化控制系統,通過傳感器對果園溫度、濕度、養分等多種生長條件實現全程監控和數據分析,根據不同區域需水需肥量,向田間控制器發出無線指令,自動調整區域不同電磁閥開關時間,實現按需灌水、精量施肥。
3.3 果園輕簡作務
采取引進和自主研發相結合的方式,推行果園作業輕簡化。栽苗、耕作、打藥、割草、開溝施肥、疏花疏果、采摘等作業環節機械化率達到70%以上(圖3)。一個勞動力可管理蘋果園60畝以上。
3.4 科學采后管理
主要包含矮砧蘋果科學采摘技術規程和鮮蘋果標準。通過對蘋果采摘技術的控制(圖4)和鮮蘋果的指標控制,以實現蘋果的品質保證和質量保障。
4 標準化提升質量品牌
形成以“循環耕作、生物植保、品牌培育、質量追溯”為核心的質量品牌標準。
4.1 生態循環發展
按照“果-畜-草”生態化發展標準,充分利用千陽豐富的有機肥源,全面推廣使用有機肥。果園行間實行生草覆蓋,改善田間氣候和土壤結構,開展土壤養分監測,配方精準施肥,實現生產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雙贏。
4.2 病蟲綠色防控
開展果園“減肥減藥”行動,果園普及推廣殺蟲燈、粘蟲板、生物制劑農藥等物理病蟲害綜合防治方法。嚴格控肥、控藥,嚴格落實農藥使用間隔期有關規定,全面落實生產檔案記錄制度。
4.3 特色品牌培育
創建“千陽蘋果”區域公用品牌,注冊“清谷田園”、“華圣蘋果”、“西秦競秀”等蘋果的6個商標。海升、華圣蘋果示范園通過歐盟良好農業(GAP)認證,乾亨、海升、妙耕等蘋果生產基地通過有機認證,嘎拉、澳洲青蘋等7個品種通過“綠色食品”認證,“清谷田園”品牌榮獲“2015年中國果品百強品牌”,米奇拉蘋果成為2015年抗戰勝利閱兵國禮贈品。
4.4 實行質量追溯
從果品生產、加工、包裝、貯藏、運輸到市場銷售,每一個環節都建立了可追查的生產、經營制度,發現不符合衛生、安全標準或質量不合格的果品,能及時、有效地追溯發生問題的環節和責任。
5 標準化推進產業融合
形成以“專家團隊、田間大學、分揀貯藏、電子商務、蘋果公園”為核心的產業融合發展模式。
5.1 引進高端技術團隊
聯合美國康奈爾大學、荷蘭瓦格寧根大學和國內蘋果產業體系專家,通過多次論證,制定了引進、消化、創新、推廣矮化自根砧蘋果標準化發展戰略。建成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千陽蘋果試驗示范站,陜西省蘋果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掛牌成立,引進60多名國內外專家開展技術研究,支撐果業發展,形成了以專家團隊、科研骨干為主體的蘋果技術服務隊伍。
5.2 培養新型職業果農
依托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千陽蘋果試驗示范站和國內外專家,組建蘋果“田間大學”,采取“一帶十,百千萬,手拉手”的培訓模式,定期組織新型經營者到田間地頭開展實習培訓,培育蘋果師傅118人、職業果農6000多人,成為首批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示范基地,有效解決了矮砧蘋果作務技術到村到戶和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問題。
5.3 建成現代化分揀冷鏈物流
瞄準國際頂尖技術,引進荷蘭、德國、美國等最先進的蘋果全自動分揀技術設備,建成目前亞洲最大的蘋果分揀線(圖5),能夠按大小、形狀、色澤、含糖量等指標,對蘋果進行高精度分選和分級,分揀能力達到每小時20噸,分揀完好率達到100%。采用目前國際最先進的液氨制冷技術,建成現代化2萬噸水果氣調庫,使冷藏一年后的蘋果跟剛采摘的果實保持一樣的新鮮脆甜。
5.4 建立電子商務平臺
引導海升、華圣等龍頭企業,在京東、淘寶建立電子商城,進行網上銷售。借助海升、華圣等國內知名商標的品牌資源,組建千譽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進行千陽蘋果網上銷售。借助抖音、快手等平臺,舉辦消費扶貧直播助農、“消費扶貧e起來”等活動,邀請網紅主播為千陽蘋果代言,直播帶貨,助力蘋果銷售。
5.5 三產融合深度發展
“清谷田園”果汁、果膠、果凍生產線投產運營,啟動建設千陽縣果業綜合服務中心,絲綢之路蘋果公園初具規模,海升蘋果主題公園和千湖林海·石鼓娃娃農場(圖6)開園迎賓,“蘋果大道”建成通車,打造三產融合百億產業旗艦基地,形成了苗木繁育、果園示范、智能分揀、果汁加工、果旅融合發展的現代果業全產業鏈。
(作者聯系電話:13892463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