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方芳 董昆樂 王煒 孫向陽 高凈凈



摘要 立足豫西煙區汝陽縣煙葉發展現狀,詳細分析了近年汝陽煙葉發展規模、煙葉質量和煙葉生產基礎保障3個方面面臨的挑戰。結合丘陵山區實際,圍繞如何加快汝陽煙葉高質量發展進程制定有效措施。一是從建設“萬擔鄉,千畝村”、打造煙-薯輪作產業融合模式、提升煙葉生產基礎建設水平著手優化烤煙產業布局;二是從旱作栽培技術、內在質量提升和綠色防控技術著手促進生產技術融合;三是從煙葉均質化生產著手加強原料保障,進而鞏固汝陽煙葉高質量發展基礎,加快推進煙區的高質量發展進程。
關鍵詞 高質量;資源;優化;技術融合;定向生產;均質化
中圖分類號 S-5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1)12-0024-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12.007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Tobacco Leaves in Ruyang County
YOU Fang fang, DONG Kun le, WANG Wei et al
(Ruyang County Branch of Luoyang Tobacco Company, Ruyang, Henan 471200)
Abstract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obacco leaf development in Ruyang County in western Henan Province, we analyzed in detail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Ruyang tobacco leaf development scale, tobacco leaf quality and basic guarantee of tobacco leaf production in recent years. Combined with the reality of hilly and mountainous areas, effective measures were formulated around how to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high quality tobacco in Ruyang. Firstly, the layout of flue cured tobacco industry was optimized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 yield township and village, the integration mode of tobacco potato rotation industry and the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level of tobacco production. Secondly, we should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technology from dry cultivation technology, internal quality improvement and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Thirdly, the homogenized production of tobacco leaves should be carried out to strengthen the guarantee of raw materials, so as to consolidate the foundation of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Ruyang tobacco leaves and to accelerate the process of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tobacco areas.
Key words High quality;Resources;Optimization;Technology convergence;Directional production;Homogenization
煙葉高質量發展是構建現代煙草農業體系的重要命題,是實現煙葉長遠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和方式。推進煙葉高質量發展,不能只按照經驗重復性地開展工作,而應更加注重煙區內在修復和調整,這樣才能真正實現煙葉生產穩定、優質、有市場的高質量發展成效。作為擁有82年種煙歷史的老煙區,汝陽煙區需要提升的空間還非常大,尚缺乏足夠的發展優勢和市場競爭力。因此,立足汝陽煙區當前發展現狀,分析制約發展因素,多方面借鑒經驗,形成適用于本地的有效對策,以期能穩固汝陽煙葉高質量發展基礎,進一步加快煙區高質量發展進程。鑒于此,筆者立足豫西煙區汝陽縣煙葉發展現狀,詳細分析了近年汝陽煙葉發展規模、煙葉質量和煙葉生產基礎保障3個方面面臨的挑戰,結合丘陵山區實際,圍繞如何加快汝陽煙葉高質量發展進程制定有效措施。
1 汝陽煙葉發展現狀
汝陽縣位于豫西伏牛山區、北汝河上游,低海拔、中緯度、高光照,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常年光照充足,歷年平均降水量690.3 mm[1]。全縣耕地面積34 467 hm2,宜煙面積13 333 hm2,耕地土壤主要為褐土、潮土[2],近年植煙面積穩定在1 667 hm2左右,覆蓋10個植煙鄉鎮。近年來,面對煙葉規模下滑、煙農積極性不高、結構不優的不利局面[3],汝陽縣煙葉產業持續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一是規模數量越來越穩,煙葉收購量從2017年的1 025 t到2020年的2 015 t;二是質量結構越來越優,上等煙比例從2017年的36.18%到2020年的63.45%;三是煙農收入越來越高,均價從2017年的22.12元/kg到2020年的27.8元/kg,煙農戶均收入從2017年的2.12萬元到2020年的8.45萬元(表1)。煙葉等級結構和經濟效益提升效果明顯。
雖然近幾年汝陽煙葉在質和量上都有所提升,但是就煙葉工作發展的整體趨勢來看,高質量發展的進程卻非常緩慢。作為重點煙區,汝陽煙區還缺乏足夠的發展優勢和市場競爭力,需要提升的空間非常大。作為經濟作物之一,優質煙葉的生產需要“光、溫、水、土、肥”五大生態因素都適宜的良好環境,應解決汝陽煙區“十年九旱”、煙田連作、品種優化等問題,實現汝陽煙區煙葉的高質量發展。
2 汝陽煙葉高質量發展面臨的挑戰和原因分析
2.1 高質量發展的規模基礎受到沖擊
2.1.1 本地產業擠占資源。近年來,受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影響,汝陽縣政府不斷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重點發展紅薯、食用菌、中藥材、蔬菜等特色農業,并先后出臺了多項特色產業補貼政策(表2),而煙葉種植一直未被納入補貼范疇。2020年,經多方努力,煙葉種植被納入農業產業補貼項目,對新發展種植面積達到33和67 hm2以上的煙田分別給予4 500和6 000元的補貼[4]。然而,在政府部門的推動下,紅薯、花生等特色產業的發展規模逐年增加,但與煙葉種植爭地、爭農戶、爭資源的情況未得到有效緩解,個別鄉鎮植煙區被迫轉移,優質煙田不斷流失,種植面積得不到有效保障,直接動搖了煙區高質量發展的根基。
2.1.2
個別植煙鄉鎮煙區優化空間不足。近年來,由于煙區耕地空間有限,植煙土壤輪作倒茬、地塊優化困難,植煙土壤結構逐年下降,煙田抵御災害能力薄弱[5]。根據當前煙葉種植空間及常年受災情況,優質煙田保證率不足80%,每年因黑脛病、根結線蟲等土傳病害造成減產,甚至絕收的煙田37 hm2 左右。調查顯示,汝陽縣4個主要植煙鄉(鎮)的優化空間(可優化煙田面積占常年種植面積比例)均不超過40%(表3),煙葉生產風險難控。
2.1.3 示范園建設效果不顯著。加快推進現代煙草農業示范園建設,發揮示范帶動作用是提升煙區形象、提高煙葉生產水平的重要途徑。2018年以前,先后建設了3個市級示范園,規模均達到53 hm2(表4)。然而,縱觀3年的示范園建設過程,雖然在大田生長期產生了一定正效應,但也都不可避免地出現病害等異常情況,造成示范園煙田經濟效益達不到266.67元/hm2的建設目標要求,煙葉示范引領作用整體不突出。
2.2 高質量發展的質量基礎受到沖擊
2.2.1 品種優化成效不顯著。良種是煙葉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自汝陽縣1988年種植烤煙開始,全縣先后推廣種植了NC89、豫煙6號、雙抗70、中煙100、秦煙96等品種,但均未能滿足煙葉高質量發展的需求。經過多年努力,汝陽縣品種基本穩定。但是,品種工作開展還不扎實,仍存在諸多問題。部分煙農對品種的配套技術掌握較弱、品種特性了解不到位,煙區穩定的品種布局還需要較長一段時間的適應和發展(表5)。
2.2.2 煙葉等級結構不優。自開展煙田結構優化工作以來,汝陽縣從田間優化延伸至采編環節和烘烤前的優化,實現了煙區從零星優化到全面優化的跨越。從近年來的煙田優化結構情況來看,優化面積逐年增加;從煙葉收購數據來看,上等煙比例逐年提升,這說明煙葉等級結構優化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但是,通過查看近3年汝陽煙葉調撥情況發現,煙葉二次交接等級合格率不高(表6),這表明煙站收購的煙葉等級質量和煙葉調撥接收的煙葉等級質量匹配度不高,也反映出當前的煙葉等級結構本質上還是未優化到位。
2.2.3 煙葉內在質量下降。煙區的高質量發展不僅要立足煙農需求提升經濟效益,也要立足工業需求提升內在質量。通過對近年來工業對汝陽煙葉的內在質量評價發現,煙葉化學成分存在鉀含量整體略偏低、各等級兩糖比整體略偏低問題。在2019年的洛陽上部煙葉提升工業評吸中,汝陽煙葉評吸結果較差(表7)??梢?,近年來煙葉內含物質轉化不充分、煙葉身份偏薄等問題一直未得到明顯改善,而這些因素都直接制約了煙葉內在質量的提升。
2.3 高質量發展的保障受到動搖
2.3.1 “人員”保障不穩定。人是發展的第一要素,煙農隊伍的穩定是影響煙葉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癥結。隨著農村產業多元化和城鎮化步伐加快,有文化、有能力、體力強的青壯年勞動力逐步從第一產業向第二、三產業轉移[6]。調查發現,2016—2020年汝陽縣煙農戶數銳減近600戶,20~50歲煙農人數均不斷下降(表8),煙農隊伍流失嚴重,煙葉發展陷入了“誰來種煙”的尷尬局面。調動員工的積極性、穩定煙農隊伍是實現煙區高質量發展的根本。
2.3.2 自然災害應對不力。2018—2020年氣象影響評價結果顯示,2018年汝陽縣共出現了6次暴雨天氣,其中8月18日降雨和9月份長達7 d的連陰雨對煙葉成熟影響較大;共出現1次強降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發生在5月14—15日煙苗移栽后,主要造成柏樹鄉煙田受損。2019年,汝陽縣異常氣候主要集中在7月底和8月初的強對流大風和降雨,造成部分煙田倒伏損壞。2020年,汝陽縣5月底出現的強對流風雹災害主要造成柏樹鄉煙葉損失。作為大農業生產的一個分支,煙葉生長周期長,受氣候因素影響更大,不利的氣候因素是造成當前煙葉種植發生自然災害的主要原因之一[7]。
2.3.3 基礎設施配套缺位。汝陽縣基礎設施建設情況統計顯示,自2005年以來,全縣共建設煙水配套設施280個,煙葉調制設施5 951個,煙草農用機械購置及存放設施建設共1 252個,育苗設施157座。其中,煙水設施中,在用78個,利用率為27.86%;煙葉調制設施中,在用1 790件,利用率為30.08%,煙草農用機械購置及存放設施建設在用716個,利用率為57.19%,育苗設施利用率100%。由于近年來煙區的不斷轉移,部分基礎設施被迫閑置,而新規劃煙區存在煙水設施、烤房等基礎設施配套不到位問題。
3 汝陽高質量發展對策研究
3.1 優化烤煙產業布局,強勁發展動力
3.1.1 推動“萬擔鄉、千畝村”建設進程?!斑x擇好田好地種煙,好田好地優先種煙,優先保證種煙需要”是煙區高質量發展的理想狀態。建設“萬擔鄉,千畝村”是優化布局的一個良好思路。首先,要立足煙田生態條件、煙機配套、病害發生、煙葉質量、煙農狀況的調查評估結果,明確煙區發展方向,按照規模連片、形成產業系統的規劃布局,以規?;拖到y化來進行突破。其次,打造“萬擔鄉,千畝村”需要一定的土地流轉為保障,受新興產業和其他傳統產業的影響,近年來土地流轉價格不穩定,土地面積與質量均無法保證,要加快完善土地流轉模式,用好煙葉連片種植面積補貼政策,降低土地流轉費用,打造高質量的“萬擔鄉,千畝村”[8]。同時,煙區的整體布局要圍繞基礎設施齊全,管護效果好的鄉鎮規劃煙區[9],對于一些質量低下的煙區,寧愿放棄也要力求將煙區的被迫轉移轉變為規劃性轉移,切實避開常年自然災害頻發地帶,保障煙葉質量和效益。
3.1.2 促進煙-薯輪作產業融合模式發展。輪作對煙葉品質影響重大,是煙區布局的1個重點內容,但也需要更多的好田好地來作為前提和保障。紅薯是汝陽縣最具特色的耐旱、優質糧食作物[10],自2017年“汝陽紅薯”獲得地標農產品后,汝陽縣大力發展紅薯產業,先后培育種植專業組織43個,扶持建設大型育苗基地20個、儲藏窖5 000余座、加工企業和基地46個,并制定了紅薯種植補貼政策,打造40多個紅薯示范方,種植總面積高達0.67萬hm2。研究發現,紅薯連作易產生腐爛線蟲病、黑斑病等病害,煙草連作易產生黑徑病、根結線蟲[11-13]。而采用煙薯輪作可有效控制各種病害的危害,達到防病增產的目的,且煙草、紅薯低氮、高鉀的需肥特點非常相似,煙薯輪作可以相互提供適合種植的綠色、健康土壤[14]。結合紅薯和煙葉生產實際,汝陽縣煙區可積極推廣煙葉與紅薯輪作的種植方式,推動形成“煙薯融合、優勢互補、互促共進”的多元化經營新格局。
3.1.3 加快煙葉生產基礎建設水平提升。不斷完善水、路、炕、機、棚等基礎設施建設,是有效提升煙區整體煙葉生產水平的重要保障。一是建設防雹增雨固定炮站。于重點植煙鄉鎮分別建設標準化固定炮站,兼顧抗旱人工增雨服務。通過合理規劃,確保建成后能基本覆蓋汝陽縣基本煙田面積,屆時可借助防雹增雨點作業,大大減少汝陽縣煙葉遭受雹災的影響。二是挖掘煙區水源開發潛力。通過對具有維修價值的水利工程進行實地勘測,對可利用的煙水設施進行修復改造,借助周邊水庫,引水灌溉,健全煙區水利配套設施,解決煙田無水澆煙問題[15]。三是發揮合作社綜合服務能力。打造合作社示范點,制定規劃目標,通過整合資源將合作社建成組織生產、技術推廣和促農增收的重要平臺,達到可提供農機租賃、農家肥加工銷售、煙葉烘烤、育苗服務,形成機耕、植保、拔桿、分級專業服務隊,實現可帶動、服務多個鄉鎮和煙農。
3.2 注重技術融合應用,提高質量信譽
3.2.1 堅持“蓄、截、補”原則,用好旱作栽培技術。一是蓄好秋冬雨雪。切實利用好秋冬時間段,來年預安排煙田塊進行騰茬,趁墑秋耕蓄雨水,冬前深耕蓄雪凍垡,蓄住土中墑。二是建設截雨小工程,在基本煙田保護區,借助水源修建蓄水池、提灌工程等,或根據降雨徑流修建集雨小水窖或蓄水池等,截住天上雨[16]。三是抓住關鍵補水期。掌握煙株生長需水規律,及時補水,特別注意要灌溉比井水溫度高的池水或窖水,防止冷水傷根[17]。四是實行等高槽壟與小苗膜下移栽相結合。于春季移栽前趁墑起高壟,沿壟體中心線開溝形成凹形槽壟,增加有效截雨面積,利于膜下小苗移栽保墑增溫,是有效克服煙區煙葉晚發、質差的關鍵舉措。五是移動滴灌與供水前移相結合。利用蓄水池、提灌工程、集雨水窖等固定水源和補貼煙農購置移動蓄水罐,并沿壟向布設移動式滴灌系統,以供水前移,水肥耦合的方式均衡供養,促進煙株開片。
3.2.2 堅持生產與烘烤增香并重,強化內在質量提升。煙葉香氣質和香氣量的形成是復雜的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生態環境、生產措施與采烤技術密不可分[18]。在生產上,要推廣綠肥種植及有機肥施用,采取調氮補碳增鉀、巧施有機肥、補充生物鉀、生物肥等,改善煙田理化性狀,促進土壤微生物活動,活化土壤養分,使煙葉提質增香。在全面施用有機肥的基礎上,進一步在種植綠肥(油菜等)上協調土壤結構和營養成分;在采烤上,要充分發揮專業化烘烤體系,結合品種、烘烤特性等改進煙葉烘烤曲線。在烘烤過程中,可適當通過風速變頻操控實現煙葉潤色增香,促進致香物質大量生成,進而提升煙葉內在質量。
3.2.3 堅持生態安全不動搖,突出綠色防控技術應用。綠色防控是當前煙葉生產技術的重點主推技術之一,其內容豐富,技術復雜,目前其應用效果還不理想,可以從以下3個方面開展:一是采購生物防治成品。在人員、技術配置不足的區域,通過生物防治成品采購,如集中采購僵蚜、蠋蝽等成品直接分發到戶進行防治;二是對具有一定防治基礎的區域加大推廣力度,培養更多的天敵飼養員,通過引種,然后人工繁殖,批量投放;三是持續開展好病蟲害發生、發展規律,持續更新測報數據,及時指導生產,緊緊圍繞“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工作原則,做好提前預防工作[17]。
3.3 創新煙區發展思路,加強原料保障
打造煙葉收購“定向生產-站廠直調”新模式,推進煙葉均質化生產。深化煙葉質量認識,煙葉質量包含外觀、內在、化學、物理特性等,是反映和體現煙葉必要形狀均衡情況的綜合性概念,但在實際工
作中,通常會將煙葉質量簡單地理解為等級合格率,隨著均質化加工工藝的推進和原料大工藝概念的建立,煙葉質量概念將會引申到批次內煙葉質量的均一性,批次間平衡性這一正面影響因素,還不得不引申水分超限、霉變、蟲蛀、異味、中心發熱、雜物等負面影響因素。煙
葉質量應是一個涵蓋更強的綜合性因素,因此圍繞高質量原料保障,以確保等級合格率和部位純度為基礎,關注均質化加工原料需求特性,拓展原料大工藝視野,牢固樹立精造工程理念。
參考文獻
[1] 李笑飛,李煥玉,程相改,等.氣象因素對煙葉生產的影響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學,2009,16(2):80-81.
[2] 趙華甫.洛陽市煙草的土地適宜性評價研究[D].鄭州:河南農業大學,2004.
[3] 李光雷,陳風雷,李家俊,等.關于新形勢下新型煙葉經營主體培育的思考[J].中國煙草學報,2019,25(4):118-123.
[4] 汝陽縣人民政府辦公室.汝陽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加快農業產業結構優化調整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汝政辦〔2020〕 8號[A].2020.
[5] 陳繼峰,蔡凱旋,孫會,等.河南烤煙連作狀況調查與分析[J].河南農業科學,2015,44(11):34-37.
[6] 李光雷,陳風雷,李家俊,等.關于新形勢下新型煙葉經營主體培育的思考[J].中國煙草學報,2019,25(4):118-123.
[7] 李發新.論煙草生產中的災害防控[C]//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學會學術部.節能環保 和諧發展——2007中國科協年會論文集(三).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聲像中心,2007:3.
[8] 譚波,鄭林林,劉沖.巫溪煙葉高質量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20(12):232-234.
[9] 朱沛文.上高縣煙葉生產基礎設施建設成效與發展建議[J].現代農業科技,2020(24):121-122,127.
[10] 張念輝,張二全.汝陽紅薯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河南農業,2020(13):22-23.
[11] 梁晶.洛陽市紅薯生產現狀與建議[J].農業科技通訊,2019(6):26-27.
[12] 魏立本.種植制度和施肥對烤煙和植煙土壤的影響[D].重慶:西南大學,2018.
[13] 時鵬,張繼光,王正旭,等.煙草連作障礙的癥狀·機理及防治措施[J].安徽農業科學,2011,39(1):120-122,124.
[14] 易芬遠.賀州煙區多年煙—薯輪作制度下烤煙生長障礙成因及對策研究[D].南寧:廣西大學,2013.
[15] 王翠敏.雨水集蓄利用及煙水配套項目建設發展現狀與對策[J].陜西水利,2008(S2):142-143.
[16] 劉涓,尚慧,魏朝富.丘陵山區小型農業蓄水工程研究[J].水資源與水工程學報,2010,21(5):133-136.
[17] 段淑輝,楊億軍,劉建利,等.煙草需水規律研究進展[J].中國煙草科學,2012,33(4):99-105.
[18] 高凈凈.洛陽烤煙風格質量定位評價及其與生態的關系[D].鄭州:河南農業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