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立紅
(天津港航工程有限公司,天津300457)
我國存在眾多軟土地區(qū),在其上建設鐵路、高速公路、超高層建筑、水利等工程時常需要先進行地基處理。近年來,隨著建設工程規(guī)模的迅猛發(fā)展,樁基工程逐漸向大直徑、超長樁基發(fā)展。在樁基工程技術要求不斷提高的同時,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要求也日益提高,除研究新型樁,減小樁長和樁徑外,對施工環(huán)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特別是在城市工程建設中,傳統(tǒng)的鉆孔灌注樁在施工中會產生大量泥漿及渣土污染。
勁性攪拌樁(也稱勁性復合樁)是由外包水泥土攪拌樁和鋼筋混凝土芯樁兩種材料組成的復合樁型。該樁型的優(yōu)勢在于外包水泥土能提供大于混凝土的外界面60%左右的側摩阻力,而鋼筋混凝土芯樁可提供遠大于水泥土的樁身承載能力,使兩種材料性能得到充分發(fā)揮,可大幅減小樁長和樁徑,從而獲得高于其他樁型的性價比。該樁型適用于軟土地基,且勁性攪拌樁泥漿排放少,更適合應用在城市工程建設中。
目前勁性攪拌樁應用工程中直徑一般較小,芯樁直徑通常為400~600mm,外芯水泥土樁直徑通常為600~800mm[1-3]。本文基于天津黏土地區(qū),對芯樁直徑0.8m、外芯直徑1.2m的勁性攪拌樁開展試樁試驗,對其施工工藝、成樁質量、樁基承載能力進行研究,為擴大勁性攪拌樁的應用領域奠定了基礎。
該試驗工程位于天津市漢沽區(qū),根據地勘資料,地面平均高程約2.0m,場地土層分布相對穩(wěn)定,試樁樁長30m,樁身范圍內主要為粘性土、粉質粘土,樁端處于粉砂層,各土層物理力學指標詳見表1。

表1 各土層物理力學指標
勁性攪拌樁采用外芯直徑1.2m的水泥土攪拌樁、內芯直徑0.8m的PHC管樁組成,其中水泥土攪拌樁水泥摻量為20%(濕土重量)、水灰比為1.0、聚羧酸減水劑摻量為1%(水泥重量),樁頂標高2.0m,樁長30m,能夠穿透⑤2層粉砂層,PHC樁填芯混凝土強度等級不低于C40,且采用微膨脹型混凝土。
勁性攪拌樁施工分為兩部分,一是水泥土攪拌樁施工,二是PHC管樁施工。
(1)測量定位:采用全站儀測放樁位點。
(2)樁機就位:根據樁位,將水泥土攪拌樁施工機械移到施工樁位對中。施工中應保持攪拌樁機底盤的水平和導向架的垂直,以防打斜樁,降低樁基承載力。樁位允許偏差不大于50mm,水泥土攪拌樁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水泥土攪拌樁機見圖1。

圖1 水泥土攪拌樁機
(3)預攪下鉆:根據設計參數制備水泥漿液,水泥摻入量為20%,并在水泥漿中摻入水泥總用量2%的軟土固化劑,水灰比控制在1.0左右。啟動攪拌樁機,鉆桿旋轉下鉆。攪拌下鉆過程中噴射壓縮空氣,轉速18~25r/min,鉆進困難時開始注入水泥漿。
(4)鉆至樁底:通過鉆桿的不斷旋轉鉆進,從自然地面鉆至設計水泥土攪拌樁底標高位置。
(5)噴漿提升、底部復攪:在提升過程噴入水泥漿轉速提高至50-100r/min,提升至樁底標高以上5m位置時停止噴漿并再次下鉆攪拌至設計樁底標高位置。
(6)噴漿提升:從樁底標高位置直至樁頂標高以上0.5m范圍內,攪拌提升并噴入水泥漿,至此完成樁身全長的兩攪兩噴、底部5m的復攪復噴工藝。
(7)施工完成:提升至樁頂標高以上0.5m位置時停止噴漿,在噴漿管道內吹入高壓空氣清除管道余漿,并將鉆頭逐浙旋轉提升出地面,完成一根樁的施工,移動機械至下一根樁位。
(1)測量定位:施工前根據圖紙和坐標控制點測放出準備施工的樁位,在樁位中心打一根竹楔,并涂上紅漆使標志明顯。
(2)樁機就位:將樁機對準樁位,調整樁在兩個方向的垂直度。
(3)立樁、壓樁:完成第一節(jié)樁的立樁后,啟動振動錘將其壓入土中,記錄壓樁深度。本次試樁中30m的PHC管樁由兩節(jié)15m長的管樁焊接組成,第一節(jié)管樁壓樁長度可達到10m左右,待壓樁困難時,啟動振動錘,開始錘擊沉樁。
(4)接樁:第一節(jié)樁樁頂露出地面0.8-1.0m時停錘,接第二節(jié)樁。
(5)錘擊完成:管樁施工以樁長控制為主,當樁錘擊至設計樁頂標高位置,施工結束,本次試樁中總錘擊數在150左右。
水泥土攪拌樁施工采用干法或濕法取決于地質情況,若是淤泥質土適宜采用干法工藝[4],若土質較硬適宜采用濕法工藝,若土質比較多樣性適宜采用干濕同用。本次試樁中為提高水泥土稠度利于沉樁,加大了水灰比,原設計方案中水灰比為1.2,經試驗發(fā)現(xiàn)當摻灰量為20%、水灰比為1.2時,水泥漿摻量過大,施工中有大量水泥漿溢出,因此將水灰比改為1.0,且實際施工中為使水泥漿全部攪拌進土層中,水泥土攪拌樁選用濕法施工,且在施工過程中鉆桿根據水泥漿注入情況需多次反復上下噴攪,以保證成樁質量。
沉樁28天后,采用開挖檢查的方法觀察成樁情況,主要檢查水泥土固結體形態(tài)、成樁垂直度及膠結情況。經觀察,水泥土部分攪拌均勻,質地堅硬,與地基土存在明顯的交界面,成形較好,勁性攪拌樁成形情況見圖2。

圖2 勁性攪拌樁成形情況
本次試樁共5根試驗樁,其中3根勁性攪拌樁、2根混凝土灌注樁,試驗樁樁徑均為1.2m,樁長均為30m,在其成樁28天后分別進行單樁豎向抗壓、抗拔、抗水平靜載荷試驗,其靜載荷試驗結果見表2。

表2 靜載荷試驗成果
試驗結果可看出,勁性攪拌樁單樁豎向抗壓、抗拔承載力極限值分別是同參數灌注樁的1.6和1.7倍,勁性攪拌樁水平承載力極限值與同參數灌注樁基本持平。
(1)在黏土地區(qū)施工勁性攪拌樁,摻灰量和水灰比是關鍵參數。摻灰量大于20%后水泥漿會溢出不能有效利用,加大水灰比可有效提高水泥土稠度利于沉樁,但水灰比過大會導致水泥土離析使淺部水泥土強度明顯降低。因此,建議在黏土地區(qū)摻灰量不宜大于20%,水灰比可取0.6-1.2,且施工中宜增加攪拌次數,實際施工時摻灰量和水灰比應根據成樁工藝試驗進行調整。
(2)從承載力檢測結果來看,勁性攪拌樁單樁抗壓極限承載力可達到10000kN,與傳統(tǒng)鉆孔灌注樁相比,是同參數灌注樁的1.6倍,按承載力折算,勁性攪拌樁性價比約比灌注樁降低25%-35%,且勁性攪拌樁施工中減少了泥漿處理,因此該樁型具有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應用前景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