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華


【摘要】 ? ?2021年,特殊時期之下,百年大變局加速演進,盡管和平與發展仍是當今世界的主流,但是大國之間角力更加激烈。中國站在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的新起點上,第二個百年目標一定會實現,但也注定不會一帆風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軍工保密單位是國家戰略安全基石,肩負富國強軍的神圣使命,急需強化保密安全體系,保生存,保勝利。本文以目標為牽引,問題為導向,提出推進保密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建設思路、重點內容和實施原則,利用信息技術提升保密管理水平。
【關鍵詞】 ? ?軍工保密單位 ? ?保密管理 ? ?信息化
引言:
當今世界正從IT時代邁向DT時代,5G、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物聯網、區塊鏈、中臺、邊緣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層出不窮、迅猛發展,給保密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也帶來了難得的機遇。《國家保密法》的第四條要求實施積極防御、突出重點、依法管理,既確保國家秘密安全,又便利信息資源合理利用,因此,既要看到信息網絡管理與涉密人員管理、涉密載體管理一起合稱保密“三大戰役”,難度大、風險大,也要看到信息技術的使能器、倍增器作用,正確處理好一個硬幣的兩面,可以化危為機,高效控制風險,實現更高水平的安全保密。
一、傳統保密管理工作面臨的困境
傳統的保密管理工作主要靠人手工線下實施,為了落實各項制度,采用大量紙質表單完成所有審批流程,不僅效率低、易出錯、不規范、難檢索、浪費人力物力,最主要的問題有是難以實時掌握最新的真實情況,難以第一時間發現風險并采取應急措施,更做不到預測風險。而保密的核心就是要做到“風險可控”。
2016新版保密認定標準強調“定密、人員、網絡”三大板塊的全生命周期、動態化管理,涉及組織機構、制度流程、人員、載體、信息系統、信息設備、存儲設備、密品、涉外、涉密會議、涉密場所等管控環節,點多、線長、面廣,而且各管理對象之間彼此關聯,用傳統的管理模式已經難以滿足現在的保密管理需求。因此,軍工保密單位應當與時俱進,結合自身保密管理工作實際,注重利用信息技術,解決保密管理中的痛點、難點和弱點問題,不斷強化保密管理體系,破解發展中的困境。
二、保密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意義和價值
“十三五”末,大多數軍工保密單位內部主要業務基本實現了信息化,科研、生產、運營管理領域建立了多個業務系統,線上流程越來越多,線下紙質表單越來越少,保密管理不能成為信息化的洼地,應該抓緊時間推進保密管理信息化工作。其重要意義在于:
1.認清當前極端嚴峻的保密工作形勢,樹牢敵情觀念,從政治站位看待保密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緊迫性;
2.增強風險意識,固守底線紅線,堅持“安全與發展并重,保密與改革同行”,推進保密管理信息化,筑牢保密管理屏障。
3.主動擔當,積極防御,推進保密與業務相融合,切實落實“業務工作誰主管,保密工作順負責”工作原則。
推進保密管理信息化將帶來創造以下價值:
1.實現基于網絡的在線辦公,所有流程電子化、網絡化,徹底擺脫低效、易錯的紙質表單,線上流程規范,從“人找人”轉變為“事找人”,審批效率高,過程留痕可追溯,申請人、審批人和監管者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得到大幅度提升;
2.所有數據匯聚在一個系統中,便于建立關聯關系,匯總、統計、分析由原來的幾天、幾小時縮短到幾秒鐘,管理者可以隨時掌握真實的最新情況,所有異常、違規、問題能夠及時被發現,及時處置,避免問題擴散或升級,實現風險可控;
3.當數據積累的足夠充足時,可以借助算法模型、機器學習做大數據分析,從趨勢中預測可能的風險,提前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4.由于工作效率和效果提升,可以顯著降低管理成本,大幅度減少內外部檢查中的低層次問題,明顯改善檢查者與被檢查者之間的關系,減少矛盾。有利于所有員工形成合力,將目標聚焦到發展主題。
三、保密管理信息化建設思路和原則
3.1整體策劃、分階段上線,持續改進
保密管理信息化應做好整體策劃,包括標準中所有管理內容。以保密綜合管理系統為例,一級功能模塊包括:保密責任、歸口管理、保密組織結構、保密制度、保密管理、監督與保障,其中保密管理是最重要的模塊,下設二級菜單包括:定密管理、涉密人員管理、涉密載體管理、密品管理、保密要害部門部位管理、信息系統、信息設備、存儲設備管理、新聞宣傳管理、涉密會議管理、外場試驗管理、協作配套管理、涉外管理。監督與保障模塊下設二級菜單,包括:保密檢查、涉密事件查處、考核與獎懲、保密工作經費、保密工作檔案。見圖1。
3.2統一編碼,全生命周期管理
涉密人員、涉密載體、信息設備都建立統一編碼。例如載體編碼如下:
編碼長度最長為33位,如上圖,其中中括號表示所括內容可能為空,不屬于編號。
3.3盡可能“密業融合”,避免兩張皮,提高效率
保密要求不能與業務流程分開,兩張皮不僅工作效率低,而且很容易造成保密要求得不到有效落地執行,埋下違規甚至是失泄密隱患。盡可能把保密要求嵌入業務流程,使得員工和領導在完成業務流程的同時也符合保密要求,一次把事情做對。
3.4盡可能提高易用性,方便用戶
保密要求中有很多控制點或者短流程,例如打印、刻錄、復印、外攜、外送,而日常工作中經常會出現長流程場景,例如打印+外攜,打印+外送等,設計個打印+外送的“流程套裝”,用戶可以只發起一次流程,就完成從打印申請、打印審批、外送申請、外送審批、打印外送單到上傳外送單的全流程,省去一次領導審批。細微之處的改進對于軟件推廣使用有著意想不到的作用。
四、保密管理信息化建設重點內容
《武器裝備科研生產單位保密資格標準》分為適用范圍、實施要求、保密責任、歸口管理、保密組織機構、保密制度、保密管理和監督與保障,共8個方面。《武器裝備科研生產單位保密資格評分標準》分基本項和檢查項目,其中《一級保密資格評分標準》檢查項目共計6大項、248小項,《二級保密資格評分標準》檢查項目共計6大項、243小項,《三級保密資格評分標準》檢查項目共計6大項、237小項。
最重要、也最復雜的是打好“三大戰役”,一是涉密人員崗前、崗中、離崗全過程管理,包括定密、密級調整、培訓、檢查、考核、涉外、訪問權限控制等,匯集業務流程數據建立涉密人員畫像,生成一套電子版保密檔案;二是涉密載體從定密、制作、流動、歸檔、回收、銷毀全生命周期管理,每件涉密載體擁有唯一二維碼,形成完整履歷;三是信息系統、信息設備、存儲設備從立項、建設、采購、安裝部署、運行、維護、維修、保養、廢棄、處置全生命周期管理,堅持先定密后采購建設,全面建立動態臺賬。
五、結束語
隨著2016新版《武器裝備科研生產單位保密資格標準》和《武器裝備科研生產單位保密資格評分標準》發布實施,保密管理進入了新階段,不少軍工保密單位開展了不同程度的保密管理信息化工作,建立了打印刻錄審計系統、保密綜合管理系統、網絡運維管理系統、保密門戶網站、保密公眾號等,其意義絕不僅僅是流程信息化和管理合規,而是利用信息技術通過改進工作手段和模式,改變人的思維,保密管理正在經歷數字化轉型,同時,將保密融入業務,通過“密業”融合提升效率、提高能力、增強效果、降低成本,控制風險,實現雙贏,為企業在嚴峻的保密形勢中實現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參 ?考 ?文 ?獻
[1] 接曉東. 信息化保密管理平臺的構建研究[J]. 軍民兩用技術與產品, 2016, 9(2): 92-92.
[2] 李鷗, 張科, 孫俊輝, 顧俊杰, 陳培俊. 單位保密管理信息化建設淺析[J]. 商情, 2019(19): 274-274.
[3] 王綺涵, 饒瑩瑩, 高遠, 孫高祥, 姜玥. 探究保密管理信息化建設對軍工企業的影響[J]. 科學與信息化, 2019(34): 178-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