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興業路76號;浙江嘉興,南湖紅船。兩個具有重要標志意義的中國革命原點,在時隔百年的大地上依然閃耀著指引未來的光芒。
2017年10月31日,在黨的十九大勝利閉幕后,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專程趕赴這里,沿著早期共產黨人的足跡,探尋我們黨的精神密碼。
從哪里來,到哪里去。翻開風云激蕩的紅色篇章,在歷史中汲取力量,為的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斗。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上海黨的一大會址、嘉興南湖紅船是我們黨夢想起航的地方。我們黨從這里誕生,從這里出征,從這里走向全國執政。這里是我們黨的根脈。”
南湖革命紀念館內,氣勢恢宏的序廳,穹頂上的鐵錘鐮刀分外醒目。一艘復建的紅船破墻而出,似在告訴人們正是這一把櫓槳搖醒了在茫茫黑夜中摸索了半個多世紀的中國。
站在這條紅船前,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回蕩大廳:“黨的十九大擘畫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目標和任務,全黨同志必須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不斷帶領人民創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牢記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一步一個腳印向著美好未來和最高理想前進;始終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不畏艱難、不怕犧牲,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一葉紅船,見證了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成為中國革命源頭的象征。從此,中國共產黨引領革命的航船,劈波斬浪……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專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但是由于辛亥革命沒有一個完整而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綱領,沒有形成一個能夠勝利地領導這場革命的堅強有力的政黨,導致這場革命最后以同舊的反動勢力妥協而告終,革命果實落到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手里。1916年以后,北洋軍閥各派系割據一方,并以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的爭奪為背景,相互之間展開愈演愈烈的軍閥混戰,使國家陷于長期的分裂和動亂之中。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先進知識分子不斷尋找救國救民的真理。1917年俄國爆發的十月革命,為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使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看到了民族解放的新希望。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又進一步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隨著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及其同工人運動的初步結合,以及一批接受馬克思主義的先進知識分子的出現,建立新型的工人階級政黨的任務提上了日程。中國共產黨的最早早期組織是1920年8月成立的上海共產主義小組,陳獨秀任書記,上海共產主義小組起到了在全國范圍內建黨的發起者和聯絡中心的作用。此后,北京、武漢、長沙、濟南、廣州陸續建立起黨的早期組織,在日本、法國也成立了由留學生和華僑中的先進分子組成的黨的早期組織。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會議的最后一天因遭到上海法租界巡捕襲擾,緊急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一條游船上舉行,并在此勝利閉幕。黨的一大確定了黨的名稱和綱領,莊嚴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而嘉興南湖上的那條小船,也因而獲得了一個永載中國革命史冊的名字——紅船,中國共產黨建黨偉業所蘊含的偉大革命精神被稱之為紅船精神。
2005年6月21日,時任中共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在《光明日報》發表署名文章《弘揚“紅船精神”,走在時代前列》,首次公開提出“紅船精神”的概念,并對“紅船精神”的內涵進行了概括和論述,指出“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是中國革命精神之源,也是‘紅船精神的深刻內涵”。
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中國革命和建設沒有現成路可走,沒有現成模式可循,正如鄧小平所說:革命和建設都要走自己的路。開辟新路就需要有“敢為人先”的氣魄和膽識,需要有勇往直前、百折不撓的勇氣和毅力。在探求救國救民的道路上,無數仁人志士前仆后繼,但不管是農民階級還是資產階級,都不能領導民主革命取得勝利。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使中國產生了民族解放的新希望。中國的先進分子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并逐步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了。以此為起點,開辟了一條前所未有的革命道路,最終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
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動的“總開關”“總閘門”,是一個人的精神支柱,也是一個政黨、一個民族的精神支柱。堅定的理想、執著的信念是早期共產主義先進分子戰勝一切困難的力量源泉。在共產主義的傳播過程中,遭到反動勢力不遺余力地打壓和迫害。在黨的第一次代表大會召開過程中,就曾遭到敵人暗探的監視和破壞,但中國的早期馬克思主義者堅持理想信念,順利完成了黨的創建任務。之后,黨在長期艱苦卓絕的奮斗中,歷經曲折而矢志不渝,屢受考驗而不變初衷,靠著堅定的理想信念和百折不撓的革命精神,逐步發展壯大。
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中國共產黨從誕生那天起,就沒有自己的私利,而是以全心全意為人民謀福祉為根本宗旨,以完成“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這兩大歷史目標為己任,經過28年的浴血奮斗,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讓中國人民翻身做了國家的主人。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以及改革開放的進程中,共產黨人始終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以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己任,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因此中國共產黨也才能獲得歷史和人民的選擇,在帶領全國人民取得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勝利后,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
偉大的時代呼喚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引領偉大的時代。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提出要結合時代特點大力弘揚紅船精神。他強調:“小小紅船承載千鈞,播下了中國革命的火種,開啟了中國共產黨的跨世紀航程。”在新時代進行新長征的過程中,紅船精神所蘊含的當代價值進一步彰顯。
紅船精神激發我們把握時代課題,是大膽探索、創新創業的強大思想武器。新時代,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出現了新情況,形成了新挑戰,產生了新課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順應時代發展,從理論和實踐上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了行動指南。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在探索中開創新局面。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更要有新作為。”紅船精神昭示我們,在新時代新長征的進程中,我們不能因循守舊、刻舟求劍,必須勇立潮頭、敢為人先,以創新的精神永葆黨的生機和活力。
紅船精神鼓舞我們堅定理想信念,是不畏艱險、艱苦奮斗的強大精神支柱。當前,國內外形勢正在發生深刻復雜變化,我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戰也十分嚴峻。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必將建成但需要幾代人一以貫之的辛勤勞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終將實現但要付出更為艱巨的努力。紅船精神昭示我們,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面對我國的基本國情和我們黨的歷史使命,沒有堅定的理想和必勝的信念,沒有不畏艱辛、勵精圖治的精神狀態和艱苦奮斗、頑強拼搏的作風,就難以克服前進道路上的重重困難,難以戰勝前進道路上的風險挑戰。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每一名黨員、干部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都要把理想信念作為照亮前路的燈、把準航向的舵,轉化為對奮斗目標的執著追求、對本職工作的不懈進取、對高尚情操的篤定堅持、對艱難險阻的勇于擔當。”
紅船精神鞭策我們牢記宗旨使命,是求真務實、一心為民的強大道德力量。新時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我們要努力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須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紅船精神昭示我們,只有永遠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才能使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紅船不朽,跨越時空,既是對歷史的回望,又是對未來的展望。紅船精神一頭連著黨的根脈淵源,一頭指向更為廣闊的未來。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開啟新的奮斗征程,不知還要爬多少坡、過多少坎、經歷多少風風雨雨、克服多少艱難險阻。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偉大的事業需要偉大的精神。紅船精神永遠是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它所包含的首創、奮斗、奉獻精神,在新時代背景下被注入新的內涵、得到新的闡釋。新征程上,我們要汲取紅船精神的力量,做紅船精神的弘揚者和踐行者,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在新時代引路人的引領下,推動承載著中國人民偉大夢想的航船破浪前進,勝利駛向光輝的彼岸。(撰稿:雷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