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人民銀行修訂2014年《金融機構反洗錢監督管理辦法》(試行),印發《金融機構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監督管理辦法》(中國人民銀行令〔2021〕第3號,以下簡稱《辦法》),自2021年8月1日起施行。
人民銀行稱,《辦法》的發布實施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完善反洗錢監管體制機制,提升我國反洗錢工作水平,有效防范金融風險的重要舉措?!掇k法》遵循風險為本監管原則,進一步完善反洗錢監管措施,提升監管效率;強調基于對金融機構洗錢和恐怖融資風險評估情況,采取不同的反洗錢監管措施。
《辦法》進一步明確了金融機構反洗錢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要求。參照國際通行規則,要求金融機構應當開展洗錢和恐怖融資風險自評估,并根據風險狀況和經營規模建立內部控制制度和相應的風險管理政策,進一步明確金融機構反洗錢組織機構、人力資源保障、反洗錢信息系統、反洗錢審計機制等要求。為防范境外分支機構反洗錢監管風險,明確金融機構對境外分支機構的管理要求。
《辦法》根據我國金融行業發展現狀,結合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的要求,完善了反洗錢義務主體范圍,將反洗錢有關規范性文件已明確的非銀行支付機構納入適用范圍,增加網絡小額貸款公司、銀行理財子公司等反洗錢義務主體。
洗錢手段不斷翻新,需擴大監管對象范圍
業內人士分析稱,目前來看,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各類犯罪與洗錢活動相互交織滲透,洗錢犯罪充當為虎作倀的角色,洗錢手段方式不斷翻新,涉案金額持續攀升。各類洗錢犯罪活動給社會穩定、金融安全造成嚴重威脅。據金融律師康家昕解讀,《辦法》主要是應對以下內容:
首先是明確人民銀行職責范圍。包括明確人民銀行應當對金融機構開展風險評估,及時、準確地了解金融機構風險狀況。明確人民銀行及其分支機構以風險評估結果為依據,實施分類監管;其次是增加金融機構反洗錢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工作要求。據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介紹,《辦法》要求金融機構開展洗錢和恐怖融資風險自評估,根據經營規模和風險狀況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制定相應的風險管理政策。明確金融機構反洗錢組織機構、人力資源保障、反洗錢信息系統和技術保障等要求。明確金融機構反洗錢內部審計要求;再次是優化反洗錢監管措施和手段。增加《反洗錢監管提示函》,完善現場風險評估措施。完善監管走訪和約見談話的適用情形。明確持續監管要求。
“《辦法》的最大亮點,是擴大了監管對象范圍。”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王新說,《辦法》在監管對象上,除原有的各類銀行之外,還增加了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小額貸款公司,以及消費金融公司、貸款公司、銀行理財子公司等機構類型,這有助于補齊金融領域反洗錢風險隱患的“短板”。
中國銀行業協會副會長潘修平說,人民銀行內部設有反洗錢局,專門負責反洗錢工作。從現實情況看,現在無論大型銀行還是小銀行,都非常重視反洗錢機制的建設。因為一旦發生洗錢行為,不僅可能受罰,還直接影響到其結算業務,后果很嚴重。
建立“雙支柱”監管體制
早在2003年,人民銀行就開始承擔組織協調國家反洗錢工作職能,牽頭負責反洗錢聯席會議機制。人民銀行要求金融機構、支付機構等依法履行反洗錢義務,包括建立反洗錢內控制度,履行客戶身份識別、大額和可疑交易報告、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記錄保存義務等。
人民銀行依法履行反洗錢監督管理、大額和可疑交易報告收集、反洗錢監測分析、反洗錢調查等職責,并配合偵查、監察機關針對相關案件開展反洗錢協查。金融系統可為偵破洗錢和相關犯罪案件提供精準的金融情報和資金流轉證據。
在各部門共同打擊洗錢犯罪中,人民銀行發揮著協助、預防的作用。據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介紹,2020年,人民銀行下設的中國反洗錢監測分析中心共接收可疑交易報告258萬份;各級人民銀行發現并接收的重點可疑交易線索16926份,開展反洗錢調查7804次,向偵查、監察機關移送線索5987次;配合偵查、監察機關對3321起案件開展反洗錢協查,協助破獲涉嫌洗錢等案件710起。
近年來,人民銀行持續加大執法檢查力度,建立了風險評估和執法檢查“雙支柱”反洗錢監管體制,2020年對614家金融機構、支付機構等反洗錢義務機構開展專項和綜合執法檢查,依法完成對537家義務機構的行政處罰,處罰金額5.26億元;處罰違規個人1000人,處罰金額2468萬元。
下一步,人民銀行將持續做好《辦法》的落地實施工作,督促金融機構不斷提高反洗錢工作水平,規范人民銀行及其分支機構反洗錢履職行為,切實做好我國洗錢和恐怖融資風險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