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敬雙
在我國農村經濟體制改革與發展進程中,土地確權問題始終與農民經濟權益有密切關系,同時也是三農問題解決過程中不可回避的問題。但是現階段我國農村土地確權工作中依然存在許多問題尚未妥善解決,若無法科學有效地解決該問題,使得農民群眾充分了解農村土地確權的意義和作用,將導致矛盾日益激化,反而會影響農村土地確權工作正常開展。故而,本文簡要分析了當前存在土地確權方面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制定相關法規和政策以及加大資金投入等具體措施,希望能夠切實提高確權效果,為改善民生,推動農村土地合理化應用以及切實保障農民權益奠定基礎與保障。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地區的土地確權問題始終是影響著農村經濟發展的關鍵性問題。并且黨和政府對三農問題的認識與關注度越來越高,如何切實改善農村產權關系,以促進和推動我國農業生產效率的提升,都成為未來我國政府需要格外關注的問題。現階段農村土地確權問題始終是影響我國農村居民生活穩定、經濟權益保障等問題的重要因素,所以通過對當前農村土地確權工作中常見問題進行分析,更加有利于探究出符合我國農村實際情況對土地確權方案,進而真正提高土地利用率。
一、現階段農村土地確權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一)農民沒有正確意識到土地權證的重要意義
大部分農民沒有機會接受高素質文化教育,因此其對國內土地確權工作開展的目的、有關政策缺少深入的了解。尤其近些年來,大量農村地區人口開始想城市流動,造成農村留守老人與兒童數量不斷增加,農村留守老人更為關心土地被占用之后個人能夠獲得何種補償,卻未能真正了解土地權證的價值以及政府發放土地權證的作用。關于土地確權工作的開展,依從性不佳,缺少參與熱情,嚴重阻礙了該工作的正常開展。
(二)對于私自開墾的荒地沒有辦法進行確權
農村土地確權期間,荒地、荒山等類型土地占比較大,而上述荒地土地確權問題相對復雜。此外,部分農戶在尚未獲得有關土地管理部門允許,且并未前往有關部門申請以及登記的情況,便自主進行開發,據為己有,該情況使得該類型土地本身歸屬權問題產生了一定的爭議。包括部分農民會私自將許多非法開墾土地視為個人土地。針對該情況,若政府部門按照荒地征收形式予以確權,自然會引發農民的不滿,并不符合公平性的原則。然而,若政府將其視為農民自有土地,必然會造成國家的土地資源浪費或是農戶私自占有,與相關土地法要求不符。
(三)技術與經費不足
就目前而言,農村土地確權工作進行期間,缺少技術支持以及經費支持也是限制確權工作順利開展的主要原因,也嚴重影響了土地確權精準度。特別是針對部分欠發達農村地區,缺少專業的技術勘測人才以及必要的檢測設備。故而,在后期土地勘查以及測量效果并不理想。另外,經費不足也是影響土地確權效果的關鍵性因素,各個區域政府財政預算之間差異顯著,許多地區政府撥款額度較少,且部分政府財政撥款難以及時到位,造成財力供應不足,土地精準確權工作自然后受到影響。
(四)農村土地存在嚴重的主體模糊以及征地補償不到位的情況
農村在征地程序缺少標準化與規范化,致使補償標準較低,與農民預期之間有較大的落差。針對農民而言,被征地的農民不僅當下經濟利益受損,同時也失去了拉以生存的經濟來源。若未來生計無法得到保障,必然令農民與政府之間的沖突以及矛盾愈漸嚴重,而整體補償安置工作自然停止。借由長期調查和信訪內容分析,因補償金額不滿而引發的沖突成在農民信訪中占有較高的比重,不利于社會長期穩定團結以及和諧安定。
二、未來有效推進與改革農村土地確權問題的策略
(一)制定相關法規和政策以約束土地確權行為
要想切實保障農村土地確權的效果,就必須要有相對完善法律法規作為約束,這樣才可以確保土地確權工作有序開展。俗話講,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無論是哪一個類型的糾紛或者是政策性落實,都必須有相應的法規作為標準和約束。如今我國土地資源在不斷被開發和利用,表現出的資本屬性更是非常明顯。所以,可能由于農民確認土地的分配以及產權工作的開展,政府以及村干部、民眾之間的群體之間在經濟利益方面的沖突日益加深。為了切實解決這些問題,政府需要制定健全且詳細的法規政策,并且及時組織村民為其普及以及解釋,借此使得農民群眾可以逐步明確土地確權工作的重要意義。若該工作開展期間遇到突發情況,應及時頒布對應的政策予以解決,通過法律層面的限制,借此規避徇私舞弊等現象的產生和出現。
(二)對于私自開墾荒地進行有效利用
“四荒”土地始終是農村土地確權期間棘手與復雜的問題,怎樣合理開發該類型土地是政府土地確權的工作重點。基于目前國內土地資源不足的情況下,開發該類型土地能夠顯著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同時也能夠為之后農業規模化經營與發展奠定基礎。簡言之,可從如下方面入手:
第一,針對農業規模化經營主體,需要明確其土地開發產權。
第二,政府需要不斷增加補貼力度,以確實提高農業規模經營主體在全面積極開發此類荒地的積極性。
第三,政府還可利用精簡不必要稅收的方式,改善土壤環境,并積極推動有機農業或者綠色生態農業,保證不同土地開發工作順利開展。
若政府可運用和諧的方式科學運用農村地私自開墾的荒地,則能夠顯著提高農村區域土地利用率,有助于保護我國土地資源,同時也可盡量規避該類土地確權所引發的農民之間、村鎮之間的矛盾糾紛。
(三)加大技術革新與資金投入力度
長久以來,國內許多農村區域農戶與村鎮之間土地產權矛盾與糾紛問題都未能得到妥善解決,導致之后的土地管理工作受到阻礙。故而,未來可以嘗試引入新穎的技術,而政府也需要供應充足的資金作為支持。從技術方面而言,可以嘗試引入地理遙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等,以有效提高測繪精準度,實現省時省力的效果。從資金方面而言,中央及給的政府通過加大對地方測繪資金的財政撥款,切實提高測繪準確度,為土地確權工作的順利開展和進行奠定基礎。
(四)注重對土地確權相關工作內容的宣傳
農民是土地確權最終的受益者,所以土地確權工作的開展,自然不能脫離農民群體的積極配合。然而,目前大部分農民并不了解土地確權工作的作用以及價值,造成其缺少參與熱情,不能配合相關工作人員完成各項測繪以及確權工作。對此,政府部門要持續加強該工作的宣傳力度,借此加深農民對土地確權工作得了解城都,對工作開展而言具有重要意義。宣傳工作的開展,可以是豐富多樣的,比如通過傳統媒體,如廣播、報紙、電視等傳統媒體手段,還可以利用網絡、微信公眾號等全新的媒體手段,將宣傳內容進行宣講。針對家中不具備這些媒體接收形式的農民來說,還可以通過在村中張貼宣傳標語以及向農民挨家挨戶進行學習手冊發放的形式,將其深入到農村的各個角落,最終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提高農民在該項工作中的參與力度。必要的話,還可以聘請相關的領導和專家來到村莊,通過進行法律學習和講座以及舉辦文化特色活動,使得農民對土地確權內容有更為全面的了解。
(五)將土地確權登記工作落到實處
在農村地區。選擇出1-3個經濟基礎相對較好的鄉鎮,或者是行政效果較好的居委會,作為農村土地確權登記以及發證工作的試點。這是因為在試點開設過程中,可以積極對經驗進行總結,最終研究出相應的土地確權登記政策。針對集體土地確權過程中常見的登記問題,以及該項工作推進中的重點和難點,積極開動智慧的大腦,創造性地進行理論研究與實踐,盡可能為農村土地確權登記工作提供穩定基礎。在這個過程當中,可以采用“以點帶面”的方式,形成穩步推進的工作局面。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注意確定集體土地的產權歸屬主體是誰。通過全面調查,實現了分類登記的目標。在選點的基礎之上,對集體土地所有權,集體建設用地的使用權以及宅基地的使用權進行了全面的調查和實地測繪,最終建立和形成了相應的檔案。確保鄉村中家家都能夠不遺漏,做到鄉鎮不漏村,村不漏戶,盡可能將土地確權工作的優勢和價值體現出來。
三、結語
農村土地確權問題始終是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與環節,同時也是我國政府切實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鑒于此,未來需要我國不斷加強對農民土地確權意識的培養,并且嘗試通過立法等手段加強土地確權效果,為切實保障我國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切實保護農民合法權益作出努力。
(作者單位:遵化市建明鎮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