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慰君
“公務接待費”是我國各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財務核算中,反映專項費用支出的會計科目;加強對公務接待費的控制能力,提高費用支出的合理性、規范化和透明度,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國家根據中央和地方政府公務接待費的支出和使用情況,為提高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全面預算管理水平,加強監管,確保政府干部和機關、企事業單位領導廉潔奉公的現實要求。本文,從我國公務接待費使用和核算中存在的問題,及如何加強對該專項費用的控制、提高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全面預算管理水平兩個方面,進行相關探討和研究,以期為提升政府職能部門的預算管理水平和執政能力提供參考。
加強公務接待費的管控,是2013年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國務院第一次廉政工作會議講話中,針對我國中央和地方公務接待支出的現狀,結合反腐倡廉的要求,明確提出了需要“從2013年起公開縣級以上政府公務接待費”;是對2012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的“中央政治局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的延續和發展、強化。加強管理控制公務接待費的提出,為公共部門履行職責和社會公共管理活動過程中,正確使用接待費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實施依據。
一、公務接待費預算管理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作為預算管理的重要組成,“公共接待費”包括的內容繁雜、涉及范圍廣泛,因而給日常的會計核算和使用管理,帶來諸多困難、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會計核算與財務管理與實際使用情況脫節,給日常核算和管理帶來困難
當前,政府機關及行政企事業單位在日常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實踐中,對公務接待費的使用和核算缺乏制度化管理,相關制度、規定對公務接待費的使用要求不夠明確、具體;其次,“公務接待費”科目的核算內容、范圍規定不夠明確,往往將不同部門所以使用公務接待費用列支在不同的一級會計科目中,因此造成該科目下所反映的費用總額不全面,給公務接待費用的整體控制造成困難。
(二)缺乏對公務接待費的預算控制,未作為單獨科目納入預算
全面預算管理制度的實施(2000年)早于公務接待費管控,因此使得許多單位未能將公務接待費單獨作為預算管理的一項內容列入、不能真實完整地反映公務接待費的使用情況,因此在實際使用和核算過程中,缺乏對公務接待費的監管和控制,仍然有超標準使用的現象,甚至仍然有一些預算外資金應用于公務接待;而由于未將公務接待費單獨、完全納入預算,因此造成缺乏對費用支出的監管,影響和制約了對公務接待費的管控力度,不利于資金的合理使用和反腐倡廉工作。
(三)缺乏公務接待預算管理制度性約束
雖然國家已經公布和實施了對公務接待費使用、管理的宏觀制度,有效約束了各級政府及企事業單位的公務接待費支出;但是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不同地方、單位的情況千差萬別,作為國家指導性文件和制度難以對每一級政府部門、每一個企事業單位的實際使用和預算做出詳細的規定,還需要各級政府和企事業單位根據國家宏觀政策規定、結合自己部門的實際情況,進行公務接待費使用、核算和預算管理的制度完善和創新,需要各級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充分考慮現實情況、在國家宏觀政策的引導下,對相關制度進行補充、發展和完善,使其更加科學、合理、符合實際預算管理需要,更具有現實操作性,為自己部門和單位的公務接待費使用、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二、加強公務接待費控制,提高預算管理水平的策略和具體措施
(一)建立健全預算管理制度,將公務接待費作為一個獨立、完整的預算管理內容,納入整體預算管理
首先,在各級政府和企事業單位的預算管理制度中,應明確公務接待費管理的具體內容,將公務接待費的預算和使用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其次,應進行公務接待費整體預算的分解,將公務接待費使用的額度預算,詳細分解到具體部門和單位,并根據預算額度對相關使用單位和部門進行監管、考核,嚴禁超預算使用公務接待費和預算外資金用于公務接待;第三,應對公務接待費使用的具體范圍、人員、內容、金額等,進行明確規定,為相關職能部門和人員在工作中提供指導和制度性約束。
(二)完善會計核算制度,加強對公務接待費用的會計監管
各級政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應梳理現有的會計制度,結合對公務接待費管理的要求,對會計制度和會計核算、會計科目設置予以進一步完善;針對一些部門和單位在會計核算中的會計科目設置,應根據國家財務會計制度要求,對相關會計制度和會計科目進行修改和完善,將與公務接待相關的費用支出完全納入到“公務接待費”科目進行核算,避免在其他一級費用類會計科目下設置核算公務接待費科目,以提高對公務接待費的監管和數據使用效率。
會計科目的設置,企事業單位應在“經費支出”一級會計科目下,設置“公務接待費”二級科目,并在該二級科目下,設置差旅費、交通費、餐飲費、住宿費、會議費等三級明細科目。一級科目需根據會計法要求設置,而相關明細科目的設置,可根據使用單位的具體情況具體列支;而各級財政部門,則應在 預算會計一級科目“一般預算支出”下,設置“公務接待費”科目,其下再進行相關三級明細科目的設置,以具體核算和反映具體的費用支出明細。
在會計制度和公務接待費的使用方面,首先應對會計報銷相關憑證進行明確規定,票據必須合法、合規、有效,嚴禁虛開票據、白條代替票據,會計核算憑據必須合法、合規、有效;其次,制定具體部門、單位的公務接待費標準,嚴禁超規格、超標準使用公務接待費。如住宿費標準、餐費標準、差旅費及交通費標準等,通過相關具體費用的實施規定,補充會計制度、為公務接待費的使用和會計人員的核算提供依據;第三,根據工作需要和社會經濟的發展,定期對相關制度、標準進行修定和完善。公務接待費的使用是現實工作的需要,相關制度和標準應以滿足需要、避免浪費和反腐倡廉為原則,既需要杜絕公務接待中的鋪張浪費、過度攀比、虛榮腐敗,也應充分考慮現實社會和工作的實際情況,滿足公務活動的需要。如在外事接待活動中,相關費用標準除考慮成本效益,還需要考慮所接待人員所在國的習慣和消費水平,住宿、交通等費用應滿足相關接待活動的需要;而各項費用的標準也不能一成不變,還需要充分考慮經濟發展水平、物價水平因素,結合不同時間、不同地域的經濟水平、消費水平進行調整、修定,避免單純考慮廉潔、勤儉因素,而影響公共管理職能的實施效果;此外,在公務接待費的預算和管理過程中,應明確為納稅人服務的目標,以有利于相關公共職能的實施、有利于社會經濟的發展、有利于提高全體納稅人的生活質量、有利于加強公共管理為原則,確保相關費用支出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三)嚴格監管、落實責任、控制總額
應該看到,公務接待的花費是我國財政支出中一項寵大規模的支出項目,是廣大群眾反映比較強烈的“三公消費”中,規模最大的一項支出內容。過度的公務接待費用使用,不但增加財政負擔、造成社會公共資金的極大浪費;而且鋪張浪費風氣的形成,也敗壞了學和政府在廣大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形象,造在群眾中造成了極為負面的影響。因此,加強對職能部門及相關企事業單位的接待費用監管,明確相關責任人、通過控制和逐步降低費用支出,是提高黨和政府執政能力、提升在群眾心目中的形象、堅實群眾基礎的重要措施。
在實踐操作中,各級政府和相關單位,應明確制定公務接待費預算,并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制度,對實際執行情況進行有效監管,確保落實;要明確和提高各級政府負責人、企事業單位法人的責任意識,將對公務接待費用的管理作為考核和評價工作效果的重要組成,充分發揮各級領導在公務接待費管控中的重要作用;要加強降低公務接待費的目標管理,根據地域、行業制定降低費用目標,在保證公務活動和公共管理職能順利實施的前提下,合理使用公務接待費。
(四)提高公務接待費預算和使用的透明度,積極主動接受群眾監督
作為財政資金的使用者,各級政府職能部門有義務向社會公布資金的使用情況、接受社會監督。因此,應主動提高相關部門及企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制度、財務預算和實際使用情況的透明度;需要向各級人大匯報公務接待費的預算總額,經人大審議后主動向社會公示;積極配合專業審計機構對預算執行、決算等情況的審計,對發現的問題主動配合進行整改,并將審計和整改結果作為政務公開的重要內容向社會公示。
在接受群眾監督方面,相關職能部門需要提高積極性、主動性,明確社會監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時要積極進行社會輿論的反饋調查、了解群眾的看法和期望,充分利用電視、報紙等新聞媒體,手機網站、微信等網絡信息資源,讓全社會參與到政府職能部門管理水平提升中來,實現通過管控公務接待費、提高政府職能部門對財政資金預算和管理水平的目的。
三、結語
總之,加強對公務接待費的預算管理,是提升各級政府和職能部門執政能力的現實需要,也是牢固黨和政府的執政基礎、樹立廉潔奉公的政府形象、打造一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執政隊伍,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作者單位:湖北省黃岡武穴市機關事務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