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冬冬 李傳明 史文豹
摘 要:創新型人才培養是新時代和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培養新模式,其突出培養目標多元性,培養內容及內涵建設的豐富性,學科專業特點的突出性及自我優勢的傳承與創新性,圍繞精確目標定位、豐富內涵素養、突出時代背景優勢、強化專業特色的優越性這一建設目標,緊密結合深井復雜條件以及煤礦智能化、信息化和無人化等智能安全精準開采的發展需求,以創新引領思想教育,實踐鍛煉素綜合素質和改革促進教學方法為根本,立足學校特色教學資源,師資隊伍力量,實踐基地平臺,以服務教學服務學生培養為宗旨,推進智能化采礦工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教學師資隊伍、智能采礦課程教材建設、創新教學管理平臺等專業發展環節的綜合改革,促進采礦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整體提升,實現適應未來煤炭工業發展需要的智能化采礦工程人才的整體育人目標。
關鍵詞:采礦工程;智能化;培養模式;創新人才
Research on Training Mode of Intelligent Mining Engineering Innovative Talents
PANG Dongdong LI Chuanming SHI Wenbao
(School of Mining Engineering,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ainan, Anhui Province, 23001 China)
Abstract: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is a new mode of personnel train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ra and new engineering. It highlights the diversity of training objectives, the richness of training content and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the prominence of disciplin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self advantages. It focuses on the construction objectives of accurate target positioning, rich connotation quality, highlighting the era background advantages and strengthening the superiority of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closely combi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deep mine complex conditions and intelligent, information-based and unmanned intelligent, safe and accurate mining of coal mines, based on innovation leading ideological education, practical training,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reform promoting teaching methods, based on the school's characteristic teaching resources, Faculty strength, practice base platform, to serve teaching and student training as the purpose, promote intelligence The comprehensive reform of energy and chemical mining engineering innovative talent training mode, innovative teaching staff, intelligent mining course teaching material construction, innovative teaching management platform and ot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links will promote the overall improvement of mining engineering talent training quality, and achieve the overall education goal of intelligent mining engineering talents to meet the needs of future coal industry development.
Key Words: Mining engineering; Intelligence; Training mode; Innovative talents
引言
為應對一流學校、一流學科建設,提出了以“新理念、新模式、新質量、新體系”為特點的新工科建設,為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充分發揮已形成的學科專業特色和人才培養優勢,建立符合新工科建設要求的工程人才培養模式,以便培育出更多高質量復合型工程人才[1]。本文闡述了智能化采礦工程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新模式,重點從優化培養方案、教學方式改革、創新教學管理機制、創新培養制度及人才培養新方法等方面,研究構建新工科背景下智能化采礦工程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并提出了以創新引領思想教育,實踐鍛煉素綜合素質和改革促進教學方法為根本,立足學校特色教學資源,師資隊伍力量,以服務教學服務學生培養為宗旨,推進智能化采礦工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教學師資隊伍、智能采礦課程教材建設、創新教學管理平臺等專業發展環節的綜合改革人才培養模式。
1.智能化采礦工程人才培養新模式探討
(1)探求人才培養理論,制定智能采礦專業方向培養方案。智能化采礦專業培養方案作為智能化采礦專業人才培養的方向指引和實施方案,是本專業進行課程建設、教學組織、實踐實習和培養的根本依據,擔負著思想路線的核心作用,需要符合企業人才需求的基本要求,需要符合國家能源戰略的長期發展要求,需要符合智能化采礦的建設要求和社會經濟發展的總體需求,也是學生自我成就的方向標和導航線。培養方案制訂總體目標是:著力培養德才兼備,有社會擔當,社會使命和責任感的新時代采礦人,同時兼備寬口徑,厚基礎的工程實踐能力,具有開拓的視野,扎實的專業理論功底,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適應新時代煤礦發展的智能采礦工程創新型人才[2]。
(2)進行教學方式方法改革,積極應用信息化網絡教學。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利用超星爾雅、雨課堂、中國大學MOOC等教學平臺進行信息化網絡教學[3]。根據課程內容和特點,選用不同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充分利用幻燈投影、電影、錄像、電子課件、多媒體技術等形式進行授課,推行多媒體、網絡、仿真等現代化手段,創新教學方式,如利用網絡多媒體技術進行“虛擬實驗操作,提高教學效果。
(3)創新教學管理機制。1)建立新時代教學管理理念,堅持“以人為本”、“教學服務”的工作指導思想,首先,就是要割舊迎新,弱化傳統教學管理模式以“監管”為主導的傳統理念以及以“管理者”的身份進行教學管理的自我形態,推出一種,以“服務”為主導的傳統理念以及以“守護者”的身份進行教學管理的自我形態,摒棄以“教“為“授”的教學理念,回歸“以人為本,以本為本”,探尋自我獲得的創新教學理念,探索自我謀成長,自我謀發展的創新人才培養方法,教學管理回歸自然,以廣撒種子,多提供陽光和雨水的“服務意識”形態長期存在,讓教學管理成為一種環境,讓學生成為那片“土壤”,在“土壤”中廣撒種子,讓種子握在學生這片土壤中自我孵化,自我成長,培養出具有獨立特色的新時代創新人才,鼓勵教學管理人員在工作中求發展,搞創新,與時俱進,不斷開拓新的工作方法[4]。2)建立完善的教學管理機制。教學管理機制上采用“縱向和橫向相結合管理”模式,即分別在校內從學?!鷮W院→專業系(實驗室)→教師縱向管理和校外(企業)工程實踐中心→實踐教學指導委員會→生產煤礦→實踐教師縱向管理;在橫向上,建立學校和企業聯合管理模式,學校負責課堂教學和實驗教學,企業負責實踐教學。根據教學管理機制模式,加強教學過程控制,建立健全教學管理機制。
(4)突出信息化教學管理服務。要做好人才培養“守護者”這一角色,需要配套搭建信息化教學管理服務平臺。無論是教學管理、教學服務、學生服務和生活管理都需要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能,高效智能是智能采礦的專業特色,需要的智能化的高校教學管理平臺服務,充分利用互聯網時代下的信息化爆炸效應,探索新工科背景下智能化采礦專業創新教學管理機制,推進教學管理信息化,加強教學運行、質量控制、課程安排、成績查詢、網上課堂答疑、學習園地等管理,強化現代信息教學管理,開創教學管理工作的新格局。
2.智能化采礦工程人才培養新方法
(1)加強實踐教學平臺建設,提高實踐教學質量。實踐教學平臺是實施實驗教學、實習鍛煉,自我拓展和科學研究重要場所,是提高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基礎保障,為了能適應智能化采礦專業學生創新人才的培養要求,加強實驗室及學科科研平臺建設,加強專業教學實驗室建設,著力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以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分析能力,借助科研平臺建設、能更好的實現以項目帶團隊、以項目培養學生的“合作育人”模式[5]。
(2)舉辦采礦工程學科相關相關競賽,提高大學生綜合創新能力。大賽以“激發興趣、勤奮學習、追求創新”為宗旨,旨在引導和加強大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養,推動人才培養模式和實踐教學的改革[6]。大賽以理論知識競賽和研究設計競賽兩部分組成,理論知識競賽以采礦專業開設的專業課、專業基礎課為主要內容;研究設計競賽則要求學生所學專業知識和生產、日常生活實際相結合,編寫研究設計方案,研究設計申報書采用“‘挑戰杯全國大學生科技作品大賽申報書”形式。將智能開采理念體現在參加創新大賽、科技創新創業項目、挑戰杯、采礦模型大賽中,參與導師科研、參與學術交流和講座等創新實踐環節。
(3)積極進行智能化采礦專業方向教材建設。教材建設是教學內容改革的關鍵,本著權威性、適用性及先進性的原則,選用新而好的教材,并加強國外優秀教材的引進和使用。發揮本專業教師專長,鼓勵教師編寫教材。針對傳統采礦工程課程內容及教材陳舊特點,結合智能化采礦新理念發展,新增和完善新的課程內容,使教材體系設置和課程內容充分反映采礦工程技術與理論的新發展、新要求[7]。
(4)加強智能化采礦專業方向教師隊伍建設。圍繞核心課程群,建立以教學名師、優秀教師為帶頭人的智能采礦工程核心課程群教學團隊[8]。制定明確的教學改革目標,建設智能安全精準開采中的核心課程群,形成熱愛本科教學、改革意識強、結構合理、教學質量高的優秀專業教師隊伍,在全國高等院校同類專業中發揮了示范作用。建立健全中青年教師培訓機制,實現中青年教師培養培訓常態化、制度化,制定提高自身師資能力和引進高層次人才并行的師資培養規劃。鼓勵中青年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在完成規定的教學任務的條件下,積極出國作訪問學者、外出進修等多渠道提高教師自身的教學、科研業務能力。實行青年教師導師制,實行傳、幫、帶。采用“老新傳承機制”培養青年教師,加強青年教師培養。
3.成果總結
圍繞精確目標定位、豐富內涵素養、突出時代背景優勢、強化專業特色的優越性這一建設目標,緊密結合深井復雜條件以及煤礦智能化、信息化和無人化等智能安全精準開采的發展需求,以素質教育和創新能力培養為宗旨,突出培養目標多元性,培養內容及內涵建設的豐富性,學科專業特點的突出性及自我優勢的傳承與創新性,以創新引領思想教育,實踐鍛煉素綜合素質和改革促進教學方法為根本,立足學校特色教學資源,師資隊伍力量,實踐基地平臺,以服務教學服務學生培養為宗旨,探索智能化采礦工程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促進采礦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水平的整體提升,實現為煤炭工業發展提供需要的智能化采礦人才的整體育人目標,為同類型高校礦業類專業建設和改革起到借鑒作用。
參 考 文 獻
馬睿. 新工科背景下行業特色型大學工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2019.
盛建龍,葉義成,劉曉云,劉洋,李玉飛.礦業類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中國冶金教育,2018(04):98-102+104.
[3] 李紅艷,李田甜.基于創新人才培養的應用型本科高校信息素養教育模式[J].教育觀察,2020,9(33):88-90+94.
[4] 朱萬成,關凱,閆保旭,牛雷雷,劉溪鴿.采礦發展趨勢及未來人才知識結構需求[J].教育教學論壇,2018(30):6-10.
[5] 李楊,王建鵬,王明琛,李承昆,具展奇,杜金平.我國礦業人才培養與戰略研究[J].煤炭經濟研究,2019,39(11):65-71.
[6]周步昆,耿穎.創新創業與專業教育有機融合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20,39(10):220-223.
[7]朱玉華,莊殿錚,付思.新工科背景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J].中國市場,2020(31):176+178.
[8]童雄,李克鋼,王超,吳順川,章曉林,李曼燾.新時代“開發礦業”精神引領下礦業類創新人才“11345”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J].中國礦業,2020,29(S2):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