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依楠,高力,宋晉
(1.華晨汽車工程研究院電控工程處,遼寧 沈陽 110411;2.華晨汽車工程研究院新能源工程處,遼寧 沈陽 110411)
隨著全球環境問題和能源危機的不斷凸顯,加之各國陸續出臺禁售燃油車時間表,作為低碳環保的電動汽車越來越被消費者認可。動力電池作為電動汽車的動力源,其品質直接影響整車安全性、耐久性及動力性等指標要求。鋰離子電池因具備能量密度高、比功率大、壽命長、一致性好、可靠性高等特點,成為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的首選,在電動汽車領域獲得廣泛應用[1]。
車用鋰離子電池通常以串聯、并聯和混聯等方式成組,以滿足整車功率及能量的需求。由于制造工藝以及應用工況的差異,單體電池間會存在電壓、SOC、容量、內阻、自放電率等特性的不一致,這種不一致性會隨循環次數增加而加大,進而加速電池老化和性能衰減,甚至產生熱失控風險[2]。因此,電池管理系統中的不一致性管理極為重要。
在電池管理系統中,通過均衡控制來實現鋰離子電池在日常使用過程中,單體電池、模組之間的電壓和SOC差異保持在設定的閾值范圍內。確保每個電芯自身可用容量達到100%,提高電池的可用容量,延緩自身或老化造成的容量差異。
電池均衡一般分為主動均衡、被動均衡兩種。
被動均衡,即能量耗散型均衡,是通過耗能元件將單體電池內的多余電量轉化為熱能加以消耗,從而改善電池單體間的電壓及電量的不一致性。被動均衡拓撲的主要形式為開關電阻式。
開關電阻式均衡電路使用可控開關方式(多采用功率半導體器件,如MOSFET等)來決定耗能元件是否接入電路,接入電路的均衡電阻可通過生熱消耗掉一部分電池能量,均衡電阻耗散的能量符合焦耳定律。
被動均衡(能量耗散型):
(1)單體SOC過高的cell放電至均衡電阻;
(2)均衡電流小于100 mA。
主動均衡,即能量轉移型均衡,是通過不同的電路拓撲結構及控制策略,實現不同單體間的能量傳遞,也可實現模組間的能量傳遞。主動均衡在能量利用率、均衡效率等方面均優于被動均衡,但目前主動均衡技術還未做到:開發體積小、易集成、成本低、均衡速度快、可靠性高的拓撲結構。
目前主動均衡電路拓撲結構主要包含基于電容、電感、變壓器等方式,其區別主要在于能量轉換和緩沖器件的不同[3]。
主動均衡(能量轉移型):
(1)單體SOC過高的cell放電給過低的cell;
(2)均衡電流小于3A。
均衡控制是指基于選定的均衡變量,使用一定的算法控制均衡開啟和關閉,以此達到控制電池電壓及SOC的差異保持在設定的閾值范圍內。目前應用較為廣泛的均衡策略是通過把電池電壓、容量及SOC作為均衡變量,考慮整車使用工況、均衡開啟路數、均衡溫升等因素來確定均衡開啟條件和均衡剩余時間的估算[4-7]。
本文重點介紹下基于SOC估算的被動均衡,具體的控制策略如圖1所示。

圖1 基于SOC估算的均衡控制流程圖
首先估算出每個單體電池的SOC,根據獲取的 SOC值計算單體SOC之間的差值。當差值大于設定閾值后(目前為2%,后續可標定),依據SOC的差值、電芯容量及均衡電流估算單體電池待均衡時間,目前設定單次最大均衡時間為18.2小時(對應的SOC最大差值為4%)。在均衡的過程中考慮均衡溫升及效果,均衡開啟與關閉采取間隔1 min執行,直至均衡完成。
對上述提到的基于 SOC估算的均衡控制策略,參照GB/T 38661-2020《電動汽車用電池管理系統技術條件》中提供的均衡測試方法,設計相關試驗并對試驗數據進行分析,來驗證該控制策略是否合理。
本文選取4.5 Ah1P12 S電池包作為試驗對象,首先人為設定單體SOC之間的差異,然后接入BMS均衡功能進行多次充放電,分析均衡前后單體SOC差值變化。
電池包起始單體SOC均為50%,通過人為設定單體SOC差異,使均衡前單體SOC最大差值為3.6%;接入BMS均衡系統后,經過多次充放電均衡后單體SOC最大差值為1.6%。均衡前后單體SOC詳細的數值變化如下:

圖2 均衡前后單體SOC數值
在電池包整個均衡過程中,使用電流鉗、萬用表等設備進行數據監控與采集。通過分析試驗數據得知實際均衡電流為60 mA,均衡完畢后單體SOC間最大差值縮減至1.6%,均衡前后SOC差值下降56%。具體試驗結論如下:

表1 試驗結論
試驗結論:
(1)均衡工作正常;
(2)均衡工作電流60 mA;
(3)均衡后SOC最大差值小于2%,下降幅度達56%。
本文提出的均衡控制策略能有效改善單體電池 SOC之間的差異,確保單體SOC狀態均處于一致,且在均衡變化允許范圍內進行充放電,確保每個單體的可用容量得到最大利用。改善了電池包在使用過程中因過度充放電,導致電池壽命衰減嚴重現象。
動力電池管理系統的均衡控制對于提升動力電池的使用壽命、延長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近年來通過理論研究與實車應用相結合,在均衡拓撲結構優化上、均衡變量選取上及均衡控制策略制定方面均有重大的技術突破。
均衡控制有效避免了電池組在使用過程中不一致性問題的發生,促使電池組的一致性得到明顯改善;同時延緩了電池組的衰減速度,實現有效穩定地充電量和續航里程。未來低成本、高效率的動力電池均衡技術必將得到廣泛應用。